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人间四五月 江南揽深闺
2020-04-26 09:48:11 邹萍
“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展厅现场
2020年4月25日至7月26日,“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在中国扇博物馆(小河路450号)二楼临展厅开展。展出的119件展品中,含76组挽袖,19件服饰和12件书画等,拟通过绣品、衣物、诗词等营造美且好的女性立体空间。
挽袖,便是这场展的核心。那些曾只是闺阁女子们袖边私密物的密缝经纬,隐藏的是丰富与细腻的心思,轻挽时的婀娜,也极尽想象。
“其实,这些挽袖的精美真的超出想象,特别是印刷图录需放大图片,其间隐藏的巧思与精构真让人叹为观止。”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姚樱虽与这些展品打交道颇久,但一提起它们,依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江南四五月,深闺佳人羞。徜徉期间,自会感叹与羡慕古时女子精致至极的情趣。只是总不免和今时对比。当下女子早已迈出了“门”,可,就更快乐吗?不知道。但能出门看世界,总归是好的。
“挽袖”是什么?
观此展,先需了解什么是“挽袖”。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即在衣服接袖的部分,缝缀在衣袖之内,带状花边环绕袖口,穿时翻卷在外,随举止可显露人前。简单理解,颇有点像如今小朋友使用的“护袖”,当然,精致程度和工艺复杂度不在同一层次。
挽袖的盛行与“重视缘饰”传统不可分割。最早关于袖上缘饰的记载见于《后汉书·舆服志》,祭祀先祖时一般穿玄色的衣服,袖处采用绛色装饰,显示尊古崇敬之意。至清代,“袖饰”之重在江南几近肆无忌惮地盛放,由此得了专有称呼--挽袖。其体量小,适合闺阁室内劳作,虽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没什么样式变化,但因是做了给自己穿,也就成为闺阁绣品中特能彰显女子情致和审美的物件。那些不便明言的心思全都花在了装饰图案上。
本次展出的挽袖,题材之丰富、工艺之精湛、色彩之绚丽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精彩之极的拉锁绣、平针绣、缀珠绣等,让观者在赞叹之余,不禁深深感叹古时女子聪慧之心与优雅之趣。
天地清淑,金茎玉露。她们闲寂无聊的情绪感受和纤细敏感的情感体验通过它得到了某种极端的发酵。她们留下的华服精致典雅,尽显蕙质兰心,她们写下的语词,无关功名而真实细腻情思萦绕。她们以针代笔,绣中作画,才子佳人,婴戏齐眉,福禄八宝,花鸟祥瑞,既祝平安顺遂,又为爱情和婚姻。
意境十足的展厅
本展空间不大,整体为深L型,但架设颇具心思。
展厅在二楼,整体情境营造却从一楼就开始了。策展团队在楼梯拐角处设了一景,枯山水中悬挂一架秋千,暗红色光源中,李清照《点绛唇》缓缓浮现。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位少女因有客入园而蹴罢秋千,受惊仓促回避,青春快乐又带羞涩,正是身居“深闺”之闺阁的表现。
“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现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供图)
观者只需至此,便已入红楼佳缘。沿梯缓上,就是闺阁深情。为避因精致而引发的奇巧之嫌,策展团队特在内容架构上凭一主二辅的设置达到以点及面、层层深入的效果,形式设计更具趣味,取“闺阁”原指内室小门之意象,在狭长展厅内设置了几道象征性的“门”(可穿插门帘),引人探足,穿梭期间,可深觅闺阁的深深庭院及丰富但不得言明的内心世界。
“挽袖”虽精,终属小众。因此,本展以“挽袖与服饰”为主线,闺阁诗与闺阁画、美人图式为辅线,分别从物、精神与图像等不同维度的交织,加之多媒体的助力,综合呈现了相对丰满的闺阁文化。
“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现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供图)
从汉代至近代10位才女闺阁诗词颇具神韵,如汉班婕妤《怨歌行》、唐上官婉儿的《彩书怨》、元管道昇的《寄子昂君画竹》、明柳如是《金明池》、近代秋瑾《申江题壁》等,经过书法家鲲出的创作,以细腻、流转变化的书法笔触传达诗词主人的心境。
同期出版的《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印象》研究图录按壹•缘“衣作绣,锦作缘。”、贰•工 贤良淑德尽在“红”、叁•纹“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肆•衣 重饰华服,美人如画4个单元编排,精选展览中的重点挽袖60余件、才媛作品10余件,从藏家、策展人、学术顾问、闺阁文化研究学者等多元化角度,对“挽袖”进行了深度探讨。
《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印象》研究图录
手册可在展厅内领取
挽袖之趣何在?
