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号·专栏】宋永进:直觉触摸西方艺术史(中)
2020-03-24 08:35:19 宋永进
编者按:艺术到底是什么?中国当代油画到底该怎么走?作为艺术实践者,宋永进以一种闲聊的方式,为大家梳理一下通过艺术实践触摸到的西方艺术基本脉络。这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教科书式的艺术史知识。而一个基于实践的、直觉的、直观的、感性的、当下理解的、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到的西方艺术史,是深藏在博物馆、美术馆里的那个活生生的艺术史。换句话说是一个艺术家心中或眼里的艺术史。
为了讲解方便起见,宋永进把这些庞杂的内容浓缩和简化为一个基本的大框架,即古典时期、印象主义时期、后印象主义时期、现代绘画时期和当代艺术时期,围绕着这个基本框架,结合自身的艺术思考和国内的艺术现状来展开谈论。下文详述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时期的艺术变革。
印象派的突围
满墙的写实经典,让今天的许多中国油画家觉得无路可走,同样也令当时的西方画家们深受压力,深感窒息。
大约19世纪50年代,摄影术出现了。画家们低头问自己,油画还需要吗?写实绘画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吗?一个堵了来路(指满墙经典),一个断了去路(指摄影术出现),双重压力下,一群进步的艺术青年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新的征程。这批年轻人提着画箱走出画室,依据当时光学上的最新发现——太阳光谱的色彩,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构成了阳光色彩的科学道理中获得启示,进而通过写生体验的方式揭开光与影的神秘面纱,并用一种碎小笔触叠加的油画技法,去表现大自然的瞬间印象。
60年代印象派诞生。这个新画派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从而渐渐地丢弃古典油画的写实观念和解剖、结构、透视等科学法则,形成了一种色彩斑斓的新画风。
印象派尽管一开始被学院派画家认为作品太随意、太粗劣,缺乏古典油画严谨、细腻和典雅的高贵品质,甚至被代表官方的“沙龙”展拒之门外,最后却被写入艺术史,而且是那么浓重的一笔。为什么?因为,印象派突破了业已僵化的古典绘画模式,以崭新的绘画姿态推动了西方美术的现代化转型,在高不可攀的古典绘画面前实现了突围。
克劳德·莫奈 睡莲 219 × 602cm 1920-1926 布面油画
法国奥赛博物馆就藏有许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包括梵高的一些经典《自画像》。当然,最精彩的莫过于珍藏于巴黎橘园美术馆的八幅《睡莲》(图7)了。那是印象派创始人莫奈晚年的扛鼎之作,可谓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八座丰碑。研究印象派绝对绕不开这八座丰碑。
记得那次,我在《睡莲》原作前来来回回观摩了很久,最后盯上了《睡莲》组画中的三幅,远瞅瞅近看看,一边细细地研读,一边静静地琢磨,觉得无论运笔、色彩和整体气息,都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着实令我膜拜。而另外五幅,虽然觉得也非常精彩,但我斗胆地认为画面尚可再斟酌,再做调整。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可都是三、四米高,25米长的巨幅油画,完成这样一件作品是一项多大的工程,更何况不是一幅而是八幅,那时的莫奈都80多岁的人了。换成是我,活到80岁的话,都想改画四、五十公分的小幅油画了,若巨幅作品能画到那个程度,恐怕半条老命都丢喽,即便有些小瑕疵,哪还有精力再做调整?顿时,我忽然对莫奈肃然起敬!经典,《睡莲》绝对是经典之作,八幅都是!走出美术馆的路上,脑海中回放着当初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印象派色彩的那一个个片段,忽然,我明白了西方油画走到印象派这个拐点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想到中国当代油画的现状,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淡淡的忧虑。
时过境迁,今天西方艺术的主流已经转向装置、影像等非架上艺术。目前西方还有没有画家继续追随印象派的足迹,去探索“光与色”呢?有是有,可你知道他们都在哪吗?都在各地博物馆门口或旅游景点的人头攒动处,正摆着地摊呢!你瞧,围观者中还有不少中国游客呢,呵呵!
那么,印象派的色彩到现在还有用吗?当然有用啊!今天大家所学的许多色彩道理,三原色啊,明度、纯度、互补色啊等等,都是从印象派那里承传过来的。印象派对光与色的绘画实践,颠覆了传统色彩的概念,把色彩从素描中解放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色彩语言的表现力。对印象派做一番深入研究,无疑可以提升你的语言能力和色彩修养。
但是,把印象主义的理念当作自己的终身追求,画出印象派那样的效果有用吗?当你站在莫奈的《睡莲》作品前,你一切就明白了。莫奈的探索早已登峰造极,而且,你要知道,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了,莫奈可是你太祖公那一辈的人啊!你是艺术家,不需要你根据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印象派道理“照着说”,而需要你“接着说”,就像后印象主义的做法一样。
然而,当前的许多中国油画家已经困顿于印象主义的牢笼,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与当初印象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革新勇气相去甚远。你想啊,即便有一天,他的作品几乎接近印象派大师的水准,乃至超过了莫奈的《睡莲》,又能怎样?最终仍然是多余的,美术馆、博物馆里不再有他的位置,对不对?
