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身处“后疫情”的都市 艺术何为?
2020-06-22 16:42:16 未知
最近,随着武汉夜市的开启,武汉艺术机构陆续恢复开馆。随之而来的,将是各艺术机构的不断上新。都说烟火气最能抚慰凡人心,而在武汉华发中城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园看来,艺术将助力城市快速有序的恢复活力。
“城市重建”艺术创意征集活动于5月在武汉发起,旨在通过艺术的表达去影响人们后疫情时代的新行为习惯,助力城市全面复苏。这项活动由华发中城商都项目立足城市公益宣传,联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留白文化共同发起,以武汉为原点,辐射多地。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武汉和全球各地的多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围绕“城市重建”的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以自己真情实感和亲身经历,呈现对于此次疫情最深的思考。
每个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坚强的
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感同身受。焦虑、混乱等等,都不足以描绘身处其中的人的感受。
彭彦 | 《早安 晚安》(视频截图)
失眠。“原本是道早安的时间,刚刚说完晚安。”疫情期间,彭彦常常彻夜不眠躺在床上胡思乱想,长期被巨大的焦虑控制,直到天亮才能睡去。他的作品《早安晚安》以此切入,以他的房间为展示空间,用激光笔在漆黑的墙壁上来回涂抹,宛如仰望星空,又好似深处海底。看星河流淌、波涛拍岸,以此寻求来自内心的平静。而最后回归现实,一声大家都熟悉的QQ提示音把幻想拉归现实,以“早安,晚安”收尾。作品用手动拍摄的照片做出延时摄影的效果,借以此作品希望安慰疫情期间包括自己在内担惊受怕的人。
任雨姗 | 《往·生》
别离和意外总是在发生。任雨姗因疫情居家生活半年,与家中植物共处时,发现生长多年的樱桃树在2020年没有醒来。在周围已经绿意盎然的时候,才察觉到植物的死亡是悄无声息的,别离永远猝不及防。任雨姗我把死亡的樱桃树做成了五双筷子,作为送给全家人的礼物。这样,“枯死的樱桃树,以另一种姿态,重新参与我们的生活。疫情之下,我们被迫频繁地面对意外、面对聚和散、面对存与亡。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危机,又在困境中迎来生活。我们往来于生与往生之间,在情感和联系中撕扯又愈合。”
柯明 《重建有我》纪录影像
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柯明曾经多次在媒体发声。此次他受邀完成了纪录影像《重建有我》:“它既是个命题作品,也是我真实的表达,因为每个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坚强的。面对生活我们需要继续向前看,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戴着口罩,那些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眼神最让我们团队难忘。”谈起现在的生活,柯明并没有特别乐观:“现在说全面复苏还为时过早,这是个科学问题,和信心无关。目前为止我没坐过公共交通,生活就三点一线,除了必要的社交和物资采购才会外出,外出也会选择开放式公共空间为主,另外每次出行的时候口罩和消毒液是必备的。”
被疫情改变的我们和生活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大家应该不会想到,平时不被重视的口罩会变得如此重要。当口罩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给了艺术家们无数创作灵感。
李典蔚《口罩下的emoji》
李典蔚在作品《口罩下的emoji》中,通过简洁的动态表现形式,展现出那些被口罩遮挡掉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孙佳童《如果口罩可以复制》
疫情期间口罩等医用物资存在暂时性紧缺问题让孙佳童想到,如果口罩可以像制作电脑图像那样一一无限复制或随意撤销错误的制图步骤就好了,于是有了作品《如果口罩可以复制》系列 。
不仅仅是口罩,疫情引起了社会对于社交和公共卫生的深刻反思。
雷子艺《Sanitizer》
雷子艺三月底从伦敦回国。他在飞机上看到很多全程未摘口罩的乘客,有的因为汗手而每间隔一小时就使用免洗洗手液,还有的在自己头上套了一块绿色透明塑料隔膜,以确保头和手臂罩着后做进食的动作。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创作了布面油画《Sanitizer》。武汉重启以后,他出行会尽量乘坐私人交通工具,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出行地点会多以空气清新的自然风光为主。
社交距离也成为了关键词。杭州某小学学生在学校内佩戴自制的一米帽在网上刷屏,在大呼可爱的同时,王敏如也获得了创作灵感:“我觉得这个保持距离的方式非常有趣,于是就构思了孩子们在操场上带着一米帽做各种活动的场景。”
张甘甜甜《圆滚滚的世界》
疫情后,人们开始格外重视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张甘甜甜将这一行为方式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创作。在她的作品《圆滚滚的世界》里,人物都身穿直径为安全距离的衣服,做着平日里的事情,以致成就了这样圆滚滚的世界。
王墨石《安全距离 》
为了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新媒体艺术家王墨石设计了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程序,在人们乘坐扶梯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增强现实海报,并可以分享到社交网络。互动的过程中就强调了1.5米最小安全距离,让用户通过增强现实的体验,加深对安全距离的认识。
孙静&汪子博 《2020.02.01》综合材料
孙静&汪子博受疫情期间人们网购启发,创作了《2020.02.01》系列,以快递纸箱拼接并结合绘制一些图案完成的。“大家的生活消费主要来自网络购物,这些在不同城市穿梭的快递纸盒就承载了很多人们的生活内容,通过这个生活现象结合疫情期间拍摄的图案,也是一种对疫情生活的一种调解。”
以艺术方式打造“新行为”
黄婧怡 《日出·武汉》数码绘画
插画家黄婧怡身在国外,一直关注武汉疫情。她在朋友圈问起许多人对后疫情时代的感触,得到的答案是“焦虑”“期待”“萧条”“密闭”“恍如隔世”“劫后余生”。“这次疫情到了后期,我们认识了新的自己和家人,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也有了更纯粹和珍惜的体验,开始对从前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产生自省。在后疫情时代重建自己和城市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缓慢且小心地向外走,保持觉知,拒绝麻痹,怀有希望、珍惜和期待。”她把对武汉的美好祝愿全都融进来了数字绘画《日出武汉》中。
武汉解封初期,封闭三个月后涂鸦团队Bloodbro走上了街头,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他们去了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对面,在拦江路的一面公共墙上进行了户外涂鸦创作,既是表达对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的敬佩,也是对逝者的缅怀。
后疫情重建之时,社交、制度、秩序这些人与社会的关系都需在反复调整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当代影像艺术家沙丽娜在击剑比赛中获得灵感,以视频中14米击剑赛道的影响出发,去探索如何在社会的诸多板块中找到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恰当位置,“距离”是重建中需要反复考究的。
Mr.D.mouse先生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无接触式肢体语言
