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斯顿画廊“绘画英雄”系列:艾米·希尔曼个人项登陆画廊线上展厅
2020-06-02 09:36:04 未知
作为格莱斯顿画廊线上展厅第三期特别展览的内容,艺术家艾米·希尔曼(Amy Sillman)的个人项目“复而返有无”(Twice Removed)于近日在画网官网登陆,这也是格莱斯顿画廊线上展厅的第一个艺术家个展项目。而此项目也是对这位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突破者”的绘画艺术家即将于格莱斯顿画廊纽约空间进行的个展中的部分新作的提前预览。
▲XL32,墨水、丙烯颜料、纸,2020
谈及此次个人项目,希尔曼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用矛盾的方法开展工作,制作如同纸上作品一般的大幅油画,和如油画一般的大幅纸上作品。这些油画多有留白,一般只用黑白或者单色完成;而纸上作品则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色彩。在创作中,我的基本思想是建构一种视觉语言,这种视觉语言既要抵抗语言本身,又要起到一种清晰的语法的作用。”
▲“感恩医护”,来自艾米·希尔曼在Covid-19疫情期间为格莱斯顿画廊特别创作的作品
在质疑的过程中了解结果
作为在当代艺术视野中备受关注的绘画艺术家,在创作生涯中,希尔曼对素描和油画自身根深蒂固的分类标准展开了审视。在创作中,希尔曼常将艺术史规范中的形式二元性引入到每件作品之中——叙事与抽象,颜色与线条,平面与隐形空间,以及油画与素描。她善于将绘画形式及语言交织在一起,以一种批判性的立场与绘画史及绘画语言相沟通。其作品常富有幽默感,充满反抗精神,并带有一种考古学式的探究倾向。在创作中,希尔曼通过多变的层叠绘画及形象转变处理建立并解构绘画形式,朝向未知领域开展实践。
▲20205,丙烯颜料、墨水、画布,2020
受上世纪七十年代过程艺术(process art)的启发,希尔曼将自己的艺术实践视作是一种发掘、重新整合和持续变化的发展过程。她曾经这样解释道:“通过制作、破坏、重做、拆解、损毁和重建——(你会)在质疑的过程中了解结果。”对于艺术家来说,她所感兴趣的,是在作品里创造和保留下这些分裂与转化的时刻。
▲“座机”展览现场,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
而在希尔曼的作品中,这样的质疑确实随处可见。对于她来讲,绘画没有结局的——而这也正是在绘画这种艺术表达中最为自由的一点。在希尔曼的创作中,她常常刮掉之前使用的颜色和形状,或是干脆覆盖整个画布,最终得到的是无法预先计划的图像。希尔曼曾经这样回答关于其创作中对作品创作终点的判断:“我想弄乱所谓的结局。我喜欢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突出抽象绘画的怪异、可爱的开放性。所有在预料之外的实验和发现,都是我作为艺术家工作的一部分。”
▲《倾斜》Slant,油彩、画布,2017-2018
尴尬与矛盾、严肃与幽默
在2018年希尔曼于格莱斯顿画廊纽约64街空间举行的展览“多数绘画”(Mostly Drawing)中,展示了艺术家结合了丝网印刷、油画和素描元素的纸上作品创作。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次展览也延续了其几十年来对“绘画”这一概念本身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探索。而对于希尔曼来讲,在她的创作中,纸上作品(drawing)并不是为了之后可能的架上作品(painting)而准备的设计图纸,纸上作品是一项复杂、耗时的独立工作。在格莱斯顿画廊举行的展览中,希尔曼对于多重性的执着,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展览展示的纸上作品通过结合了绘画笔触、丝网印刷等叠加的层次予以呈现。对于希尔曼来讲,这种让人无法简单分辨制作方式的视觉呈现让其着迷:“某些时候,我自己都忘记了作品的制作程序。正式这样对眼睛的‘愚弄’让我感到兴奋。”
▲“多数绘画”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纽约空间
希尔曼的作品违背了任何简单的归类,每一件作品都在公然的抽象和隐晦的具象、传统油画和漫画插图间摇摆不定。在2013年《纽约时报》的采访中,希尔曼谈论到在创作中对于具象艺术及抽象艺术的看法。对此,她表示:“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我的创作是这两者之间的连结,它们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希尔曼每件绘画作品所显现的异质性,引导观者抵抗在完成的艺术作品中所希冀找寻的图像确定性,使他们沉浸在由艺术家个人化的视觉语言所创造的感官空间。希尔曼的许多作品的创作都需要经过漫长的酝酿阶段:尚未完成的作品被不断重新加工、划分层次、冲刷、刮平、重新定位、打磨和渲染,最终完成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渡。这种物理和情感过程在作品层积的表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此,她如此解释:“我寻找的是一整套如同光谱一般连贯而变化的感觉和形式,以及具象与抽象的碰撞。这些部分互相矛盾,但是它们指涉了变化、时间,还有脆弱、飘摇和尴尬的感觉。”
▲“神经系统”展览现场,芝加哥艺术俱乐部
2009年,希尔曼曾经于德国柏林进行驻留。在陌生国度语言不通的尴尬让她开始创作一些“笑话”“卡通漫画”等全然不同于严肃绘画的内容,并以此自我娱乐。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意识到这样的实验和自己的绘画创作有所关联。“我尝试将这些笑话与绘画作品并置展示,我喜欢这样的结合,这也让我意识到可以通过在看起来不适当的地方展示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这样的组合会为绘画作品的呈现提供了一种更加有趣的可能。”对于希尔曼来说,这样与严肃创作并置的幽默感会让创作更难以被分类、解读或固定。“在笨拙之后产生的尴尬,是偶然的。这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时刻,这让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变得不正确。而这样的张力正是抽象创作的魅力之一。”希尔曼如是说。
▲Blues for Omar 3,油画颜料、画布,2019
作为艺术家的多种可能