随着装者抬手的动作,挽袖长条形图案慢慢展开。其构图样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人物、建筑、自然景致等呈现在同一个视觉画面中,让人物场景在有限的平面上获得一种纵深感。左右挽袖往往呈对称结构,一对两幅完成一个或一组题材,有高山流水、亭台楼阁、庭园仕女、才子佳人等题材,也有西厢记、刘海戏金蟾等经典戏曲和神话故事。其中,山水题材的挽袖在窄长的布局上别具优势,可依次放置远景、中景与近景。
以下为现场摄挽袖细节 可一窥其精湛之美 体悟其优雅质感
也有不“循规蹈矩”者。如一对白地挽袖,就没有采用对称方式。两片内容不相同,反像是竖条的连环画册,整体采用缂丝织绣而成。缂丝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之一,旧时又称“刻丝”,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明清时缂丝已开始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幅以金线绣勾勒出山石、花卉外部轮廓、少年的金冠发饰等,并辅以手绘点缀人物的面部五官,细节极见功夫。
恽冰·玉洞仙株图轴 清(1644-1911)
纵101.9厘米,横46.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柳如是·白端写经砚 明(1368-1644)
长19厘米,宽12.5厘米,高3.3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1956年朱家济先生捐赠)
此外,本次有两件一级文物亮相:清恽冰《玉洞仙株图轴》和明柳如是白端写经砚。其中,《玉洞仙株图轴》仅展出十天,5月6日将撤展。6月23日,包括《倪仁吉•仿宋人仕女图轴》、《费丹旭·听秋啜茗图卷》在内的6件书画类展品将撤展,替换为《徐灿·观音大士像轴》、《华胥云中仙女图轴》等4件书画类展品。
费丹旭听秋啜茗图卷
倪仁吉仿宋人仕女图轴
一处裸展台上,还展出了一批女袍、女褂、女袄、氅衣、衬衣等,因无遮挡,故可近距离(当然不可触摸)细细观赏那些绸缎棉纱等材质上女子细腻的针线功夫。其中,一件白纱女褂让人印象极深,遍体绣花且图案丰富:胸前绣三个开窗,其一为庭园才子佳人相会图,另两均为婴戏纹,其他空白处以小桥流水、亭台垂柳、游船花蝶装饰;衣领前绣佳人,后绣才子;肩绣蝶恋花和人物纹。更有趣的,是它的透与薄,应是一件夏季服,方适合汗水淋淋时穿着。
“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现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供图)
玄地·二十四孝图·女褂 清(1644-1911) 通袖长148.8厘米,衣长102.5厘米
白地·团花人物图·女褂 清(1644-1911) 通袖长144厘米,衣长94厘米
白地•四妃十六子图•挽袖 清(1644-1911) 长109.5厘米,宽1350厘米,宽9.5厘米(单片绣面)
紫地·四时灵瑞图·挽袖 清(1644-1911)长106厘米,宽13厘米(单片)
白地·亭台楼阁图·挽袖绣片 清(1644-1911)长68厘米,宽35厘米
蓝地·五子登科图·挽袖(缂丝) 清(1644-1911) 长110.1厘米,宽29厘米
除了看,还可以玩、买?
本次展览在展期内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公众教育活动:借助大师工作室的大师资源,策划推出团扇刺绣女性专场活动;邀请生活美学爱好者、古风爱好者和汉服爱好者,与专家、策展团队一起开展圆桌访谈;还将不定期推出策展人、讲解员和志愿者的展厅导览;开展后,到展览现场打卡的观众则可体验“花笺妙迹——闺阁诗词誊写对玩”,抄写闺阁诗词名篇,并获得临展纪念章。
展厅现场 丰富的活动等着您
展览名称:凭阑观史”系列展二---“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
展期:2020年4月25日至7月26日
地址:中国扇博物馆(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450号 0571-88197518)二楼临展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进馆参观)
雅昌原创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