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严家宽 || 黄胄1973年作《群驴图》手卷展读

2020-04-03 00:00:00 严家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74159ac41d8b75456ffbab1d29af08a9.png

  一、关于黄胄画《群驴图》的介绍

  黄胄(1925--1997)中国画艺术家,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黄胄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直接影响了现当代中国画坛人物画创新的发展。同时,又画了大量的动物画,尤以画驴闻名于世,而在数量众多的画驴作品中,又以《群驴图》手卷最引人注目。笔者在搜索雅昌艺术网拍卖图录时,发现他的数十幅长卷《群驴图》最为市场认可,近几十年价格一路冲高。本来他自己说,把画驴当作练习笔墨的,并非主题性绘画,但是,一旦作品被人们广泛认可,其存在如同沙里淘金、天外**,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永恒的,本文仅以黄胄《群驴图》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每一位有一定艺术技能的画家,想真正进入创作阶段,最痛苦的是选择画什么的问题,这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他可能会画很多的题材,但有某一点极为突出,才让世人念念不忘,如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己经有很多文章,谈到了黄胄为什么画驴和如何画驴,按我的理解为:一、他是人民艺术家,他的思想决定他创作题材的选择。二十世纪上半页中国大西北地广人稀,环境恶劣,人们生活艰难,驴是为人们干活的的牲口,人与驴之间有一个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人类与动物之间有了互相依懒的情感,人民艺术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反应人民的生活。由于驴易入水墨画,所以黄冑画驴是重要的选择。二、他从艺的引路人是赵望云,师父告诉他从“写生”入手作画,黄胄一辈子画了那么多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全部源于生活,源于写生,是自己去观察,去画才有作品的。他并不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班科出身,而是有军旅生涯,有扎根边疆,还有在“**”时期养驴三年的丰富经历。三、他的天才加勤奋,黄胄的天赋是下笔见骨见肉,其灵感激发了,在短时间内可以调动大脑中极为丰富的思维,来指挥他放笔挥毫,如他笔下的驴那么多,没有一头驴是相同的,再专业的看,画驴的头部,腿部,身体的每一笔,也没有相同的。甚至于黄胄的书法,也无雷同,他在作画时,每分每秒的变化中把握住主题,他每动一笔,都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模式的天才开启。黄胄的勤奋度极高,他在1966年至1971年被迫停笔,1974年也被停笔,此后又因身体原因,用左手在医院病床上坚持作画,有这种精神,我们再往下读他的群驴图就很好理解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7f3d52bab6f9712aa6461c4eaef55f59.png

  “ 黄胄 1964年作《群驴图》手卷(上海天衝2010年春拍:440万元;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1207.5万元)

  “ 黄冑1975年《群驴长卷》手卷,34cm×695cm,(上海天衡2011年春拍:483万元;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736万元)

  “ 黄胄《百驴图》手卷,34.5cm×693cm,(荣宝斋(上海)2012年春拍:575万元)

  “ 黄胄《百驴图长卷》,69cm×1920cm,(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690万元)

  黄胄创作了数量不少的群驴图卷,这种横幅的卷轴长卷,是中国画传统的艺术形式,按大小尺寸来看,有大、中、小型,以文人展玩和上层收藏为主要目的。黄胄画群驴,最精彩的是《百驴图》长卷。他在1980年画册自序中写道:“……画《百驴图》是一种尝试,想把平时的练习集中起来。十八年前,曾为邓拓同志画过八十余头,并因此获罪,此图亦失散。第二卷在八年前(1972年)为以一位大夫而作,均幼稚低劣。第三本作于一九七八年,***同志赴日访问时赠给裕仁**。当时,余在病院中,手僵骨痛,满心尽力为邓大人贡献绵薄力量。”由此可见,黄胄画群驴图长卷,多为重要礼品画,这种画的形制,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多名家,名作,仅以动物画而言,从唐代徐滉的《五牛图》到黄胄《百驴图》,足以表现中囯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是那么耀眼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藏品黄胄1773年《群驴图》手卷有感

