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聚焦:传统与现代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创产品
2020-06-03 09:24:34 未知
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带来对更多精美文创产品和设计艺术的需求。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文创产品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当代审美,是越来越多原创艺术家和新锐设计师的思考课题。
“创意设计+传统工艺”就是要在传统工艺美学中寻找文化“亮点”,坚持“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原创艺术家和设计师具有创新性、专利性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这些创意工艺品及现代艺术理念的文创产品,追求现代时尚元素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符合传统审美的同时,无一不在尝试更多的创意,立足国际视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5月25日,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正式开幕。本次设计节聚焦“社交”,在上海新天地全域呈现21件创意装置,并首次开设4家POP-UP快闪店,带来包括Tom Dixon在内的诸多国内外设计名师与新星的创意作品,以“Together!— 不同而和”为主题,旨在引导人们以开放、包容甚至充满想象力的态度重新思量人与人的链接,从而发掘作为共同体的和谐之处,让大众深刻体会设计语言带来的力量。
POP-UP快闪店作为今年新天地设计节的新增版块,全方位的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设计体验。特别邀请到国际设计大师Tom Dixon开设其同名品牌Tom Dixon的POP-UP快闪店。Tom Dixon品牌的上海首店也将在今年入驻上海新天地,其独特的现代工业风格与大胆颠覆的创新探索,将为不断焕新升级中的新天地增添一股强劲的设计势力。
近年来,文创产品逐渐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宠”。600岁的故宫迷倒“90后”,3D打印等高新技术在文创领域广泛应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手艺人、艺术院校设计类毕业生投身文创实践,在传统工艺文化中耳濡目染,他们发出这样的宣言:“年轻人,总是要做点不一样的!”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认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有“工匠精神”。要让观众从每一件凝聚“工匠精神”的产品中,看到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引发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近几年文创产业迅速崛起,涵盖文创研发、工艺设计、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创产业的关键在“创新”,2001年,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梅提出“审美经济”的概念,将其作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即“审美价值”,描述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英国著名设计师大卫·罗伯兹在《只有幻象是神圣的:从文化工业到审美经济》一文中认为,在审美经济时代,商家出售的不只是物质产品,也是一种情调或氛围,是一种梦想。这些梦想性质的东西,与时代科技密切联系。随着各国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创产品研发逐步确立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研发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创新与传播。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文创产品要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不仅需要创意好、品质好,还需要策划好、宣传好,要缩短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让产品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014年9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 “朝珠耳机”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耳机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产品,年轻人购买耳机不仅是功能的简单实现,更希望通过佩戴耳机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此将耳机的功能性与“朝珠”这一文化载体相结合的文化创意,立即引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故宫文创产品的关注,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创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文创产品不仅蕴含着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更是当前社会文化积累发展的催化剂。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之后,作为中国文化实质载体的文创产业如何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下有所作为,实现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现实关切。
据了解,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两头小,中间迅速突起,产业链亟待向两头延伸。长期以来,我国是文创产业的世界制造工厂而非创意工厂,整个文化产业包括媒介行业,节目和产品越来越雷同,区域间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模仿现象突出。因此,增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增加原创研发的力度,在分工合作基础上,寻求新规模、新标准和新定位,以应对国际竞争,让中国创意不断走向国际,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