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思和幽玄——石虎艺术冥想
2020-05-25 12:27:28 公冶繁省
没有见到石虎先生之前,我一直感觉先生的形象就是一只猛虎,威猛、霸悍、王者风范。当面对先生,听其言谈,深为其大度、宽容的胸襟所折服。那份从容、淡定让我仿佛看到他的英雄过往。。。
煌厢图
育雏·145cm×75cm·1994·宣纸·中国墨·混合媒体
八五美术思潮时,艺术家面对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和碰撞,表现出史无前例的躁动和释放,于是中国艺术界出现多元混杂的文化生态和价值观,当大家一致信奉中国画穷途末路说时,石虎先生以一篇《蛮梦》表明自己立场,以自己卓绝的艺术探索捍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尊严,至今三十年未变。民间年画,壁画以及那最为贴近人性本真的民间俚语、民谣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他的作品最为表露灵魂和艺术精神的是那根灵动优游变化无穷的线,仿佛带着呼吸、心绪、情感,引领心灵漫步于广袤无垠的艺术旷野,带着中国文化的精灵舞之蹈之。那种诡秘隐逸的构型图式又有着西方克利、毕加索的因子。中西两种文化的基因并存,吸收的那么圆融无碍,令人叹为观止。
玄雀图
陌期图
朱潮图
玉衡
高级的艺术是高度感性和高度理性的结合,在石虎先生的作品里尽精微至广大毫发毕现又以广大之面目存之。体用不二,外在的张扬和内在的儒释道精神合一,真正和谐统一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露痕迹,这是何等境界——
中国书画的传统历来讲究笔法、墨法的程式化锤炼,这种陈陈相因的思维定势造成中国艺术的重复和单调,致使中国艺术缺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了艺术应有的嬗变活力,石虎先生的线论和字象说,无疑对中国的书画传统有了振聋发聩的另类发现,他的思想对中国艺术积习已久的恶习弊端都是一剂清凉散。他针对中国汉字以及由汉字文化生发的中国诗歌而提出的字思维,令长期依附西方现代诗歌话语传统的中国现代诗歌界引发长久而深刻的思考。从汉字的源头、发端以及追源上溯的汉字之前的宇宙万象出发,探讨汉字的线、笔、构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内涵、精神和叙事。从他当代书法的探索实践我们可以看出由字思维、字象生发的墨线和造型以及看似颠倒无序的章法实则暗合自然法则。他从甲骨文以及之前汉字生成的本原引发的联想移情,由六书展开无限字象。通过对毛笔的改造来改变线性思维和线条不同审美特质的无限丰富性,为中国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带来新鲜视觉和别样风笵。
双棲·145cm×75cm·1994·宣纸·中国墨·混合媒体
卧荷·68cm×84cm·1995·宣纸·中国墨·混合媒体
风枝·75cm×75cm·1994·宣纸·中国墨·混合媒体
有虎·75cm×75cm·1994·宣纸·中国墨·混合媒体
从历史和文化的源头探索艺术本原性的语言流变,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以一己之心灵、之灵魂安放在艺术中,壮其魂魄、筋骨、精神。展现艺术本应有的无穷魅力。这是石虎先生穷毕生精力勇猛精进之根本。
霓蝶
莲实
华新
粉叠图
艺术与生命和文化史的关联仿佛促成一个精确的点,上天降大任于斯人,让其励精图治历尽劫难,锤炼成才情能力非凡之异象,有一种使命和担当负载文化之大任,建造艺术之宏构巨制,从而历史记住了这个人,石虎先生的艺术之旅也许如此。
断肠·断肠膝下跪孝子
我家·我家时蔬无农药
陇山卷·手卷部分
在西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浸蚀和深刻影响国人精神和灵魂的当下,我们应有自觉反省和重拾自己文化自信的勇气和胆识,更应有中国人的人格和风骨,建立自己的文化堡垒和精神高地。无疑石虎先生的艺术思想给我们诸多启示。
石虎
【石虎先生简历】
1942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
1958年,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0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
1962年,应征入伍。
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国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
1979年,出版《非洲写生》画册。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个展。
1987年,香港集古斋举办个展。
1991年,在澳门市政厅举办“石虎心象”个展,同年在香港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达举办“天命年展”。
1994年,参加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同年成立“石虎诗会”并多次举办“石虎论字思维”诗歌研讨会。
1995年,应邀出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3年,中国画研究院、香港、澳门、新加坡、雅加达巡回展。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