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雕塑专业毕业展遭遇云呈现:学生们厉害了

2020-05-29 07:17:40 陈耀杰 

【编者按】毕业展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既是自己学业的证明也可能是未来的敲门砖,但受疫情的影响,本届毕业展只能以线上的形式举行,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雕塑专业这种空间的艺术,影响更大,在以往的毕业创作中,美术馆作为承载的空间,大家可以非常明确的根据场馆特性进行创作,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明确性,带来了一定的“程式化”或者“同质化”,想要脱颖而出其实是非常难的,而网络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能够利用好这种可能性,才是对同学们最大的考验。

五月二十日,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展如期与公众见面, 虽然没有了往年盛大的嘉年华和开幕式,但毕业展的热度并没有降低,日均一百万的点击率足以说明线上展的吸引力。

线上展完全重建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实体空间,在云端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当看到雕塑专业的作品时,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雕塑作为空间的艺术,是要占领空间甚至是改造空间的,尤其是往年的毕业展中还可以看到众多动态雕塑与科技结合的作品,现场的体验感很重要,特别是一些需要互动的作品,观众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但线上展很难实现这一功能,这也是线上展览的遗憾之处,那么对于雕塑专业来说,线上展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于未来的创作、教学以及展示甚至是艺术生态又会有哪些影响呢?

毕业创作难,展示更难

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展雕塑系所在的展厅,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场感的,很多作品以3D的方式矗立在虚拟空间之中,可以看到作品的基本面貌以及与空间和环境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作品是悬挂在墙面上的,看起来很像是架上作品,会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好像不是在看一个雕塑作品展;在往年的现场中,人们穿梭在各个作品之间,伴随着各种嘈杂的声音,比如动态作品运行的声音,配合作品播放的影像,甚至还有同学在现场进行表演或者调试作品,有些作品还会有味道,是一种非常鲜活的状态,可以调动观者的各个器官甚至是情绪,驻足在作品前面,还可以看到作品的各种细节等等,这些在线上展览中都难以实现,对于同学们和观众来说,线上展还有很多的限制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c1mcJxhOTqrn8kJthaBgB6btvhsE3GP5j3HXvMOz.jpg

连吴楚创做现场

“为了配合这次线上展示,我将雕塑作品的成品与制作过程转换成了摄影与影像的方式。”连吴楚讲到。

此次毕业展他的作品为《为一》,疫情期间他在位于福建山区的老家创作了这件作品,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连吴楚小时候常去的“高明寺山”,这里没有城市里的阴霾,万物都在初春的日子里蓬勃生长。他进到山里面捡拾各种自然材料,其中也包括后来在作品中运用的腐木。

在拾得的腐木中注入石膏,将一部分木头去除,使其中白色的石膏部分显露出来,将它们视为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最后将这些“雕塑”放回森林。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继续参与着生态循环。

从他的毕业创作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毕业创作的不易,但为了配合线上展示的效果,只能转换成影像与摄影的方式进行展示。虽然如此,连吴楚对于最终作品的效果总体上还是满意的,比较真实的还原了作品在展厅中的效果。

ycIUSaf6hr0CjHUjcQ8AOtsGYsy09O9SFuqc219P.jpg

Cq8FIutKuNovJ3js9y7q9llxST2O8LIWiuSTKl9O.jpg

31xemlv5tlhYG18zqjO4PRkZnsaKnRep7MCHQq5O.jpg

作品《为一》

对于连吴楚来说,线上展览重要的不仅仅是作品的效果展示,还有观众的体验:“我觉得就本次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而言需要改进的是如何给予观众更流畅、更自由、更人性化的浏览体验。”

虽然毕业展没办法在线下进行,但是连吴楚也一直在积极寻找线下作品展示的机会。

他的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是本届线上毕业展大多数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就是在毕业创作的基础之上,还要将作品转换成虚拟作品,之前有技术积累的同学,可以很好的进行转换,但对于没有相关技术的同学们来说,就会变得比较棘手,所以线上毕业展,对于雕塑专业的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线上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由实体性呈现而全方位调整为虚拟和线上的形式成为本次毕业展览的基本格局。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作品,都会以数据、视频、图片、模型的形式呈现。这对于雕塑系的同学们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讲到。

他表示,读完同学们的作品,依旧是惊讶,兴奋,欣慰……与以往相比,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创作上明显少了些热闹、浮躁和喧嚣,多了些专注、研究和沉稳。许多作品表现出了甘愿边缘的探索姿态,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了着社会和生活的现实以及这个难以揣摩的时代。