新媒体艺术家Mr.D.mouse先生,地道的汉口土著,也是mininini club的创建者。作为武汉的先锋电子场景,自5月3日晚,mininini在B站开启了云蹦迪的直播间《we fight together, we dance together》,计划不定期的云发电给不能出门的朋友们。为了此次“城市重建”项目,他还通过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无接触式肢体语言,来探讨疫情期间的新型社交模式。
吴昊《1.5米》
在武汉封闭的三个月内,空气变得干净,植物自由生长,公园池塘的水开始变得清澈,当代装置艺术家吴昊尝试以自然的角度去看待后疫情的武汉,他不断在城市内寻找1.5米距离的两个事物,例如间隔1.5米距离的树、鲜花、雕塑、井盖或是影子。“在制作过程中,我徒步了半个武汉,走过了很多不曾在意的街道。复杂的感受让我不会太在意作品本身,而是给自己设一个尺度,去积极的感受疫情后的武汉。”
房诗雅《城市交响乐》
当川流不息的城市按下了静音键,才发现城市的车水马龙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城市人声鼎沸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由华发中城商都主办的“城市重建-后疫情的新方式创意征集活动”已完美落幕,但同期艺术作品展览正在热展中。这座城市开始慢慢变好,更多的人开始用艺术来治愈生活。向英雄的人们致敬!祝福武汉!
以下为优秀征集入围名单和特邀艺术家名单
优秀征集入围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Fayee,《重启》,现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卜顺晨,《等待疫情的结束》,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兰坪,《后疫情的心理建设-系列》,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 ;
雷嘉兴,《微妙之间系列1-4》,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李典蔚,《口罩下的emoji》,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李詹璇,《当代年轻人现状》,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王谟华,《守望》,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硕士;
张甘甜甜,《圆滚滚的世界》,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徐淑雨,《城市等我重建-系列》,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徐佳蕊,《护目面纱》,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吴少天,《疫情新行为》,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孙佳童,《如果口罩可以复制》,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任雨姗,《往·生》,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任君翔,《重启之舞》,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程月,《“疫”尘不染》,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李芷淇,《发生》系列,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李廷淞,《we chat online》,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冀涵,《十字教》,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郭晓琪,《多看你“疫眼”》,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程颂,《阳台之外》,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殷志鹏,《“运动非我本意?”》,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夏璐,《Life tips for Post Covid-2019》,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王思祺,《新行为自我意识-系列》,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
邓秋月,《你我的安全距离》,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陈亚琦,《生命之力》,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彭彦,《早安,晚安》,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林子涵,《社交距离,往日复现》,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
詹小惠,《花花世界》,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向梦云等,《Reloaded》,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房诗雅,《城市交响乐》,现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项目所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均已通过“城市重建”小程序的线上展厅对外开放。想要观看更多优秀作品,请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移步“城市重建”线上展厅观展。
特邀艺术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黄闻露,《间隔距离》等,现居住于上海,插画师;
黄婧怡,《日出·武汉》等,现求学于伦敦,插画师;
吴昊,《1.5m》 ,现居住于武汉,装置艺术家;
Flora Bai,《Halo / 光晕》,现求学于纽约,插画师;
孙静&汪子博,《2020.02.01》等,现居住于北京,绘画艺术家;
雷子艺,《Sanitizer》,现居住于武汉,绘画艺术家;
Carly Larsson,《迷失在另一个世界》,现居住于纽约,插画师、多媒体艺术家;
王敏如,《一米帽》,现居住于纽约,插画师;
mininini club,《box up corona》 ,活跃于武汉,先锋电子场景营造艺术团队;
沙丽娜,《中线Center line》,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吴静,《For a better world》,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张旋,《“再遇” —COVID-19 逝者纪念馆概念设计》,现居住于纽约,空间设计师;
柯明,《重建有我》,现居住于武汉,观念艺术家;
魏三三,《你是谁,我是谁》 ,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程婷婷,《气候之下》,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王墨石,《1.5米虚拟雕塑创作》,现居住于武汉,新媒体艺术家,平面设计师;
孙传彪,《五十九秒—改编》,现居住于武汉,绘画艺术家;
蔡应,《天空》,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余少龑 (yǎn),《反相 invert》,现居住于宜昌,影像艺术家;
周振鹏,《W.H.B.G.SOUND》,现居住于武汉,影像艺术家;
BLOODBRO血亲兄弟,《战疫》,活跃于武汉,城市街头涂鸦艺术团队;
王海森(Cos-J),《是爱让我们生生不息》,现居住于武汉,当代艺术家;
Elia Claessen & Paulius Sliaupa,《Year of the Sun》,现居住于比利时,观念艺术家、行为艺术家;
想要观看更多特邀艺术家作品,请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移步“城市重建”线上展厅观展~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