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团赴日本旅游纪实(第五天:京都祗园)
2020-06-02 20:16:49 裘会军
随团赴日本旅游纪实(第五天:京都祗园)
作者:裘会军
01引言
根据旅行社的安排,第五天的行程包括了日本的二府(京都府和大阪府)。在京都府除了游览多个景点之外,亦有购物活动,当晚则在大阪府下榻。限于篇幅,笔者对第五天的纪实仅择“京都祗园”、“京都清水寺和清水烧陶瓷器”、“健康睡眠体验和大阪之夜”述之。
02 再次途经名古屋市
我们乘坐的大巴再次途经名古屋市,但行驶方向与上一次相反。下面的两张照片如同硬币的两面,反映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第一张照片就目力所及,名古屋市作为日本的陶瓷和汽车产区之一,有点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咱们国内的唐山市和景德镇市那样,烟囱林立。第二张照片则显示名古屋市作为港口城市,不少场地停放着密密麻麻的轿车,颇似当年上海大众汽车的成品在装运发货前的露天仓库。
03 沿途观感
在往“大津”和“京都东”方向的岔路口竖有路牌指示,路牌上写的是汉字。如果让不懂日语的中国司机驾驶大巴,在看到这样清晰的路牌之后也知道应该径直往“京都东”方向驶去。
左右相邻的这两幢屋的建筑风格不仅迥然不同,而且排水管路的排布和用材也是截然不同的。左边房屋用的是PVC排水管,顺着侧墙排布,一看就知道其房型和房龄要新一些。右边房屋虽然看上去还比较精致,但其与左右两侧的建筑物之间的栋距很小且无露台,不知日常的晒场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由于二楼二个屋顶的高度不一,屋顶与一楼的门廊和屋檐位置亦不重合,所用的又是老式的水斗式排水管路,顺着门廊和屋檐往下排布,这种设计不尽合理。令人眼睛一亮的倒是右边居所门口停放的一辆日产名车(凌志)、窗帘的形状和屋顶的卫星电视接收器。
京都府这家规模并不大的商场内也销售“优衣库”(UNIQLO)和“无印良品”(MUJI)的商品(无印良品在中国有近200家门店)。
如今上海豫园商圈位于百年老街的部分商店和民居已被拆除,而京都的这些老房子后面也已经有了新的楼房和新的工地。那么,这些位于河畔、靠密密麻麻的空调器来调节冷暖的百年老屋还能长期存在下去吗?
京都的公交车站和公交车外形一瞥。
女生们统一的白鞋,统一的黑包和黑裤,统一色调的和服,统一的彩妆,不同色的头花和不同的脸部表情,构成了景点附近一道亮丽的街景。
除了裤子和鞋子的颜色与女生一致之外,男生的上装则同时显露出红、白、蓝三色。不仅如此,男生的脸上也有彩妆和修眉,看来日本学生对于色彩斑斓并不排斥。然而在男生的队伍中似有与男生着装相同的女生或者是如同我们国人所说的奶油小生?
景点附近车满为患,早就没有了停车位。
如果笔者理解正确的话,靠近祗园的停车场半小时收费30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
04京都祗园
作为地陪的导游王先生在向我们介绍京都时曾先后说过:“京都人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日本人。虽然京都属于二线城市,但因为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日本古都,因此京都的房价高于大阪。二战期间,美国人对日本实施大轰炸时,京都和奈良没有列入其中,这得益于中国人梁思成对于日本古建筑应予保护的建议。京都祗园是拍摄电视/电影和婚照的取景点;是现代日本最著名的艺伎“花街”; 是日本的历史景观保护地区;是游客们到京都之后的主要打卡地之一”。
靠近祗园的这一段马路并不宽,充其量只能容纳一辆大巴行驶。来自中国英雄城南昌市和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的旅游团成员体现了当年曾是武装基干民兵的训练有素,在观察了地形和地貌之后,大家很自觉地排成一列纵队,沿着马路的左侧行进。
走着走着,笔者低头看见窨井盖上铸有“道路 电话”字样,估计电话线在穿管之后采用了地下布线。然而抬头望去,蓝天白云之下,一个个变压器和虽然没有电话线但却有蜘蛛网似的电线悬挂在半空,仿佛提醒人们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在琳琅满目的招牌之中,我们能够看懂的只是“鸭脚”和“清华园”。而在白底黑字的NPC24H招牌下面可见黄色的管子,如果按照咱们国内的规范,外表红色的管子为消防管道,黄色的应该就是供民居使用的燃气管道了。
行进途中,笔者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右侧上方有蓝色的“三祇园”的招牌,而照片底部却写有黄色的“祗园”字样。显然,祇和祗的字义是不同的。但到底是祇园还是祗园,笔者并不清楚。由于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中写的是“祗园艺伎街”,因此,笔者亦沿用祗园一词。
进入祗园区域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辰已大明神”神社。虽然该神社的面积很小,但是笔者没有拍摄寺庙和神社的习惯,因此,仅拍下该神社的名称。该神社位于路口,在其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并不很宽敞的马路。为了便于后面图文的叙述,根据辰时(7-9点)和已时(9-11点)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又根据照片中的阳光照射树叶后产生的阴影方向,笔者将自己面对“辰已大明神”字样时,右侧的马路称为“北街”,左侧的马路称为“南街”。
在北街可见不少几乎是连体的二层楼木质结构房屋。令笔者不解的是为何二楼都要放下竹帘遮挡里面的格子窗?是想遮挡阳光?是因为屋里的艺伎正在接客或表演?是作为高档料理店还没有到开门营业的时间?
人们都说黑与白、黑与红是经典的对比配色。照片中的日本女子以南街的大树为背景,在红绿相间的树叶衬托之下,身着一袭白服,打着一把红色的花伞,借助于一头黑发的配衬,虽然不是那么的雍容富贵,但却显得温柔而又优雅淡定。
蓝天白云和红叶绿柳之下,站在南街的一名艺伎手持花伞,双脚并拢呈立正状,亭亭玉立之时那瞬间回眸的眼神中含情脉脉,摄人心魂。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都说京都祗园的建筑以古典风格和木质结构为主,具有很强的历史沉淀感。然而,笔者亲眼所见亦有非木质或以罗马柱形式出现的新楼房,且楼层高度甚至高于6楼。
依傍着南街且在“辰已大明神”神社的斜对面有一座桥,桥的木制护栏左右对称,在左右护栏的端部分别写有“巽桥” (巽为八卦之一,在阴爻四卦中代表风,位东南,主吉)和“白川”字样。巽桥下面是缓缓流淌的白川河。巽桥的周围有木屋、红枫、垂柳、樱花树、成双结对的恋人、静谧的石板小路等,风景秀丽。
巽桥是祗园的经典景点,是游客们摄影留念的必选之处。巽桥下面的白川河并不宽,第二排仅8位女士在巽桥上一字排开就把河面遮没了。
摄影:佚名
传统的京都日式町屋若隐若现于山水之间。迷人的红枫和清秀的绿叶映衬着游客们七彩缤纷(包括但不限于红、黄、蓝、白、黑、紫、绿)的服饰和美丽动人而又自然的笑容,尽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以及这世界因女人而精彩的哲理。
摄影:佚名
05 小结
京都祗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赏、品味和研究。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裘会军所摄)
图片编辑:任志伟
(责任编辑:商业-马晓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