在希尔曼的创作中,重要的是对于看似存在于艺术创作中、不同媒介之间区隔的思索与融合。正是因为对观众作品体验的感受的思考,也让其开始了动画作品的创作。在2017年于纽约绘画中心举办的展览中,希尔曼延续了对媒介转化和混合的主题,展出了作品《变形记之后》(After Metamorphoses)。这件动画作品以奥维德的史诗作为根基,由iPad在抽象素描的基底上进行绘画,并严格遵照了奥维德15卷叙事的转变发生顺序。一系列人物在色彩斑斓的背景闪现中,依照一种时间上的节奏,从一个转化成另一个。从素描到动画,再延伸至油画,希尔曼的作品跨越了不同的创作媒介,而对无限变化之可能性的追索,是贯穿这些作品的主题之一。
而在2019年底重张开幕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中,希尔曼也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名为“形状的形状”(The Shape of Shape)的展览,通过在MoMA庞杂的收藏中寻找、收集形状突出的艺术作品范例,希尔曼展示了自己在绘画创作中,对于“形状”这一在创作中经常被人忽视的元素的独特思考。“艺术家们穿过生命的表面,以生理感知经验为基础——而不是以抽象逻辑为基础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往往是怪诞的,诗意的,亲密的,就像是会说话的生命体一样,在语言和物质、符号和情感的聚合点运作。”希尔曼如此谈及自己作为策展人的思考。
▲艺术家的选择:由艾米·希尔曼策划“形状的形状”展览现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对于希尔曼的创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策展人劳拉·霍普曼(Laura Hoptman)曾经在希尔曼于2015年参加于MoMA举办的展览“永远的现在:非时间性的当代绘画”(The Forever Now:Contemporary Painting in an Atemporal World)时这样评论:“尽管希尔曼的作品夹杂着轻盈和风趣,但它不失为一个严肃的论点,呈现了绘画持续展开的相关性和紧迫性,以及其作为私密和共同体验之表达工具的潜力。”事实上,这也是她的创作被评论称为“将百年抽象绘画历史引入新发展阶段”的原因。对于希尔曼来说,她持续发展了图像的多种可能,而这样的图像本身也激发了观者对艺术生产过程的审视,它不但触及对创作过程道德本质的思考,同时也意味着对作品另一种形式的参与。
▲“永远的现在:非时间性的当代绘画”展览现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于1980年创立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创始人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主之一芭芭拉·格莱斯顿女士(Barbara Gladstone)。格莱斯顿目前在全球拥有4个空间,分别位于美国纽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国际艺术界的最为权威的画廊之一。近40年来,格莱斯顿画廊在全球保持着超群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前瞻性,是众多重要艺术家创作的推动者。
格莱斯顿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涉及多种创作媒介,包括影像、装置、绘画与雕塑等,这些创作讨论了丰富的社会议题,给予现当代艺术史更为层次多元的解读。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包括: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凯·阿尔特霍夫(Kai Althoff)、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 Hirschhorn)、艾米·希尔曼(Amy Sillman)、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卡罗尔·杜汉姆(Carroll Dunham)、吉姆·霍奇斯(Jim Hodges)、维克多·曼(Victor Man)、阿罗拉和卡尔萨迪拉(Allora & Calzadilla)、RH·奎特曼(RH Quaytman)、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达米安·奥尔特加(Damián Ortega)、西普里安恩·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安德罗·维库亚(Andro Wekua)、郑曦然(Ian Chang)和乌戈·罗迪尼(Ugo Rondinone)等;画廊也代理包括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及马里奥·梅茨(Mario Merz)等重要艺术家的基金会与艺术遗产等。目前,格莱斯顿画廊代理的中国艺术家包括黄永砯和郭凤怡(1942-2010)。
自创立至今,创始人芭芭拉·格莱斯顿女士与代理艺术家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和深厚的信任,这也是画廊坚实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当代艺术界最具有影响力与话语权的画廊主之一,芭芭拉·格莱斯顿女士除了经营画廊外,也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电影制片人,参与制作了包括马修·巴尼和施林·奈沙等多位重要艺术家的重量级电影作品。
作为格莱斯顿画廊的合伙人,麦克斯·法尔肯施泰因(Max Falkenstein)自加入画廊的15年来,在代理艺术家的国际化以及画廊在亚洲的推广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法尔肯施泰因也是打造格莱斯顿画廊全球版图——布鲁塞尔画廊空间的推手。画廊的另一核心人物蔡秉桥(Paula Tsai)女士自2015年起开始担任画廊总监,她曾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担任首席策展人一职,是艺术史及专业策展领域的资深专家。蔡秉桥女士对于亚洲艺术界全面深入的洞察也进一步推动了格莱斯顿画廊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媛[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