微信分享图

段炼:桥社绘画的题材与绘画性

2020-03-04 11:29:45 段炼 

2005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泰森美术馆(Museo Thyssen- Bornemisza)举办了一个名为“桥社:德国表现主义的诞生”的展览。按作品的题材分为六部分,每部分都体现出表现主义之绘画性的某一方面。 

第一部分是“艺术家肖像”,包括桥社画家的自画像和他们相互所绘的肖像。据展览的介绍文字所言,桥社画家的肖像,旨在强调艺术家个人的重要性。我的理解是,个人的重要性是表现主义的首要特征。在表现主义以前,绘画大多以再现为己任,所描绘的客体,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因素,结果,艺术家被遮掩在绘画的背后。表现主义倡导艺术家个人的主观因素,肖像画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桥社画家来说,肖像已不仅仅是肖像,而是艺术家的个人宣言。桥社的肖像画,采用明亮鲜艳的纯色,用笔豪放自如,例如诺尔德为罗特鲁夫画的肖像,其用光用色用笔,都表现出画家强烈的主观性。

诺尔德作品

由于展览是在西班牙举办,特别是泰森美术馆靠近著名的普拉多美术馆,我自然要想到普拉多的镇馆之宝,西班牙大画家委拉士贵支的名作《宫娥》。这幅画描绘了委拉士贵支为国王夫妇画肖像的情景,其动机和含意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画家想要表示绘画的高贵。那时委拉士贵支已经被国王封为骑士,所以他在自己的胸前画上了象征自己地位和荣耀的十字勋章。在我看来,这不仅是绘画和艺术的高贵,而且更是画家的高贵,是对画家个人之重要性的强调。只不过,委拉士贵支采用了符号、象征和寓意的间接手法,而桥社画家则采用了直接的题材和主题,采用了直接的光线、色彩和笔触。西班牙的另一位大画家格里科,其绘画也显示了艺术家个人的重要性,这表现在他采用的强烈色彩和他描绘的变形人体,与桥社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德里桥社画展的第二部分是“原始主义”,其题材和题材的表现(例如用色)与大致同时期的法国野兽派绘画相似。对桥社画家而言,原始主义指非洲和波利尼西亚等大洋岛国的题材,尤其是节奏强烈而明快的土风舞等异国情调。这一切表现在画风上,就是色彩和造型的高度自由。早在后印象派的高更绘画中,这些特征就表现出来了,而梵高式的色彩和运笔,又加强了这些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桥社形成于1905年6月,而同年11月在德累斯顿有一个梵高画展,桥社后来的绘画,显然受到了梵高的直接影响,我们看赫克尔和诺尔德的作品就会发现,这影响非常明显。

赫克尔作品

作为一种联系和对照,展览之第三部分的“仪式与表演”,偏重欧洲大都会的城市生活,例如马戏表演之类,这是早期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题材。这种题材的内容,给表现主义的绘画性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甚至印象派的德加也热衷于此。我们还记得意大利未来主义画家波乔尼的《城市的上升》,画家笔下城市的运动、旋转、速度和光亮,其实是画家个人内心感受的表现。桥社主将科奇勒的柏林市景绘画系列,哪怕画的是街头妓女,其要义也在于城市生活与个人内心之间的感应。 展览的第四部分是“风景中的裸体”。作为欧洲绘画的传统题材,风景从过去绘画中的陪衬,逐渐发展为绘画的主体,并成为独立的画种。但是,自后印象派的塞尚起,描绘风景中的裸体,便成为艺术家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探讨。大约在1907年前后,桥社画家们常在夏天带着女模特到森林湖区和波罗的海沿岸,在自然风景中描绘裸体模特。马德里的桥社画展,特意展出了一些与桥社相关的作品,如蒙克等人画的风景中的裸体,为的是给桥社的这类作品提供一个历史和文化语境。对二十世纪初的早期现代主义来说,在自然风景中描绘女裸体,是走出传统艺术的成规,争取艺术自由的表现,这与在画室中循规蹈矩地描绘女裸体完全不同。

