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以诗为药 “丁成药店”让你认知最本质自己
2020-08-15 23:22:20 江静
这是一个可以一目了然的展览现场。
左边展厅是三张病床正对着三台电视机显示屏,上面循环播放着电影片段;右边是100余张药方分颜色有序排列,三台打印机放置在展厅正中央。墙上还有分享的处方单。抬起头,就可以看到广告灯箱制作的四个大字:丁成药店。
2020年8月15日,“丁成药店”展览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正式开展,一进展厅可以清晰看到三“不”原则:不出售任何常规意义上的药物;不负责所有肌体疾病和各类精神疾患的治愈工作;更不提供相关的咨询、指导或服务。
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筹备超过两年,缘起与艺术家丁成的诗人身份有关。
丁成,诗人、艺术家、电影导演。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著有《丁成集》30卷本,理论批评文集《异端的伦理》,作品入选《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中国当代诗歌前浪》《1979-2009 当代先锋诗三十年:谱系与典藏》等重要选本。2015 年编剧并导演首部电影剧情长片《我是谁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2018年开始以艺术家身份举办个展。
“在写诗的近30年时间里,我的很多重要时刻都是和诗歌一起度过的。偶然的一天,我读到了库其奥·塞拉尔多·贡蒂尼的一句诗:诗治愈了我,但诗不是药。当时感觉太棒了!我曾深刻体会到如何通过诗歌来治愈自己。”在丁成看来,诗歌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通过感受诗歌的这个过程,人们可以体会到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达到心理更加和谐的目的。
丁成发现,除了肌体上的疾病以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他研究了并搜集了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如单身癌、公主病、操心病、密集恐惧症、文艺癌、拖延症、犯二症、周一综合症等等。“我不是医生,没有问诊、开药的能力;我也不是太阳,能让人们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达到自愈。治愈每个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丁成希望,把诗歌当成创作材料做一件作品,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来为公众带来一些针对心灵的疗愈。于是,“丁成药店”由此而生。
这部原创影片长达93分钟,主人公“要”生活富裕、爱情混乱、行为怪异、心地善良。因一个朋友的死,意外地成了一个画家,但是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加上突遭情变而众叛亲离。前所未有的迷茫把他推向一段荒诞的人生之旅。
“丁成药店”中将提供三种治“病”处方:广普类、进口类、特效类。广普处方为丁成个人原创的诗句,主要针对大多数人的轻微“病症”,讲究“药到病除”;进口处方为丁成翻译的库其奥·塞拉尔多·贡蒂尼的诗句,飘洋过海而来的“西药”也许见效更快;而特效处方则来自丁成编剧、导演的电影《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中的电影台词,虽然味苦,像中药一样温吞,见效慢,但在治愈的同时,能振奋人的精神。
丁成表示,在这个药店卖出的“药”,只是一个连接个体和自己、他者、世界、万物的端口:“我的名字是丁成,那别人就认为我是丁成。我不这么认为。丁成只是我的房东,我只是一个房客,住在这个叫丁成的肉体里,租期可能是五十年,可能七十年。一般来说,房东和房客都不是特别熟悉。每个人都是房东,每个人也是房客。我希望来丁成药店的每一个人,都能让房东和房客相互认识一下,平时照顾不周,能在当下能照顾一下房东感受。我想通过这件作品,让大家去认知最本质的自己。不要被社会角色左右。”
被观众围住的艺术家丁成(左)和策展人林书传
在策展人林书传眼里,“丁成药店”根本就不是用来治愈的,卖的是病:“我们从丁成摘取的处方中就可以看出来,他所指的不是切于肌肤的个体症状,而是在当下慢性感染又交叉传播的社会症候。”传染型白日梦、遗传性答案崇拜、突发性孤独症等等,丁成药店卖的这些“病”不由药来定义,而是要推翻“有药就有病”的逻辑,寻求自救,对症下药。
策展人林书传介绍,在打磨方案时,曾经有很多想法,比如可以开药,增加一些视觉化的效果。后来在执行中去掉了一切可以去掉的东西,化繁为简。本次展览设置有自助挂号环节,分为展览现场挂号和线上挂号两部分,观众在现场自我诊断完毕之后,可以直接在打印机处打印处方笺,在药柜区域自助领取“处方药”。
此次展览向社会免费开放,由湖南省影响基金会主办、老百姓大药房赞助、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特别支持、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承办,将持续展出至11月15日。作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青年艺术家计划项目之一,展览组织方希望,走进来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烦恼开上一剂“处方药”。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