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博物馆里有比三生三世还长的枕上书
2020-03-23 08:44:19 未知
如果每晚换一个枕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的枕头能足够睡两年,绝不重样。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座博物馆以西汉南越王的彩绘石墓室著称。殊不知,竟有如此大体量的枕头,上启唐宋,下至近现代,截止2018年底,共收藏700余件。品类之全、窑口之众,在国内外博物馆实属罕见。这一切,首先归功于一位老先生——杨永德。
杨永德伉俪
藏枕缘起杨永德
杨永德出生于1921年,广东鹤山人,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毕业后,随家人到香港经商。由于非常喜爱古代文化艺术,他在做实业的同时,亦留心收藏从国内散落到香港的文物,以古陶瓷为主。
约20世纪70年代,杨先生开始关注宋代陶瓷枕,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爱人张瑞贞辗转香港、伦敦、日本等地收集了大批宝贵的唐、宋陶瓷枕,一跃成为收藏中国古陶瓷最多、最精的大藏家。
1993年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向杨永德伉俪赠送纪念匾
1992年,杨永德伉俪将200多件唐至元代的陶瓷臻藏捐赠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这批瓷藏枕先后经耿宝昌、赵青云和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陶瓷组专家鉴定,一级品有19件,二级品有40件,珍品非常多。
一年后,“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便作为永久性展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示。
借着这个契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继续扩大范围多渠道收购,并辅以受赠、调拨、拍卖等方式扩充藏品。直至今天,官网仍挂着公开征集古枕的公告。
白地划奔羊元宝形枕
枕的发展与种类
看到各式各样硬邦邦的枕头,不禁想发问,古人睡在上面,舒服吗?
其实,琳琅满目的枕头有硬软两类,据考证,从汉代以后一直是两类并行的,由于软枕所用材料易腐烂,所以留存下来多是硬枕。
关于枕的起源,尚无明确定论,目前被公认最古老的枕具出现在早期智人阶段,欧洲尼安德特人头枕的燧石,距今约12万年到3万年前的冰河时期。这种被古人随手捡来当做枕头的,还可能是木头、土块、竹藤或是一束草等等。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珍珠绢枕
那枕头有多少种类?最多的是那种?
目前,我们在博物馆多看到的是流传较广、保存数量最多的瓷枕,偶尔看到玉枕、水晶枕、玛瑙枕等用珍贵原料进行原始物理加工的枕具。当社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才逐渐有棉枕、铜枕或几种材料复合的复杂枕物。
按材料的分类比较直观,但若从功能角度,枕具的分类则彰显了先辈在实践中的智慧。
药枕
据考证,药枕大概起源于古代人的枕香草习俗。《左传》记载,古人居丧,则在草庐里住,睡苫枕草,以艰苦度日,表示哀悼。其实,这可以看做对原始生活的一种回归,也是人类童年长期枕草遗风的一种表现。
白釉剔牡丹纹腰形枕
凉枕
凉枕是古人消暑的工具,也是我们常见的各种硬枕。盛夏酷热,难以入眠,凉枕深受喜爱,一般以竹、木,多是木板为支架,竹条做枕面,还有很多是用纤细的竹篾、稻草编成。从战国楚墓出土的竹木枕,宋元时期尤为盛行的陶瓷枕,东汉便有精美的石枕。
褐釉剪纸花纹长方形枕
箱枕
它多以木箱为基础,稍加改动,表面罩皮面或涂上彩漆,箱内可放细软珠宝等贵重之物,既可做存储箱亦可作枕头,主要的功能是防盗,使出行在外的古人方便不少。
清至民国潮州黑地描金人物纹皮箱枕
脉枕
脉枕是用于中医诊脉时放置患者手碗的枕,据说,汉代名医张仲景诊脉就使用脉枕。目前存世的脉枕有三件,陕西洛川出土的三彩枕、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水晶枕和河北省文物商店收藏的青瓷枕。
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形枕
臂枕
臂枕也叫“倚靠团”,是放在椅子扶手两边或炕头置靠手臂的枕具,通常比睡枕高大,造型以长方形、方形、球形和近球形居多。多以竹木为胎,外面罩以草席、竹席或各种纺织品,因多为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使用,装饰多非常考究。
耳枕
耳枕是为了保护耳朵而设置的小枕头,多用布来做成,柔软舒适,垫在大枕头上使用。耳枕的中间设置一个洞,方便侧卧时把耳朵放入其中,避免挤压,为婴儿和老人所使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婴儿绣花耳枕
肖形枕