  下面展示的是我两年前在广东潮州偶然遇到的一幅小手卷《群驴图》,因为从我年轻时学画开始,就对黄冑非常敬仰了,所以感谢广东的朋友把此画转让给我。手卷展开,画高32厘米,宽226厘米,用夹层安徽生宣纸,从纸质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手工制作,纸质上品,用笔用墨才能留得住,因为未装裱,所以从反面看,还有力透纸背的笔触和墨迹显现出来。首先,可以断定这幅画不是印刷品,此后再认真分析研究笔迹、技法、印章等,为黄胄真迹无疑。下面,再让我展开手卷,由右至左,细细品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210/f4b0bf2dc34e7d0f5c36f991a083b422.gif

作品名称:《群驴图》手卷

作者:黄胄

创作年代:1973 年

材质:宣纸

尺寸:32cm×226cm

款识:黄胄

印章:黄胄之印(朱文)

  题诗:

  一:平生历尽坎坷路,不向人间诉不平。

  二:负重粗粝蹒跚(姗)路,引吭啸遨天地间。

  三:不随骚人踏雪去,愿由孺子驱使来。

  黄胄1973年《群驴图》,共画驴十四头,分为四组。第一组画驴二头,前面驴用墨浓,正侧面向左,低头寻食状;后面侧身,淡墨,向右平视。紧接着,竖书诗句:平生历尽坎坷路,不向人间诉不平。先给驴的性格定了位,是为人类干活的,而且不怕吃苦受累,不计名利得失。第二组画驴四头,各自奔走忙活,接下来有诗曰:负重粗粝蹒跚路,引吭啸遨天地间。驴吃粗粮,走险径,但还是抱着很乐观的态度行走在大西北荒凉的土地上。黄胄画驴,处处表现的是大师风骨,他在1973年前,有过关进“驴棚子”劳动的多年经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家为了外交礼品画,***点名要他回北京创作,所以他胸怀宽广,为国为民,意气风发的投入到美术创作之中,这画中驴的奔波似与诗组合似乎就是他的人生写照。第三组又是画驴四头,有集有散,再穿插诗句:不随骚人踏雪处,愿由孺子驱使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句非常响亮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驴是那样的忠实于人类,其精神可佳可赞。驴是人类的朋友,黄胄钟爱有加,所以他画驴,并写诗赞驴,也是写人生的经历和感悟。最后一组又画四头驴,落款一九七三年。这一年很重要,因为“**”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国画大家,几乎都停笔多年,多么不容易地被国家召回京城作画。所以很多评论认为,这一年是黄胄人生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年他48岁,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负责组织全军美术作品展览,那是“**”时期全国唯一一次美术作品大展。黄胄在那个年代创作了传世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创作中的艰难和艺术作品的厚重。                     从这幅画的总体艺术风格来看,属于他画驴手卷中的精品之作。下图为作品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bf3b11710efccb32174790fd68754fb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3eb2d41caea91ba2fa57e0a1d8bb05a8.png

《群驴图》手卷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fce9017727fcefa8dbfec7e4ba51f905.png

《群驴图》手卷  题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efcbe271d10d4e79366799a86135bd0e.png

《群驴图》手卷印章:黄胄之印(朱文)

  【后记】:写此文时,我想起两件事:其一,是文中提到黄胄1971年在北京组织了全军美术大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部队的专业美术创作依然存在,如总政、海、陆、空及各大**都有美术创作组,有专业创作员,他们还培养战士画家,我于1971年3月,被抽调到*****美术组参加美术创作的。我是直接受益者,因为我当时仅仅是一个高山雷达站的小兵,没有正规拿过画笔,完全从零开始,这决定了我一辈子要以此为生。我一直感谢当时的老师,有版画家黄树德、国画家李宝林、水粉画家吴敏,现在还应该感谢当时未曾谋面的,久仰大名的主要负责人黄胄老首长了。其二,1983年夏天,我在北京帮助老师周韶华干活,因为周老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河寻源》个人画展,他要我送封信给黄胄,我找到了抱冰堂,黄胄正在那里筹办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也就是现在的国家画院,我有幸见到心目中的大师。我多年后一直觉得,没有黄胄的社会活动能力,中国美术界的很多大事是难以办成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