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毕业展】黄宗贤:从传统到当代 多学科相互支撑的毕业展趋势
2020-06-15 17:47:50 未知
【导语】2020年6月8日,“迭代”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线上展正式上线,展出研究生54人,研究生加本科生227人,展出作品包含油画、中国画、书法、平面设计、动画、环艺、产品设计、新媒体、装置等艺术形式。在线上展览上线之际,我们对话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深度探讨一所综合大学艺术学院的毕业展情况以及艺术人才教学方向。
雅昌艺术网:黄院长您好!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20毕业展即将上线。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该如何应对?
黄宗贤:从1月份到今天,我们共同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这种经历可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对于毕业生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对于毕业生来说,每年的这个时期是最关键的,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作品,都是集中精力进行最后冲刺的阶段,而疫情把我们的计划都打破了。好在中国以及中国大学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很强,几个月以来,各个院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维持正常教学,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能够按照原来既定的方案持续进行,没有中断。
王黛 《狐嫁》国画 150×100cm 2020
韦庆然《她叫文静》国画 120×60cm 2020
在这种的情况下,每个人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有很多不同以往的感受,给我们的毕业生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情感动力,以及新的创作思路和启发,中国有句古诗:“国家不幸诗家幸”。意思是往往人类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更加能够引发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追问,这种思考的深度为我们的创作增加一些内涵。我相信在这次毕业创作中,毕业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一些心灵体验和感受融入在作品中。有的是比较直接的,比如表现疫情主题的,有的不是表现这个主题,但是作品中一定有关于对生命、人生、时空的体验,都会体现在作品中。
疫情对毕业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理论专业的同学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沟通,但是创作实践专业必须需要场地,甚至是设施设备,当然如果老师能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那效果肯定是更好的,这是事实。尽管如此,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客服困难,最大程度上保证毕业创作、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我相信,通过网上展示,我们能看到师生所付出的努力。
从目前来看,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都在条不紊地在进行,老师们比往常更加辛苦,在指导的时候更具体仔细,投入时间和精力更多;毕业生们也在这几个月沉下心来进行创作。并且,通过这几个月的经历,我们的同学在心理上更成熟,未来无论在人生中遭遇难以预料的事情的时候,都会以一种更加健全的心态去面对。
总之,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学校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总体上完成的很好。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和知识的传播、接受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丰富和拓展了教学手段。
廖小龙《not only in my dreams》布面油画 130×180cm 2020
刘念 《房间1》布面油画 110×90cm 2020
雅昌艺术网:本年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也采取了线上毕业展的方式,您能否谈一下您对线上展览的看法?
黄宗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所有的艺术院校的毕业展都以线上展播为主,这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措施,刚好与这个时代的艺术传播特征相适应。
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艺术展播,其实所有艺术的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艺术不再局限于一个私密空间,更多的艺术家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了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网络作为一个展示空间,成为一个无边界的场域,速度更快、空间更广、受众更广泛。其实此前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趋势,而疫情加速了这种方式。
我相信未来,实体美术馆会成为一种象征,人需要在实体空间交流,感受原作的体验,但是我们了解更多艺术的信息一定是通过网络,即便是正常情况下,艺术展播也应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那么理论专业的成果可否在网络上呈现?我觉得可以,因为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把艺术文献做的更具体、充分,能全面呈现一个学院、一届毕业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在网上呈现毕业论文的摘要,或者剪辑一段答辩视频进行呈现,让大家了解毕业生们在关注什么、思考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去认真的拓展和提升的一个方面。
陈以轩 《生火》装置 165×150×170cm 2020 指导教师:何工
吴佳《WU JIA》装置 400×150cm 2020 指导教师:何工
雅昌艺术网:近些年来,每个院校的毕业展已经不仅仅是校内的展示和交流,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综合事件。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和现象的?
黄宗贤:我始终认为艺术作品,在艺术家、观众、媒介等多方面形成一种互动生产机制,才可以使它的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艺术价值才能实现。
当代艺术包括几个转换,动因转换、空间转换、形态转换等,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其实是生产方式的转换,所谓生产方式的转换就包括新的生产机制,这个机制简单表述就是合作机制。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介、观众,可能还有赞助者,这几者形成相互共存、互动的关系,才可能使艺术的生产更有效,艺术价值的实现度更高。所以,无论有没有疫情,今天当代艺术的这种传播本身就应该如此,这是一种趋势。
如果把作品束之高阁,其效益一定是有限的,今天的民众也需要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而院校的艺术最终是要被更多的人接触、接收,可能才更有价值,所以今年在特殊情况下,加速了这种互动关系。
邹婷《失语》局部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吉磊
陈秋静《羊马镇生活系列》 综合材料 2020 指导老师:吉磊
当我们的毕业展上线,作品呈现在一个无边界的空间里,我想很多观众会边观看边说感受,这是以往封闭性空间的呈现方式所做不到的。
川大美术馆的实体空间并不大,即便像往年一样要在实体空间呈现,也不可能把所有毕业生作品进行呈现,往年都是选择一部分展出,但是今年的方式恰恰选择面大,让更多的作品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展出。几年来我们美术馆馆长熊宇老师带着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来突破有限的实体空间,拓展网络空间,这次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也提示我们必须要投入更多精力来建设网络空间。
雅昌艺术网:每年这个季节,各地毕业展都是百花齐放,但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特色能在各地院校里脱颖而出,又具有包容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宗贤:一个院校的毕业创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在题材、图式、语言、风格的选择上大多不是突如其来,往往能够反映学院的历史传统、价值立场等,并非是今年随心所欲想一个,当代艺术的创作往往是对历史的一种回应和继承发扬,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从2005年到今天已经十五年了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他们比较成熟了,那么他们的展览难一定会呈现出川美的状态。
另外,在这个时代都在提倡主题性创作,特别是疫情以来,老师和毕业生也都感受到疫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感受到人性的光芒,这些应该是艺术去讴歌、赞美的,我们的艺术家应该有敏锐的意识和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的疫情可能在主题性创作的题材、内涵方面,可能有所拓展,可能会有毕业生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这就是最好的主题,这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题,我相信在这种语境之下这样一个主题会有更大的拓展。
李虹祎《城市河道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研究——以四川成都锦江绿道北段为例》设计 2020
代忠君 《“邻间”——成都棕北社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 设计 2020 指导教师:吴兵先
雅昌艺术网:艺术院校毕业展主要是创作型专业的参与性更强,理论专业或者文献作品在线上该如何呈现才能更有效?
