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家苏国强 《卧游——文象书院特约老师作品系列网展》

2020-08-31 10:54:10 文象书院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28206294290.jpg

“艺术风格是画家在艺术成长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在有意与无意之中,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自然形成的结果。”

——苏国强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52364519830.jpg 

苏国强,

1978年,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笔名流原。200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吴山明先生。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陈少梅艺术研究会理事、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主编策划图书:《中国绘画史图鉴》、《国宝档案》、《中国历代精品梅兰竹菊》、《画室探访》、《历代经典绘画解析》、《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等大型图书。

 

出版专著:《新院体水墨·苏国强》、《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个案研究·苏国强水墨艺术》、《墨色花开·苏国强没骨画作品集》、《彩墨散步·苏国强作品集》等个人专著。

 

 

我从小喜欢画画,那时虽没有好老师指导,但非常痴迷,到处“寻师学艺”。幸运的是,从初中到高中,到考上美院,以及后来到湖北美术出版社参加工作,然后到2016年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过程中我遇到很多帮助我的贵人与老师。2013年,我开始尝试没骨花鸟。我试图把没骨花鸟写生中的艺术感受与语言表达,转化成没骨人物写生。这种转化,大约花了近两年时间。

 

我平时主攻人物,但会也画一些花鸟与山水。其没骨人物,画法源于没骨花鸟写生。我试图以花鸟、山水中的创作体会转化在人物画中,从而能打破以前固定的人物画法,去掉原有的一些不好习气,从中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感受与表达方式。最终,达到人物、山水、花鸟画能自由的转换,相互为应用,融为一体。这样,能大大开拓自己的表达能力。我还年轻,前面的艺术道路还很长,我希望能给自己的艺术之路铺的更宽一些,这样走的更远。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55409045600.jpg

《甘南写生系列》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58240987310.jpg

 《甘南写生系列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59584077930.jpg

《甘南写生系列》

我之所以把没骨画作为我的艺术研究课题,是因为前些年的编辑工作。我在梳理古代绘画史的过程中,无意看到一批清代恽寿平、金农的作品,很受启发。便拟其二人笔意,写生了一批没骨花鸟。在这批写生中,非常顺畅,这是我以前的绘画体会所没有的。所以,我特别重视并强化这种感受。接下来大量运用,便画了一年的没骨花鸟,试图深入探索其画法,并逐步把没骨花鸟中的感受与画法运用在没骨人物画创作中。

 

我常思考,在中国美术史中,为什么没骨人物画家极少?我相信古人对这一问题也有同样的思考。在历代绘画中,中国画强其骨,线条是中国画最核心的艺术语言。而没骨画中弱化其线性,强调以色造型。我试图思考与分析五代黄筌、徐熙最初创造没骨花鸟画技法所形成的语境和原由。对待自己的所谓风格,希望在有意与无意之中形成。不要太刻意,如太刻意,会显得有痕迹,不高级。但又要有意,有意是指认真的思考这问题,总结前人与自己,从而找到正真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于,我的没骨人物画创作,我希望自己能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可能性。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62925282220.jpg

《甘南写生系列》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65541836530.jpg

《甘南肖像系列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67591417530.jpg

《甘南朴风》

 

“没骨画”经五代、两宋的黄荃、徐熙、徐崇嗣、赵昌的发展,把没骨画发展到顶峰。在元、明、清的发展中,没骨画在以中国工笔画、写意画、没骨画的三大绘画语系中,越来越处于边缘状态。正如恽寿平在《花木蔬果图》中题跋云:“没骨图起源于崇嗣,数百年画法如《广陵散》,不传人间久矣。自予创兴,覃思研索,欲为古人重开生面,遂有成规。好事家争相仿效,靡靡一风,后来之秀,豈谓无人,然從予讨论,鲜得其要妙者。”于是,他便提出:“为古人重开生面,欲使后人知所崇尚也。”经过清代恽寿平的发展,把没骨画又发展到历史的高峰。以至于在清代出现:“家南田而户正叔。”

 

