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戴贤坤:歙砚石品的鉴赏与评价

2020-03-05 13:52:15 戴贤坤 

QXGxyojwtuJw8MmoU8SbcnZplVuLKF0Uash74EA0.jpg

笠谷按:

家乡砚友戴贤坤先生,政务之余潜心于砚,有心,有行动,访石寻砚,身体力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砚文化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识见。因为出身地质学专业,戴先生对砚材的特性尤其有专业性的研究,本文发表于上月发行的《中国文房四宝》杂志本年度第7期,对歙砚的材质特点及石品的评鉴都有独到之处,颇值一读。

以下是戴贤坤先生《歙砚石品的鉴赏与评价》文章正文:

砚是中国旧时文人案头上一件重要的实用器物,是一种研墨盛墨的工具,它与墨、纸、笔相伴而生,称之为文房四宝。这种研墨盛墨的工具曾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最后,端州、歙州、洮河所产之石以及山西澄泥制作的砚最为人们喜爱,所制作的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四大名砚中,又以端砚、歙砚石品最优,存世量最多,开发潜力最大。当文字记录完全可以摆脱对笔、纸、墨的依赖时,砚也从一种实用的工具慢慢演化为一件带有工艺性质的艺术品,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书画家还坚守在中国传统的水墨世界里,还在用最为传统的方式泼墨挥毫。砚更多地成为了人们的收藏品,成为人们案头上的一件艺术品,成为人们一种历史文化的情结。因此,现如今砚的制作在兼顾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砚的审美价值和稀有性,更加重视手工工艺价值。本文将以歙石为例,就砚石的自然迹理的形成、开发利用以及对实用、审美、稀有、工艺价值的影响,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供喜爱砚的人们参考。

一、 歙砚石品的传统分类

歙砚产于旧时的歙州,其现在的地理位置在安徽的黄山市和江西的婺源县一带,其大地构造位置在江南古陆的北缘。在江西婺源与安徽休宁的交界处有一座龙尾山,也有人把它称之砚山,因为这里已经成为砚家们心中的一块神圣的地方,就如同陶瓷家们之于江西浮梁的高岭山一样。这里是歙砚开发最早,也是歙砚品类最多,又是歙砚石品最好的地方。四大名砚中唯有澄泥砚为陶制品,是从江河湖中提取软泥而烧成的,其它三种砚均取于自然岩石中,歙砚源于元古界一套浅变质岩系,原岩为海相沉积岩,能够作为砚料多为板岩、千枚岩化的板岩。端砚产于泥盆系火山凝灰岩中。洮砚产于辉绿岩中。

中国人对待自然馈赠的态度,大多持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讲究内心的感觉,对自然属性的把握也仅仅停留在定性范围之内,很少去计较各种量的指标。从中国人对于玉石的态度可见一斑,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比德如玉”。把玉作为一种道德的象征,把玉切、磋、琢、磨的过程作为君子修身的路径,佩玉如佩德。中国还有一句话,黄金有价玉无价。而外国人装饰的挂件多选择宝石、黄金。一是质地;二是物理化学的稳定性;三是单矿物晶面和色泽美感;四是稀有性;五是易于把握的评价尺度。外国人把宝石是作为一种高贵的象征。不同级别的宝石,同一宝石的不同大小,都有相对稳定的不同价格,是可以称量的。对于砚石我们也依然如此,决定砚石的品级还是仅凭一种感觉,这就是工匠的刀感,研墨的磨感,把玩的手感,外形的质感。

对于歙砚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分类。一是产地。比如江西婺源的大坂石、砚山石、江西的九江石、江西的修水石、歙县的大谷运石等。二是由砚石迹象来分类。这是一种最为广泛最为常用也最易被人们认同的一种分类,比如眉纹、罗纹、金星、金晕、玉带、龟背纹、刷丝纹、雁湖纹、鱼子纹等。三是色泽。如庙前青、庙前红、歙红等。

二、歙砚石品的自然迹理

歙砚的石料取自距今约有十亿年的元古界的一套变质岩中,历经地质时期各种地质运动和各种内外营力的改造,都会在原岩上留下丰富的痕迹和纹理,为了叙述的方便,将迹和理分开说明。

