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莳庐(李建国)作品获《雕塑》杂志2017年度原创雕塑奖
2020-06-22 10:08:56 未知
6月23日,【匠心·匠星】第二十届中国雕塑论坛在上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开幕式上,《雕塑》杂志举办了首届年度奖颁奖仪式。
莳庐(李建国)的雕塑作品《荷叶皴》获《雕塑》杂志2017年度“原创雕塑奖”。
论坛现场
颁奖仪式
获奖作品《荷叶皴》
与会嘉宾合影
艺术家莳庐(李建国)
获奖证书
获奖作品《荷叶皴》
入围词
作者将传统绘画中的皴法维度化,架构在空间中,从此,皴法屹立在台面上。
获奖感言
文/莳庐(李建國)
首先感谢《雕塑》杂志及评委给了我这样一个重要的奖项,给了我一次和雕塑界同行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次我的“原创奖”入围作品是“荷叶皴”。是一个研究雕塑空间与本体语言,从中国传统绘画程式化的笔墨样式中提炼、转化出来的雕塑作品。
绘画多是在二维空间里营造出虚拟的三维空间假像,这件作品则是将二维平面的“皴”这种笔墨形式,立体的展现在多维度的空间中,构成中国山水画意象的物化形态。
通过对这件雕塑作品的空间感知和对绘画二维平面空间感知经验的对比,使得雕塑本体语言在“皴”这个绘画笔墨程式的时空转换中达到了明确的彰显。
从作品的表象上看是在做一个传统绘画形式的转译表现,其实是通过绘画与雕塑对空间占有的形态对比,强调了雕塑的多维空间性质及本体语言。只要观赏者的眼睛稍有移动,就立马感受到空间之于雕塑绝对性的作用。
最近几年,我连续参加了《雕塑》杂志社主办的一年一届抽象雕塑高研班的学习,在对雕塑本质与表现的认知上有了一点心得与体会,在近期的创作中特别注重于这方面的表达与研究,比如我做了一组以“孔”的负空间为雕塑的主体内容加以表现的系列作品,就是对雕塑本体语言进行摸索和尝试的成果。
雕塑大师亨利·摩尔开创了雕塑上有“洞”的先河,营造出正负空间相互咬合的效果,其“洞”是有机、含蓄、附属的。“孔”系列雕塑则是直接以“孔洞”为主角,突出并强调了“孔洞”这个负空间的存在感,造成“虚”、“实”空间转换的直观表现,传达了中国文化中阴阳互补、计白当黑的哲学意味。同时“孔洞”作为雕塑的主角,契合了人类愿意向深处窥视的原生习惯,使雕塑增加了吸引力,更有效地凸显了雕塑多维度空间的本体属性。
在这里要感谢朱尚熹老师对这批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肯定与鼓励,给了我在探索的独行中极为重要的动力。作品在近期将会和大家见面,在此借这个机会先作一个预告。
《雕塑》杂志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国家的雕塑事业,致力于信息的传递与知识的传播,关注于雕塑家的创作与成长,为我们在建树“匠心”与“匠星”的道路上做着铺路架桥的诸多工作,可谓是“匠心独具”,在这里祝愿《雕塑》杂志越办越好!凝聚力越来越大!培养、造就的“匠星”越来越多!
谢谢!谢谢大家!
艺术家简介
莳庐(李建国)
1954年8月出生于安徽桐城
自由艺术家,居深圳、南京
早年为军旅画家,涉及画种宽泛,作品多为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1992年至2012年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职业,代表作有三峡截流纪念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等。
近期艺术创作以中国画笔墨抽象化为课题,提出“笔墨本相”的概念,探索中国画笔墨独立欣赏的当代精神,所创“叠渗法”、“四维水墨”是运用传统水墨表现时空意识与形态的主要成果,“叠渗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在雕塑方面注重于身边人物的肖像制作积累。抽象雕塑方面致力于雕塑本体语言的探索,以“孔”的负空间为雕塑的主体内容与形式是当前的主要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专家库专家。
(责任编辑:陈思竹[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