肖形枕仿效各种造型制作而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1959年新疆民丰以北的一号汉墓出土一件东汉时期的“鸡鸣枕”是存世最早的肖型枕,随后,虎形、狮形、娃娃形等充满寓意的造型广受欢迎。
金定窑揭地剔牡丹花攀荷娃娃枕
还有用于书写时衬托手腕的腕枕,相当于现在鼠标垫,隋唐时用于之衬托颈部,保持发型的颈枕。
清初三彩蝴蝶形金钱纹卧枕
南越王博物馆臻藏
南越王博物馆籍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为开端,经过20余不间断的搜罗,目前枕类藏品达700余件,以陶瓷枕为主,还有木、竹藤、皮、青铜、玉、石等多种质地的枕头近50件,枕顶绣140余对。
这体量庞大的藏枕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习俗,陶瓷枕的烧造时期更是跨越千余年,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瓷枕的特色。
隋代的瓷枕多用作随葬品,体型较小。到了唐代,瓷枕除了陪葬,还成为了具有实用功能的日常寝具,还是以娇小精美著称,但体型较隋代有所增大,流行长方形三彩枕和胶胎枕。
唐巩县三彩花卉纹长方形枕
唐巩县窑绿釉胶胎枕
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瓷枕造型开始丰富,不仅有承袭隋代的箱瓷枕,还出现如意头形、元宝形、圆角长方形等新的器型。受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瓷枕上的装饰出现各种书体及多元题材的绘画,内容丰富、情景多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
宋时,在繁荣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瓷枕发展进入全盛期,形状多样、装饰丰富,除由唐代发展而来的腰圆形枕、长方形枕、八方形枕,如意形枕等,还出现了枕面出檐的长方形枕。由于社会动荡导致文人归隐民间并介入到瓷枕的生产过程,诗词枕兴起,多种书体的名人诗词和格言、谚语尤其精彩。
宋“大郭”款三彩胡人牵狮枕
宋磁州窑白地剔黑花一把莲纹八边形枕
宋定窑褐釉刻花如意形瓷枕
宋磁州窑“张家枕”款白地褐彩摇扇娃娃图八方形瓷枕
下面这件馆藏的竹瓷枕,出自宋代河北定窑,工艺素雅的定窑印花瓷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它在灰白色瓷胎上施以印花珍珠纹作地纹,在枕面中心划一丰映肥满的婴孩,枕侧面配以印花纹和珍珠纹,整件瓷枕造型完美、构图匀称,充满了艺术美感,是一件罕见的定窑珍品。
宋珍珠地划婴孩纹腰形枕
金代,虎形枕非常流行。由于金人长居关外,须常与老虎搏斗,虎在他们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南下之后,真虎难见,虎形枕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精神需求。
这件金代山西地区的金三彩瓷枕,构图自然洒脱,用笔自由奔放,老虎的形象粗犷、凝练,呼啸生风,老虎口咬桃木,体现了刚劲、质朴的民族风格。
金晋南三影侧花虎纹三铸花形枕
元代成为瓷枕发展的转折期,由于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受限,瓷枕的复杂造型减少,以工艺简单、体积大的箱型枕为主流。北方瓷窑衰落,瓷器生产中心转向南方景德镇一带,瓷枕风格集南北于一体。
这件“枕赋”铭瓷枕,带有当时制枕高手“王氏寿明”的印款,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在枕上带有说枕文字的瓷枕。枕上洋洋洒洒265个字,描述该枕的产地、价值和功能,以及当时人们对瓷枕的钟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
“枕赋”正面
明清时期,瓷枕生产范围更加缩小,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装饰手法,如粉彩、五彩、青花等。这时,除北方少数地区外,瓷枕基本上作为“寿枕”作随葬品使用。
清初三彩莲花型金钱纹瓷卧枕
20世纪以来,传统瓷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皮枕、木枕、竹枕、藤枕、砖枕、西式布枕等药枕被广泛使用。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升级
2019年6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迎来了首次全面改造,10月1日重新开放。展览以年代为轴,从唐代至清民国时期,展现了瓷枕产生、发展、繁荣及衰落的发展脉络,并介绍陶瓷枕生产的各大窑口、技法,以及蕴含的文化、民俗、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展厅的全面升级,新增了多媒体投影、现场体验、魔墙等多维的体验,参与式互动的增加,使展览更受欢迎。
据悉,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南越王博物馆已于3月18日恢复开放。
(责任编辑:周欣欣[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