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羲之因腹痛请假写了一封信,千年后成了上海博物馆的珍宝!

2020-05-22 14:59:59 林中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100多万件物品,但其中一件是从垃圾中捡来的“镇馆之宝”。这件镇馆之宝与王羲之有关,而真身是“请假条”一张,请假的原因是因为.....拉肚子。

 

《上虞帖》 唐摹本 上海博物馆藏

 

它的名字叫《上虞帖》,也许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夜来腹痛帖》,意思是晚上肚子疼,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包含58个字: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翻译过来就是:我本来想去看你的,但是因为腹痛我没能去看你。非常抱歉!这是王羲之写的一封信,他因病不能见他的朋友。

信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人的近况。“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大名鼎鼎的晋太傅谢安。

 

由于历史悠久,《上虞帖》很久以前就已经消失了。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复制品是唐朝的复制品。这是一份黄色硬纸副本。可见王羲之的草书洒脱、轻松自然、不拘一格。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

从开头提到的垃圾堆里捡起来,又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1972年,上海文物清理队在清理仓库里的字画时,不小心在一个丢了废纸的竹篮里发现了一张又硬又黄又破的书法帖。卷尾有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的绢签。再打开内页,58字和七行草书现于眼前。

第一个发现它的工作人员以前见过《上虞帖》的拓片,知道它很稀有,但由于《上虞帖》早没了踪影,又是在废纸筐中发现,他不敢判断它的真伪。于是这位姓万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上虞帖》包好,交给上海的专家鉴定。

 

在长达三年的鉴定之路上,这件《上虞帖》屡次被打上“赝品”的标签。直到1975年,经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的鉴定,上海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用软X光透拍,显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最终判定这件《上虞帖》是唐代摹本。

 

创作中的谢稚柳

 

而说到肚子痛,无独有偶,唐代张旭也写过一篇,就叫《肚痛帖》。它完美体现了张旭本人劲道的狂草。全文如下: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肚痛帖》

书法家到底是书法家,肚子疼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不是吃药,而是写帖,无比佩服。

 

传说张旭的书法是从公孙大娘舞剑中获得灵感,再加之天性好酒,在醉酒后拿起笔狂挥毫,才成为一代狂草大师。《肚痛帖》真迹已不存,现所存是明代的摹本,全帖有30个字,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个药方。

 

《肚痛帖》局部

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还写的比较正规,到了后面就开始放飞自我: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每行一笔到底,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这点和王羲之《夜来腹痛帖》也有几分相似——估计都是因为就快憋不住了吧。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林中艺术藏品)

 

(责任编辑: 谭维[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