转向二维的后印象主义运动
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后印象主义运动,涵盖了由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许多画派,其中包括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纳比派和分离派等。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梵高和高更(塞尚将在现代艺术部分谈论)早期都是从印象主义起家的。但到了后来,他们开始反对印象派对光与色的客观描绘,主张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从色彩语言来看,印象派画家打破了固有色思维,解决了条件色的问题,而后印象派画家则把印象派在外光写生体验中获得的色彩经验,主动地运用于个人感受的表达。后印象派画家不仅没有止步于印象派对光影的探究,而且进一步吸收浮世绘的滋养,绘画语言更趋平面化和表现性,对形体和色彩的表达也更为主观和自由。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风俗画,多以版画的形式出现,表现主题贴近百姓,表现内容或家庭日常,或花街柳巷,或美人画,或歌舞伎,或民间传说,甚至包括性爱等主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画面自由、甜美、时尚而雅致,在民间流布极广,并随茶叶等商品外包装影响至欧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在彻底摆脱古典油画的科学思想和立体思维,以及建构新的绘画理念和语言系统的过程中,日本浮世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8 文森特·梵高《自画像》(约1880)
先去奥赛博物馆看一看梵高的那几幅《自画像》(图8)。都说梵高是疯子,疯子要是画画,想必是心血来潮激情一阵,无法持久,可你看梵高每天早上八点背着画具风风火火地出门,直至傍晚带着几分倦意而归,没人去要求这么做,他却像上班一样,天天如此。你看《自画像》的脸部刻画,笔触层层叠叠,激情自始至终,哪一笔都热血沸腾,哪一笔都一丝不苟,你再看,印象派的互补色道理、浮世绘的平面性表达都在里头。他曾说“如果说摄影是一项神奇的发明却不是艺术,那正是因为,摄影的冷漠是其可以描绘一切,却什么都无法表现”。﹝2﹞
法国纳比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的画家们,虽然比起梵高的那份激情和疯狂或许稍有逊色,但在画面形式和色彩语言上做得更精致、更完美,更趋成熟。同时,对比作品还可以发现,相比梵高和高更,他们受浮世绘的影响也更为显著,更为深刻。
图9 爱德华·维亚尔 Interior 51 x 67cm 1902
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维亚尔的作品《室内》(图9),取材于生活的日常景象,画面构图严谨、典雅却又自由、随性,那种色彩品格既高贵,却又带着几分小资和甜美的味道,还有那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形式语言,里里外外都罩着一层日本浮世绘的影子。
图10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1907-1908)
博物馆中还陈列着不少劳特累克和博纳尔等画家的油画和大型装饰性壁画,你只要细细品味,同样能够发现浮世绘的踪影。再走进美景宫奥地利画廊去看一看。分离派创始人克里姆特的经典名作《吻》(图10)是奥地利画廊的镇馆之宝。这幅克里姆特“金色时期”的代表作,平面化处理和装饰意味更强,华丽的图案、优雅的色彩、时尚的布局、奢华的材质,真可谓富丽堂皇,画面对性爱场面的描绘恬静温婉、恍惚迷醉,既洋溢着一份西欧宫廷式的欢快,又萦纡着一股日本式的忧郁。
大约20世纪初,印象派色彩由关良、陈抱一、刘海粟等艺术前辈从日本介绍到中国,直至80年代前后才受到国内专业界的普遍接纳,如今则已家喻户晓。到90年代,后印象主义画风在国内专业界也开始大面积地盛行,许多学习或模仿后印象画风的作品在各类全国性美术展览上频频入选和获奖,一些美术院校则把维亚尔、博纳尔等画家的思想方法和形式语言直接引入美术课堂,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工作室创始人陈守义著的《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和由中央美术学院二画室丁一林与马小腾合著的《解构与重构》等精品教材中不难发现,对后印象主义的平面化思维和装饰性艺术语言的介绍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等美术院校现实主义写实油画的单一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近年来,一些青年画家,依托这股新的艺术氛围,凭借其敏锐的直觉,在形式语言上形成了“崭新”的面目,得到业界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甚至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等形式的高额资助,成为官方美术展览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然而,我对审美僵化的评审专家眼中的这支“新兴”力量并不看好。这批年轻人虽然有志向、有目标,思维敏锐,语言形式不受前辈画家的束缚,比20世纪50、60年代的现实主义写实画风或后来的印象派画风形式更新,却只是西方后印象派的翻版,缺乏自我独立的精神指向和个性锤炼,况且早早地被纳入腐朽的体制框架,恐怕终将与迎合体制审美的某些前辈画家落得同样的结局,被更新的一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2﹞扬•布朗;李袆.《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84.
宋永进简介:
油画家、美术评论家,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写意当代油画创作室主持,《美术报》品牌专栏“尖峰视角”主笔。
也可以直接下载艺术头条,订阅“美术时评”艺术号,观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