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狼的风景:一个艺术游牧者写于读图时代的散文随笔
2020-03-07 12:02:17 段炼
拙作散文集《有狼的风景》,20万字,最近在台北出版。由于这是一部纯文学集而非流行文学,不能盈利,在国内联系出版时碰壁无数,除非自费出版。所幸台北出版社愿意出版不赚钱的纯文学,而且不用自费。
书中所收文章,基本上都在“雅昌艺术网”贴过,也在海内外各种报刊发表过,趁此机会感谢雅昌艺术。
书中的摄影均为作者近年所摄,挑选数幅贴在此处。
目录
序:尝试文体
一、笔行的季节
错位台北,作者与读者相遇
纽约的复调主题
山行入海
阿卡迪亚风景里的人
大山大水,止于至善
西班牙之行
天路西藏六日行
隐逸江南
二、云卷云舒
笔意文心
我们是怎样远离自然的
生命里的古意与时尚
何处乡关
寻师天涯
行者无疆
恰如笔行之于人生
抚摸文字
三、不在故我思
关于气质的私人话题
性,文气,与原生态
读图时代的关键词
逆向三思
艺术是前世的记忆
那些疯狂而绝望的浪漫主义者
批评之死与批评的热病
知识分子的羞耻感
智慧喂狗的时代
四、意乱情迷
人性的弱点
美人怀揣迷魂散
四月纪事,沧桑女的香颂
杭城遗事
卡夫卡上下篇
艺语与呓语
与北京的哥过招
五、游吟的篇章
误读意境
散文概念的伪命题
中国现代文学在海外
北美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
序:尝试文体
《有狼的风景》收录了作者近年发表的散文随笔20万字,有双重主题,一是讨论视觉艺术,另一是讨论散文写作。或曰:此集所收者是关于艺术的散文和关于散文的散文,二者融而不分,构成一部尝试文体的散文随笔集。
在21世纪初之图像转向的时代,散文写作遭遇了尴尬:既要正视图像的挑战,又要面对文字的衰落。图像传播有如新世纪的快餐,文字写作则是旧时代的遗风。问题是,在读图时代散文还有多大价值、会是什么样的价值?今天,散文的生存问题,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伪命题,因为文学已向商业化投降,散文作为文学之一种,面临了消失的可能,除非转为商业写作以自救。
七百年前的但丁在《神曲》一开头,就遭遇了黑森林里的狼。七百年后在中国,这只狼披上了了商业的羊皮。对今天的散文来说,这只狼不仅仅是供大众娱乐和消费的图像,而且更是散文写作者们自觉自愿的为狼作伥。
于是,先贤留给我们做的事,便只剩下文体的尝试,这是一种孤独而又无望的尝试。何谓文体?在有狼的时代,文体不会仅仅是体裁和语言。要在狼的森林里生存,散文写作便得超越体裁和语言的概念,还得关注结构与意向,以及更多问题。
有了这样的文体概念,散文的边界便扩大了,在狼的森林里求取生存便有了可能的空间。在这空间里,我尝试“反游记”与游记的互动,使写作及其思考成为一种内心旅程,成为对生活及社会政治的探讨,成为人文反思。在此,我力图以语言和结构的试验,例如复调主题和模块结构,来延伸这一切,并放下学术的重负,用文学的方式来谈论艺术,也反其道而行之,试探散文的负重能力,给散文涂上一点理论和学术的颜色。
超越了往日之文体边界的散文,因意向而游走于形神内外,其外在与内在的结构,其局部与通盘的修辞设置,使语言有了紧凑与拘谨、僵硬与松散、平和与激烈、幽默与矫情、超然与介入的矛盾性与可塑性。那么,今天的散文边界在哪里?我没有现成的答案,我只能用写作实践来探索,而探索则是没有极限的。
这部文集所呈现的便是我在写作实践中的探索,大多于近年发表于天津《散文》月刊、上海《文景》月刊、纽约《世界日报·周刊》,以及重庆《当代美术家》、南京《画刊》等视觉艺术期刊和艺术展览的画册,书中摄影也为作者所摄,部分发表于纽约《世界日报》,作者在此愿对这些刊物表示感谢。最后,我要特意感谢秀威出版社主编蔡登山先生和责任编辑蔡晓雯女士。蔡先生在2009年出版了我的学术专著《诗学的蕴意结构》,现在又出版这部文集,若无其慧眼相识,拙著将难以面世。蔡女士建议本书重新编排,本书面世也归功于她细致的编务工作和建设性的意见。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