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水墨年鉴学术论坛|时代精神:水墨艺术家创作谈

2020-10-09 14:41:16 未知

bPGW0GwY8eVSIwaNDu6eDAxQzWG8Jt2Eer212pzt.JPG

中国水墨年鉴学术论坛|时代精神:水墨艺术家创作谈 

从左至右:朱旭东、徐华翎、丁观加、刘庆和、康春慧

  2020年9月24日,以“时代精神:水墨艺术家创作谈”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在“水墨天:2020中国水墨年鉴展”开幕式现场举办。本次会议由宝库中国执行董事、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主持,徐华翎、丁观加、刘庆和、康春慧作为艺术家代表参与现场讨论。本次论坛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分别是:从艺术家的创作经历谈时代变迁中有关当代性的问题;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讨论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的联系和区分;围绕城市化进程,探讨水墨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如何表达的问题;围绕科技与人工智能在水墨画创作中的影响展开讨论。

EhaQtP1yyt16JTB5I5mLHJifzVS9U8cd8ZQaUfwA.JPG

  宝库中国执行董事、安美术馆发起人朱旭东主持论坛

  论坛开始,四位艺术家代表从艺术家的创作经历谈时代变迁中有关当代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艺术家代表丁观加从自身的创作经验来谈论,构图、技法、题材都是与自然、成长环境紧密联系,应该重视到生活中去写生,在自然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的艺术创作才能从创作出心中的山水。当代性的特点就是当代,与个体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艺术家代表刘庆和从艺术家的身份来讨论,提出站在创作的角度来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研究分寸,从布展到创作状态都是分寸感,彰显精神和当代文化。生活在此时此刻,应该面对自己的生活,思考从过去到现在、传统与未来的关联。当代性不是简单粗暴的表达观念,而是关联环境,表达个人情怀。

  艺术家代表徐华翎认为,在历史中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当代”。纵观整个历史,传统与当代在不断碰撞产生新的东西,所以“当代性“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艺术家代表康春慧提出,“当代”像一个节气,是自然产生的。传统和当代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所以当代性其实没有必要分开讨论。

aBjvnOu12jeWFHFgL1EDxyHq23lZw8WiQW9JNKg0.JPG

艺术家代表丁观加发言

oKVu6KJXENh1ywcJ9QYtIqdbqqh9sSGOU31iWMYe.JPG

艺术家代表刘庆和发言

  第二个讨论环节,论坛嘉宾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谈论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的联系和区分。

  艺术家代表康春慧认为,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是同一件事情,相互融合,从未分开。例如不能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分开来谈某部分,是或不是传统水墨或当代水墨。

  艺术家代表刘庆和从教学的角度来谈,认为应该强调传统的同时又需规避追求样式为创作服务,最重要的是将情感化的体会表达出来,因为水墨只是一种技法。

  艺术家代表丁观加提出,传统的水墨画和人品、文化、作品联系在一起,强调诗书画印。当代更强调主观表达、主观意识。

  艺术家代表徐华翎认为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有一定区别。每个人看传统其实是“盲人摸象”,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在当代水墨的创作中,除了艺术家的实践技法、自我修正等,对待传统也同样尊敬。比如艺术家刘琦,对传统研习深厚的同时又具有个人真挚情感,技法突破后和传统水墨就会产生区别。

1wWvfzhDZlWDMh2s9E0u3dsGTarQCKWcKT0LOfGG.JPG

论坛现场

  第三个环节,艺术家代表围绕城市化的进程中,水墨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如何表达这个命题展开讨论。

  艺术家代表康春慧认为,从鸡犬相闻到超级都市,艺术家从生活中养成个人风格,完全体现在作品上。城市带来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作。作为职业艺术家来讲,“劳动”最好的状态就是和同行之间保持联系。

  艺术家代表刘庆和也提出都市题材的水墨画更重要的是表达人与人的情感的观点,比如自己的作品就是表达情感中灰色的感觉。自己会思考面对这种关系的时候,如何保持一种“默契”。面对现实社会工笔表现会更容易,但逐渐熟悉水墨的掌控后就想回到书写性,不去强调制作,因为意象的表达是最关键的。很多人追逐捷径,通过制作表达肌理效果,丢失了意象。艺术家面对自己的创作,应该是一种欲言又止的意会,而不是钢筋水泥直接呈现在画面中。

  艺术家代表丁观加谈到这个话题时认为这是同一又矛盾的关系。苏州园林色彩,镇江城市山林,再到现在的都市大楼,水墨无法表达高楼大厦或者火柴盒居室的场景,但可以表达的雾蒙蒙的场景或者清晨等等。在水墨中,城市山水走意象的风格更好发展,过于具象反而不好。表达城市山水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以前的小桥流水表达的语言很成熟,所以我们才会更加擅长。

  艺术家代表徐华翎认为不用纠结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区别,因为许多人从小在城市长大,所以在作品中,表达的所思所想也是艺术家个人的感受。

JsoxflXWf7kRbYiU1ttUfglBXORNmfRIGbZgBfqK.jpg

艺术家代表徐华翎发言

W4KiJSBymhre7RjNWOQz4AaiaRYn4fEB3H6RNLIy.jpg

艺术家代表康春慧发言

  第四个环节是围绕科技、人工智能在水墨画创作中的影响展开讨论。

  艺术家代表徐华翎提出,这是一个正反面的问题,进步和负面的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便利,也带来不好的生活习惯。从个人来说,在创作中更注重艺术家个体的感受。自己并不排斥科技和人工智能这种形式。

  艺术家代表康春慧曾经有新媒体学习经历,也做过以拉奥孔和新媒体结合的方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从卫星看地球的灯光,这是人为化的,但是和山川河流感觉很相似。她认为这种情景不是创新,只是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触感是属于个人的,技法是艺术家自己的选择。人工智能的创作只能是艺术家想让它怎么画,编程艺术虽然过于冷酷,但是也是艺术家个人风格。

  艺术家代表刘庆和提出,人类离不开科技,但是科技会制约人类。如果是机器推演,很多产生创作快感的地方,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神秘感、渴望未知的心态等等消失了,那样就没有创作的意思了。现在也有艺术家用机器人来创作,但是仍然无法超过人类情感。并且我们对于未来世界也没有真正了解,我们走不到未来,未来可能会发生也不一定。我们不能站在现在讲未来的事。

  艺术家代表丁观加认为仍然要靠着思想、情感完成艺术作品。将来机器人的画可能存在,但是艺术家的创作是必须存在,且更珍贵。

ujvFrpTGb2Oz2qPWgiqjJmS9Eih0FzXcKqIXEM7r.JPG

论坛现场

  在“时代精神:水墨艺术家创作谈”论坛的最后,朱旭东主持人与四位艺术家代表为“新北京、新通州”的未来发展送出祝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美术馆在此落地,让艺术创造与新北京更有关系,更关注未来创作。“新北京、新通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既保留老北京醇厚温暖的气质,又要保持互相之间的紧密联系,希望新通州能建设的更美好。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