在中国没骨画史的发展中,没骨花鸟与没骨山水画,都有很大的发展。而没骨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相对匮乏,很难找出具有真正的没骨人物代表性画家。没骨人物画创作,是中画中的空白点,也是难点。当代没骨人物画创作与发展需“师古”,更需“造化为师”来丰富没骨人物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发展。五代黄荃、徐熙、徐崇嗣、赵昌等人创建“没骨花”之初,便注重“师法造化”。没骨人物画创作只有在自然中吸取养份,在保证没骨画基本艺术语言的情况下,强化人物的时代性及个性特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69609364800.jpg

《致敬守护一线的白衣战士》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71542013190.jpg

《向战斗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90343275690.jpg

《甘南写生》

 

为了解决没骨人物画中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大量的没骨人物画写生。试图在写生中解决一些问题。近几年,我多次去甘南写生,画了《甘南朴风》系列。同时,我通过博士论文“师古与师造化——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研究”这一课题,来研究“恽寿平没骨花鸟画朔源”,如何处理“师古与师造化”的关系,以及对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渲染法、笔法、墨法、章法等本体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与解答这些问题,来回答我自身在没骨人物画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恽寿平在处理“师古与师造化”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如何“师古”与“师造化”不仅是恽寿平个人的艺术课题,也同样是当代每位艺术家所要思考与解决的艺术课题。对恽寿平的个案深入研究,对我个人的没骨画写生与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他,来给自己提供一种参照。使自己走的艺术道路更为顺畅。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91926447400.jpg

《甘南写生》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693630333830.jpg

《甘南朴风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705989738880.jpg

《甘南朴风》

 

另一方面,从没骨画创作的本体艺术语言上,我努力进一步深入挖掘。首先,在画面气息中,我追求简单、沉厚、淡雅之韵。恽寿平在的题跋中云:“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浓丽之过,则风尘不爽,气韵索矣。惟能淡逸而不入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传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极致。” 在造型上,努力解决形与神的关系。形神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客观模特的形似。而是以画面整体的结构关系与模特的形体达成某种最为和谐的美感。从而突显出人物独特的精神状态与个性,追求形与神韵的高度协调。这种境界是艺术家一生的追求。

我在画这套甘南人物没骨写生中,努力表现甘南藏民中淳朴的精神状态。努力以简洁、概括的形体结构关系,来突显画面整体的凝聚力。用单纯的笔墨语言,体现信徒们淳朴的精神状态。在画面中,以留白线的方式,代替墨线,来表现物像的形体。在中国传统没骨画中,削弱“线”在绘画中的主体性,以色造型。而我在没骨人物画写生中则以留白线的形式,取代墨线。在不削弱没骨画特征的同时,强调线在中国画中的作用。画面中留出的白线让人产生轻松之感,特别是留的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白线,让形体所产生生涩之感,会让画面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708468738690.jpg

《甘南朴风》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709585159230.jpg

《甘南朴风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828/159860710996245730.jpg

《甘南朴风》

 

恽寿平云:“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着色如入炉钩,重加缎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三折胧知为良医,画道亦如是矣。” 可知渲染之难,之重要。而在渲染法中,其精华是水法。水法又是中国画技法当中最难之法度。水无色,无形之物。中国画中的水法,最能表现中国画的“气韵”。水的精妙运用能让画面浑然天成。色与墨的浓淡干湿,微妙的色彩变化,主要靠水的巧妙使用。特别是我在处理没骨画的形体的边缘线或结构转折处的白线时,其主要靠水的渲染来加强色与形体的微妙变化。此法,如果巧妙运用,可以达到自然天成中“妙”审美境界。在渲染之余,我努力加强“笔法”与“墨法”在没骨画中艺术语言的存在感,以加强中国画本体艺术语言之特征。

    

总之,不管什么画法,艺术语言是为艺术家的精神表达服务,我希望自己对于艺术语言的思考与实践不会阻碍我情感的表达。所以,艺术家找到最适合自己思想情感表达的艺术语言非常重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思竹[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