歙砚的纹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原岩在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层理;二是原岩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剥理;三是岩石在受到局部应力作用后所产生的劈理;四是岩石在后期构造运动和风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节理。所有这些纹理我们都可统称为面理,这是一种按一定方向平行排列的透入性的线状或面状构造。下面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几种纹理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层理,与原始成岩过程有关的面状构造,我们也称之为原生构造。层理一般来说,是水平的,由于受基底、水流方向的影响以及间歇性沉积的原因,层理也可以是倾斜或交错状,这也是我们判断沉积相的一个重要因素。沉积层理一般有韵律的变化,表现在组成岩石的矿物的颗粒大小和颜色深浅变化上。

剥理又称片理,是一种变质构造,是原岩在变质过程中,受应力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原岩中矿物的重结晶、重组合、重排列并形成一组容易剥开的面,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依次形成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构造,变质程度越深,重结晶的矿物颗粒也越粗。砚石所要求的组成矿物的颗粒要细,要均匀,因此,适合做砚的岩石其构造一般为板状构造,也有一些千枚状构造。这些面一般是平直的,可以与层理方向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同向的,但在一组这样的面理构造中看不到韵律变化。

劈理是岩石成岩或变质成岩后,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在局部相对应力强烈的地方产生一组破裂面,劈理面呈羽状,其裂纹往往呈锯齿状,这些面可以将岩石切割成片状。由于岩石受力不均匀,我们也可见到丰富变化的纹理。

节理是岩石成岩后,受应力的作用而成组出现的有规律的裂纹,发育的节理一般成网状或多字状,这些裂纹一般将岩石切成块状。

歙砚的痕迹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是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物质的差异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在岩石中形成的色斑。这种色斑在端石中大量存在,我们俗称为石眼,在歙砚中这样的色斑较为罕见。二是岩石在变质过程中相对富集的重结晶矿物颜色的差异。这在歙砚中较为常见,歙砚中的各种眉纹就是其表现形式。三是岩石中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遭受风化后形成的氧化色以及外来氧化物沿着岩石的裂纹和透过半风化的岩石侵蚀的浸染色,这种浸染色就象画家在宣纸上洇的水墨。硫化物的氧化色俗称为金晕。

三、歙砚石品的鉴别赏析

砚料的选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块度,注重的是砚料的均匀性和完整性;由于歙砚成岩年代久远,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面理,这种面理可分为透入性和非透入性的面理。透入性的面理,其石纹是通透整个砚料的,比如原生层理、变质板理、后期风化的节理。非透入性的面理,其石纹只停留在砚料的某个局部层系中。最为典型的是歙砚的龟背纹,这种纹理很像哥窑陶瓷中釉面的开片现象,这种石纹看似破坏了砚料的均匀性,但开片的这一层系,就如同我们做豆腐时上面形成的一层腐衣,质地细腻温润,反而成为歙砚的上品。我们俗称歙砚中的眉,也是一种非透入性的面理,呈线状或柳叶状断续的分布在砚石中,增添了歙砚的无穷韵味,人们常说,端砚论眼,歙砚论眉。丰富绮丽的自然纹理给歙砚增色许多,但复杂的纹理也增加了工匠们选料和制砚的难度,特别是后期形成的裂纹或沿裂纹充填的矿物质,则是砚料的一大忌,砚工们称裂纹为隔,充填物为筋。

二是硬度,歙砚的硬度一般来说要稍大于端砚,一般摩氏硬度在4左右,这个硬度也是相对于墨来说的,墨与砚相互摩擦的有效性,注重的是发墨的效果。硬度主要取决于砚石中的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构造,我们知道适宜做砚的岩石一般为板岩或千枚岩化的板岩,这种岩石变质程度不高,原岩中的粘土矿物的重结晶程度也不高,矿物的粒度不大,多为显微变晶结构,岩石的构造多为板状或千枚状变余构造,仍然保留泥岩、页岩的构造特征,歙砚选料的把握也在一个变质程度上,变质程度深,砚面硬而滑;变质程度浅,砚面又软而涩。