黄宗贤:艺术实践类作品在网上的呈现以图像传播为主,可能在观看上没有太大问题,以后线上线下展出能更好的结合。但是理论专业的成果呈现是否可以通过线上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今天我们对艺术知识的了解更多的都是通过网络。这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但是现在不同院校的学术研究上、方向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如果把毕业论文进行不同院校之间的交流,毕业生们可以关照到不同院校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如果考虑到在网上全文发表不太妥当,至少我们可以把我们毕业生论文的摘要进行呈现。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在今天艺术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而如何在院校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发挥引领作用,四川大学若干年来,都十分看重这个问题。
王睿瑶《黑白》 布面丙烯 2020 指导老师:符曦
刘念《房间3》 3.89×5.46cm 素描 2020 指导老师:张发志
首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是地处中国西部综合大学中的艺术学院,在地缘上和其他的高校就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艺术创作、研究必须要与学校性质、地缘等因素结合起来,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基本上形成一种比较明显的方向。我们地处西部,但学术视野不能被空间局限,我们要去关注全国全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前沿话题,紧随时代。
第二,我们地处西部,有地缘上的弱势,但这种弱势恰恰是优势,我们应该去关注西部、西南地区的民族、民间艺术,这些年来我们在这个领域都有很多研究成果,因为这些资源是别人难以占有的,我们有责任要把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艺术脉络进行认真梳理,并做认真的发掘,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这种梳理发掘并激活它。这些年来,一方面是研究与梳理,同时也进行实质性的行动,例如对西南地区民间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展览,通过培训之后,很多传承人的确把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转换做的非常有意思,甚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产业。
黄振《连雀酣春》 纸本设色 200×97cm 2020 指导老师:孙林
王一斌《乡野鹦歌》 纸本重彩 180×97cm 2020
第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理论专业有从博士到硕士再到本科的完整的体系,要有史论专业最核心的研究领域,所以我觉得对传统艺术研究部分是不可削弱的,对当代研究应该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如果这块缺失也会影响我们当代的研究甚至会影响当代艺术的发展。川大艺术专业的毕业创作中,既有很前沿的艺术图式语言,也有一部分同学关注乡土、关注区域文化或传统,对传统进行继承和借鉴,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是一种真正合理多元的现象。
雅昌艺术网: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我们按照怎样的定位来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呢?为什么?
黄宗贤:发挥综合优势、高扬人文精神、倡导艺术创新、培养一流人才,这是我们这个学院的基本定位。
首先,今天的当代艺术更加走向人文艺术,更加强调思想观念,更加重视社会学性质,已经不完全是一种技术、技巧、语言、风格等问题,综合优势很重要。艺术形式语言背后一定是它的人文底蕴和人文思想,这才是决定艺术作品价值最重要的因素。
艺术是对时代和现实反映最敏锐的一个文化形态,因而在不同时代的毕业生都应该有不同的面貌。艺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注重综合优势、人文精神和艺术创新,培养出一流人才。一个艺术院校,它的完整结构必须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艺术创作实践,离不开艺术实践教育,离不开对媒介、对技巧、技法的研究、传承,但是所有的艺术都是我们思想观念的文本化、视觉化,本质上是思想观念的情感在里面表现,因而离不开我们知识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因而它应该有一个理论形态,所以川大艺术学院有很好的艺术史论专业,有很好的实践专业,这两者是互动的,这是第一。
余福《是现实,也是梦境-1》木板油画 2020
冯骅《茶馆》局部 布面油画 2020
第二,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这是川大艺术学院基本的艺术态度,我们不能偏向,不能因为我们强调古代而忽略当代,也更不能因为我们只关注当代而漠视传统,只有在两者的对话中,我们艺术才可能有新的生成,或者是有更多的资源和养料。我想这是必须坚守的。
第三,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的支撑。今天的当代艺术跟以往的艺术不一样,不断地跨界、跨文化、跨国界,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今天当代艺术的一个整体趋势,而川大艺术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艺术学院,所以尽可能在课程的设置、学术活动里增强这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互动、渗透、交叉,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在艺术领域里边获取更多的养料。这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不一定眼下进行凸显,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呈现。
第四,是校内和校外的互动,这些年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非常重视与社会的互动,我们的教学成果如果不服务于地方,不服务于社会,或者说不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收,那你的价值和效益是有限的。与社会互动,是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让艺术走向空间,使艺术院校在助推艺术的空间转向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谓这种空间转向就是让艺术介入城市、介入社会、介入乡村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这恰恰是当代艺术里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和特点。
以上四个特点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当下在做的,院校与社会的互动,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介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实体空间实施计划,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虚拟空间更好的与社会互动,这也是这次毕业展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色。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