RjQZILFtdB0lPITXqjkhaStnVjcNff11i3UW31R8.jpg

6060sHRq6zFAgOks6ENaM4BaRGbsOI7qYNrgoHOF.jpg

d6cb4wft1ON7ElVUuPo6iYCAUFGB7zDwX0Mxbnn3.jpg

nDw90epiJ7lQn1tsJVcRwrvhnkvq8w3fVDaCIzzc.jpg

RRzAxtZCFLcwNmcYTI3wS4ReeifJauvjbQgYr41d.jpg

K62Pt7hbOcOUCeEcHPIt1QFl4EnsfAq6Ow2m1Cvy.jpg

线上毕业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牟柏岩是本届毕业展的执行策展人,第一次负责研究生毕业展布展工作的他,就遇上了线上展的布展,在他看来,同学们真的挺不容易的,好在同学们最终都能克服难事解决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洗礼。“我在策展工作中了解到同学们的创作过程,了解到每个人的真实状态,大家的变化是很有趣的。做个不太恰当的形容:以往大家聚在一起创作的状态是‘争奇斗艳’,现在的互不相见反倒有点藏龙卧虎的意思。” 牟柏岩讲到。

新的展览方式也带来布展工作的难度,在牟柏岩看来展览遇到的是双重的问题。数字展厅建立之后,学院为雕塑系准备了一个很完整的展示空间。然而作品要在现场释放出的能量和气场全部被收摄在数字世界之中,要想最大限度的突出作品的效果,一要调整作品本身;二要协调作品与展厅的数字化对接,这也是策展工作的难题。

“因为条件限制很多同学无法扫描自己的作品,在云展厅里只能以图片形式展出的,这样雕塑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就被消解,只剩下图像信息的传递。雕塑系的毕业创作自由开放,学生们在语言形式上的探索跨度很大,有同学是含有机械装置的动态雕塑,云展厅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有同学的作品需要在现场与观众互动,甚至将观众的参与也纳入到作品的一部分,像这样的作品在云展厅更无法实现,所以我觉得这次的毕业创作和展览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牟柏岩讲到。

pOmQp7ZCNUOf8AAU50xXyziiIyXeWiGanZIDHopb.jpg

Gjt5oTPDJB3aOayl7Hclson2snE4qRzEsmvy6to8.jpg

DGLxlx25sLARGfktnUiIcjvH6QbQzCAFzE14ZaAR.jpg

PKceWjMHJx4pa4PwLhb4AmsA46l4AlmlpqMaKEqp.jpg

MDNcepZ1ABsj18MUj7stVyRJJMnB23FSWdquUpNO.jpg

IH5ZNTzAEwXgEj15qhBNSvyxhoVzbfrxIvBueu1m.jpg

oKwSR8EqEv7ZVas8BcX0rwDn8jnuTwAlc8B9wo1V.jpg

线上毕业展现场

吕品昌也谈到,雕塑作为一种以实体呈现并占有空间的艺术形式,大部分都是直接使用实体材料进行创作的,而线上展览所要求的模型数据、渲染效果图等等,从前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作为辅助形式参与到雕塑艺术创作之中,而并非创作主体。在线上展览的背景下,同学们不得不去考虑线上展览的需求,去学习必要的3D建模以及效果图渲染的知识。同时也要考虑的,还有在虚拟的空间当中,人们对于作品的感知与认识并非会像在现实中那么直观,那么如何才能更多的传达出作品想表达的内涵,或者让人们感受到你的创作目的,也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要点之一。

hvs84kEIU7s0vrV8bz7Z8Il5ASSRgUyav7v7RdR0.jpg

WcwVb6tpqEZcPEScLgUeTwwRHCM1wpZQn3Y5HE2s.jpg

LqZdKpukdi5iSdCE0WbjsTsb8LZ24vcWPa2qnG9z.jpg

mA6oMkPWPRj4dCaI2xoRpZeCHHLDeuwmXAl2sp6K.jpg

线上毕业展现场

当然,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本次的线上展览也是对于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的一个很好的拓展机会。吕品昌表示,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网络与信息的发达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鞭策着各个领域的革新与发展,对于艺术领域也同样如此。去发掘雕塑在转化成为网络数据之后那庞大的可能性,从而探索雕塑未来发展更旷阔的天空。

一个人的毕业展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媒体报道了中央美术学院大四本科毕业生游钦煌的一则新闻,内容非常的有意思,他在自家的天台为自己举办了一场毕业展。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游钦煌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了13幅油画作品,画面中的形象都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接触到的人,比如电视机、家具、空调等等。