罗特鲁夫作品

于是,在室内画模特就得另寻他途。画展的第五部分是“室内模特”,桥社画家转而探讨模特与画家的空间关系,并将这一关系引申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与此相应,当桥社画家从德累斯顿迁往柏林后,城市的喧嚣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故而此次桥社展览的第六部分名为“城市狂人”,作品多描绘柏林的生活,表现艺术家对柏林的独特感受。 上面的六类题材,都与绘画性相关。绘画性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因素,但也涉及题材的选择。我并不想给绘画性一词下定义,而仅想就事论事,从马德里的桥社画展,来阐说表现主义的绘画性问题。 所谓题材的绘画性,是指桥社画家选择了具象的客体,来作为描绘对象。这是德国表现主义与后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最大不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虽然也讲究绘画性,但却是对具象的解构,如象德库宁(De Kooning,1904-1997)描绘的支离破碎的女人体。在其他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笔下,连支离破碎的人体都没有,他们的作品成为一种纯粹抽象的形式。无论是描绘肖像、风景中的裸体,还是描绘城市生活,桥社画家在选材方面都锁定了具象的物质客体,强调具象世界中的人物。虽然绘画性可以依附于纯抽象画面,只关注笔触的运动和色光的效果,但在桥社绘画中,具象客体是绘画性的展现,绘画性在相当程度上是对造型的关注。在具象题材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桥社对传统艺术的承续。也许,这是“桥”一词的本意所在。

凯尔希那《艺术家小组》1912

但过桥到达彼岸,却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就是桥社画家对色光处理、笔触运动、画面肌理等形式问题的执着,这是绘画性的另一方面。就欧洲的早期现代主义而言,野兽派和桥社都喜欢用比较纯粹的原色和间色。但在色彩对比中,桥社画家还强调笔触运动的节奏和韵律,以及由此造成的厚重肌理。桥社画展的一幅重要作品,是基希纳的女孩肖像《芙兰兹坐像》(1910)。画中小女孩的面部用纯绿色,而在双颊和双唇,以及眼眶等处,则施以红色。由于黑发和黑色轮廓线在色彩上的中和作用,女孩面部的红绿对比,既强烈又协调。我们看罗特鲁夫的风景画《红色阁楼》(1911),作品以红色和绿色两大色块作对比,间以黄色和蓝色的中介,在明亮的风景中突出了红色的强烈情绪。再看赫克尔的风景,我们能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中,体验笔触的运动感,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的个人情绪。 情绪的表现,也是桥社作品之绘画性的重要方面,这是表现主义艺术的关键。德国表现主义同后来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二者都注重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绪。表达情绪的途径多种多样,但用色和用笔,却是最重要者,因为色彩本身就带有主观的情绪特征,而色彩的对比和运笔的力量,则是情绪的直接宣泄。派奇斯坦画风景中的裸女,例如《坐女》(1910),将人体的黄色与坐毯的红色对照起来,间以绿色和蓝色,获得了色彩的明快和对比的强烈。不过,在这幅画中,运笔的力度还不甚明显,而科奇勒画的柏林街景,则用长长的倾斜笔触,来求取运笔的律动。赫克尔的风景,则以短促的色笔,来求取音乐感,其笔触的断续和扭曲,使情绪具有了心理的力度。 以上所言的具象题材、色光处理、用色用笔的情绪化,都是从正面阐述桥社的绘画性。其间,我们也在艺术史的上下文中,涉及了其他画家,谈到了他们同桥社及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的关联。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来简略阐述表现主义的绘画性特征。

费舍尔作品

首先,与委拉士贵支的《宫娥》不同,表现主义基本上没有寓意。虽然基希纳画的柏林街景,可能会让人想到文献纪实,但对表现主义者来说,描绘城市生活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感受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因此,表现主义才很少有象征性。后印象派的高更,可能会因明快的色彩而暗示其对德国桥社的影响,但实际上,这影响也止于用色方面,表现主义对高更的象征性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其次,与伊门多夫和菲舍尔的后现代主义不同,德国的早期表现主义基本上没有观念,尤其没有当代艺术所强调的政治和社会批判的观念。虽然柏林街景的纪实外貌,可能会诱人去进行观念的阐释,但科奇勒却是要用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原始情绪,例如粗放而即兴的笔触,去抗拒现代大都市的工业化和商业化,因为大都市的特征,是城市生活的非人性。这也就是说,表现主义是用色彩和笔触来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情绪,并以此去对抗失去了人性的现代城市,而不是用艺术家的思想去与之进行观念的对抗。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