三是密度,这是决定透水性的一个指标,注重的是贮墨的有效性。歙砚的密度是相对水分子的大小而言的,砚石磨墨的砚池相当于一个面网,网眼小了,摩擦系数低,不“发墨”;网眼大了,所磨之墨,又多有渗漏,俗称“吃墨”。好的砚台是呵气成珠,上盖后隔夜不化。砚石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矿物结构,显微、微粒结构最佳,就是说我们用肉眼或放大镜都很难看到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我们要知道砚石的矿物组成和大小只能将岩石磨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是饰度。旧时对砚石的选料多从上面三个方面考虑,不太在意砚料上自然形成的迹与理的装饰作用和效果,因为那时的砚是一种日常的文房工具,是实用品。石料上的迹与理,表现在砚面上就是色饰和纹饰。我们要充分利用天然的色泽和纹理去制造我们用刻刀无法表达的象或图腾,既要体现人工的所为,又要利用天工的无为,而达到巧夺天工的意外。如果我们不去注意砚坯上天然色饰和纹饰的运用,那是我们对自然馈赠的漠然和不敬;如果我们过度依赖用色与纹制造图像,甚至不惜人为加色饰纹,那是制砚的病相。

五是工度。这里所说的工,并不指歙砚精雕细刻的功夫,我们要表达的还是对歙砚选料和取材的功夫。如同玉石一样,歙砚的好料依然是老坑料和子料,前者是多少代匠人们的慧眼识珠,那么,后者就是自然界的物竞天择。我们已经知道砚石中各种面理给取材带来许多难度,那么,一块优质砚料,经过风化剥蚀,经过流水冲刷,经过滚动撞击存留下来,是可遇不可求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对砚料的取舍,一块不规则的大料该如何下刀,这是区分大师和工匠的试金石。歙砚石品的自然迹理为艺术家增添了无穷的表现意蕴,同时,也额外地增加了歙砚取材的分量和难度。一块砚料的迹理无非是砚石全豹中的一斑,如何将这一斑幻化成一块品相和形象俱佳的砚品,取决于我们对歙砚迹理的认识和利用,巧夺天工,方能出佳品、妙品、神品、逸品。

四、歙砚石品的价值评估

歙砚历经千年,凝结在其上的一段段历史的掌故,一代代传承的技艺,既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又诉说了文人的佳话,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无法评估,这些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作为古董的歙砚行情在逐年攀升。作为一般爱好者,我们还是从实用性、观赏性、稀有性几个方面去鉴赏评价。

一是歙砚的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歙砚的实用功能确实正在减弱,歙砚作为一种商品其流通价值也在降低,人们书写作画完全可以抛开砚,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然而,我们知道在照相和印刷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绘画的视觉艺术时,绘画不但没有消逝,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其价值也在不断上涨。中国的水墨画是中国人对物象的一种理解和表达方式,这种绘画形式对墨要求很高,墨分五色,可见一斑。直至现在,许多画家还是坚持用砚研墨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调试墨色,砚仍然是他们不可舍弃的文房用品。

二是歙砚的观赏价值。旧时对砚的制作仅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对砚的观赏性不是十分讲究,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砚相对比较规整和简单。当砚的实用功能在减退时,砚的艺术价值逐渐增强了。砚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砚石的品相和高超的工艺两个方面。一块好的歙砚在符合块度、硬度、密度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石品的观赏价值,对砚石上的天然色饰和纹饰运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绮丽的色饰和丰富的纹理可以演化成各种美妙的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砚雕大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用砚石上的色和纹创新了大量赏心悦目的砚石精品。另一方面,歙砚也从案头逐渐地走向了厅堂和掌心,一是把歙砚作为居室的摆件艺术,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体量大砚面上艺术元素更加丰富,表现的题材也更加多彩,无疑更加增添了歙砚的观赏性。二是将歙砚雕制成把玩件,成为如玉石一般的掌中艺术品。

三是歙砚的稀有价值。歙砚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开采的量十分有限,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对于所有的稀缺资源都将实行保护性的开发,歙砚也不例外。当社会文明达到许多人拥有闲暇时间阶段,艺术的伟大时代便开始了。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收藏热,推动了歙砚艺术的发展。然而,由于歙砚工艺艺术依然停留在手工制作上,比起陶瓷艺术和其它雕刻艺术,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因此,从事砚雕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人才情况下,制作的歙砚精品数量极其有限,更增添了歙砚的稀有价值。

作者简介:

戴贤坤,男,汉族,1959年出生,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本科毕业,曾在野外地质队工作十年,在纪委部门工怍十年,曾任祁门县委副书记,现任安徽黄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备注:

本文系戴贤坤先生原创,发表于《中国文房四宝》杂志,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题图照片系吴笠谷先生作品《歙石书圣鹅宾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