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展览,但该有的仪式感一样都不少,游钦煌专门只做了展览海报“Stay Home”放在门口,展厅是自己家的房顶天台,众多作品悬挂在斑驳的墙面上,结合画面的内容,浑然一体,感觉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B7g2uneqLnRyHaE57NDqmiVv7Mbs8J4mlpQr2tgx.jpg

游钦煌个展现场

tlh1E60GIhiB86EthoVbJXWVWYEWAsZG5NRIWwPw.jpg

游钦煌个展现场

“把这些画从这个房子里画出来,最后在布置回这个房子里,呈现给观众们,就是想要让她们感受这个房子里独特的气息和味道。” 游钦煌讲到。

而在家办这个展览对游钦煌有特殊的意义:“了解到不能在线下办展,要在线上展示,我给自己一个毕业的小小仪式感,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这座房子里因地制宜地展出,我的亲朋好友都能来参观。”

对于这届毕业生们来说,这或许才是线上展最大的意义,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散自己的思维,不管是在创作上还是在展示上,其实同学们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

在以往的毕业创作中,大家的目标非常的明确,知道要在美术馆展出,也知道展出的具体位置和场馆的特性,所以就可以针对性的创作作品,可以更加完美的匹配美术馆空间和观众的口味,造成的结果就是不约而同的“同质化”,大量的木雕作品或者是具有剧场效应的装置化,作品规模越做越大,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脱颖而出其实是非常难的,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会有视觉疲劳,而网络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能够利用好这种可能性,才是对同学们最大的考验。

hFt1uLHc0pbEPs1vdiT8fTMpZpvz7dzk1ewUxQ7u.jpg

bxl7ktewfpVStms0tpVm01asfHtgwb2yu9oFUxlI.jpg

TqJ2KK9Kb24bffnAqFBDvP7VvBYh2QAS5Q3q6P8a.jpg

fJFsXs7knH6itN70yi1HbNR1ZqQNUoim7IvqwTg6.jpg

oyzPTMPn9d3sIsTudGlyrwCXI4GecFmC0EfpecB1.jpg

BORP0E8JqC8ZM4GVQt1GUCSegUXbVC5mK4IrLmc1.jpg

vX8y1iSniWjrorFyUPE8nKAgLiKOWgNxOFwv2FF2.jpg

SWPqJcnepo7W4Xb6PfRZn1AZhaKL85kb4hABELbp.jpg

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展现场

“回想起在屏幕中跟随同学们的镜头在屋子里游走,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工作状态;或是看到某人在加工厂里展示自己的创作进度,叮叮当当的也听不见他在说什么;或是有的同学在野外给我们看作品,没说两句手机就没电了,他还得下山去车里接上电接着说……这个阶段他们的劳动很朴实、很本质也很真实,有一种稚拙的回归。”所以牟柏岩觉得如果抛开虚拟展厅这种保守的展览方式,“一个人的毕业展”才是这届毕业生最生动的写照,那个小客厅就是他的美术馆,那个野外就是他的展场,他自己就是策展人。

未来:规则或将改写

“线上毕业展我觉得是一件颠覆性的事情,它是一个催化剂。”卢征远讲到。

线上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直接把问题放在学生们的面前,倒逼着大家去面对问题更要去解决问题,于是就激发了很多的可能性。

“现在的学生们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就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比如我正在上的装置材料课中,有位同学直接用游戏做作品,他自身软件就很厉害,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会教相关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今后的教学、创作以及展示生态会完全改变。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所有的模式都需要创新,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还有展览模式、消费模式以及观看的模式。”

卢征远举例到,比如在线上观看一件作品需要一块钱,一件作品点击有十万的话,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其实,这种模式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进行了,比如以前的歌手需要卖CD,现在主要是各大平台的下载以及会员收费。

“疫情期间,大家足不出户,只要有网络基本上可以解决生活上的任何问题,当下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其实已经非常的发达。”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黄可一也讲到:“国内的艺术生态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至少还不太完备,今天恰恰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或者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尤其是未来5G技术大范围应用之后,这种数字化趋势会更加的明显。我的母亲已经70多岁了,每天都会拿着手机进行网购,所以未来的潜力真的非常巨大。”

可以想象的未来,线上毕业展未来成为毕业季的标配完全是可能的,在虚拟的世界里面,想象是可以无限的,线上毕业展是否是一个催化剂,能够改写未来的艺术生态,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