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断做减法:朱耷书法的取法,真是想不到!

2020-03-20 17:21:51 未知

朱耷的书法与其绘画样,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从早年的广泛取法到晚年的自成风貌,经了一个从博到简、从绚丽到精练的发展过程。

从现存的作品看,朱在早期独立的书法作品较少,主要是在画幅上的题款和题诗跋语。从这些书迹中可以感觉到,其年轻时在书法学习方面下过许多功夫,对楷、行、篆隶各种书体都有涉猎。在风格上,则主要从唐代欧阳询宋代黄庭坚和明代董其昌得益最多。学欧阳询的楷书,大概是其启蒙时期的必修之课。虽然未必是出于心爱,但毕竟在用笔字形的训练方面有所获益。而学董其昌也是明末清初的风气使然。在董书风靡天下的形势下,学书由董人手既属正常途径,也相对容易取得成绩。除了这两种外,对黄庭坚的学习大概确是出于朱耷自己的喜好。在其早期书迹中,仿黄氏书风者不仅数量较多,而且都写得十分用心精到。此后,其书法即逐渐脱离模仿前人的做法,开始向自我风格演变了。但是一直到六十多岁其个人风格已初步形成以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仍然明显保留着较多黄氏书风的特点,可见黄庭坚书法对朱耷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jjhGHNIGHU2Iq4tNTpt04OaDCnvja7WuB0A82gb7.jpg

清代朱耷行书酒德颂长卷

尺寸:纵25.7厘米;横531.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从六十岁前后开始,与其书画署款改用八大山人同时,其书法风格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以前常用的欧、黄、董三种风格很快淡化,代之而来的是更加凝练自由又略带一点黄庭坚痕迹的个人风格。在以后的时间里,以立轴、册页、手卷、扇面等各种形式出现的独立书法作品大量增多,表明朱耷在六十岁以后开始更加倾心于书法创作。

朱耷的书法风格到七十岁左右已基本成熟,其特点主要是:在用笔方面,使用秃毫,笔画饱满充实圆厚流畅,不故作提按顿挫和迟涩扭转,使线条具有一种粗放质朴和简单自然的趣味;在结体方面,则千方百计充分利用汉字的造型特征,对字形加以夸张的变形处理,其原则是外紧内松,尽量把字形外廓伸张,上、下、左、右形成对比,力避平正,然后再从不平衡中求得稳妥(如下图)。这种做法体现出作为画家的朱耷对造型能力的熟练把握和深厚修养,也使其书法在奇曲变化的面目中,散发出一股高古浑穆的典雅气派。

lKLCLqBZ7RD3fCoRMl76MY7ODQYcinfDJPRR6rW8.jpg

《行书题画诗》轴,清,朱耷书,纸本,纵77.9cm,横166.8cm

值得注意的是,朱耷在最后的二十多年里,曾大量地临写晋唐书家的作品,其中又以王羲之、锺繇、索靖等人的书迹最多。但是,同明末清初的董其昌、王铎等其他书家样,朱耷晚年的“临帖”,其实只是一种文词上的抄写,在技法上则完全是以已意为之。这种随意的临写,一方面使他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强化和完善自己的特有技法和风格,同时又不自觉地将古人的某些技巧和气息融人自己笔下,保证自己的个人风格不至于在不断地重复书写活动中陷人单调和僵化。事实上,也许正是由于对锺繇、索靖的理解和领悟,朱耷晚年的小幅作品中。常常带有明显的章草意趣,特别是在他的尺牍或题画中尤为突出。这种章草意趣完全不同于他早年对宋克章草的沾染,其简练淳厚的笔致与古雅生拙的韵味与锺、索二人的风格一脉相承,是典型的魏晋风度。因此,后人评论朱耷书法时往往作“胎骨于晋魏”“有晋唐风格”“有锺、王气”纯师右军"之类的论断,大约就是根据其晚年的这类作品得出的印象。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告知删除

(责任编辑:于晓伟[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