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宫廷手卷别子2件/清乾隆/L6.5cm;L3.6cmRMB:30,000-50,000 (参考估价,以下同)
别子,为线装书的套子上或字画手卷上所用扣搭的器物。本对别子为白玉质,玉质上佳,洁白莹润,致密无瑕,包浆细腻。别子为片状,分出长短两戚牙,短者中镂细长孔,正面微凸,雕饰变体夔龙纹,边饰云朵如意纹,另浅浮雕S形纹及勾连云纹,作工精细,古朴典雅。背面刻有隶书“乾隆御赏”、“宋刻丝仪凤图”、“邹一桂菊花百种”。整器做工具有乾隆时期风格。清代以来收藏的重要画作手卷常用玉质别子,造型大体相同,其纹饰大多简易而作,但却十分文雅与庄重。若是重要的收藏或者名画之类便常于别子之背面刻款,或有年款,或有堂号,或配有画作之名,十分讲究。本品器物虽小,却材美工精,为皇室收藏手卷之重要配件,可见宫廷用器之讲究。白玉韘形佩玉材极佳,莹润细腻,有光泽,玉佩满身红沁,赏心悦目。玉佩呈椭圆形,主体为“鸡心”状,有突尖,中间为正圆镂空,四周边缘镂雕螭龙纹附饰。韘形佩,是由韘经过发展演变而就,具有韘的基本造型,却不具有韘的实用功能,大多仅具装饰之用,又被称作鸡心佩。这件韘形佩,主体两侧有螭龙纹附饰,附饰并不对称。镂雕两螭龙,分别位于“鸡心”的上下端。螭龙形态流畅,雕作细腻,四肢局部可见短阴线装饰。螭龙头部均与肢体链接,上下螭龙亦相互连接,形成椭圆形的整体。上方螭龙站立于“鸡心”上端,下方螭龙雕琢手法较为特别,刻工以“过墙”手法,使龙身穿过佩体,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背面有凸起圆棱,圆孔下方阴刻写意龙身,与正面螭龙呼应。韘形佩是是一种高等级的玉佩,古人喜欢把它佩戴在腰间。此韘形佩形制典型,相比常见韘形佩更厚,材质、题材、雕工、沁色、品相均堪称一流,应为帝王级佩玉。近些年,拍卖市场上韘形佩并不少见,但像此件顶级佳品却鲜有出现,对于喜爱古玉,尤其收藏韘形佩的藏家来说,确是一件不可或缺的精美藏品。玉手镯,南瓜黄沁蚀,为宽扁圆环形,较厚实,截面、外壁平直,内壁微弧凸,外壁呈凹弧形,即圆形束腰。玉镯通体无纹,打磨光滑,局部有灰皮黄沁。整器规整,形制精臻,呈色古雅,拙而大气。
此玉璧用料讲究,以上乘和田白玉籽料为材,玉璧边缘高浮雕四螭龙攀爬嬉戏,形成出廓。两只大螭身形细长,双螭身体位于玉璧边缘,螭尾则攀附于玉璧上。两只小螭位于玉璧边缘。玉璧背面凸起三圈鼓钉纹。此玉璧大面积采用镂雕技法,工艺精湛,工匠通过对四条螭龙位置的合理安排,最终形成四螭抱璧的视觉效果。黄玉质,润如凝脂,局部留有黄色浆皮。圆雕卧马,呈翻滚的姿态,是为经典的“滚马”题材。玉马体态膘肥,回首,后蹄翻转,作翻滚撒欢状。鬃毛及尾毛以细密的阴刻线刻画,自然洒脱。整器刻工技法精湛,刀法工整流利。“滚马”为明清绘画,同时也是陶瓷、竹刻、玉雕的共有主题,是古代艺人乐于表现的艺术题材。“舆马放休,天下安宁”乃为太平盛世之象。滚马嬉戏的惬意形态,也蕴含着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图景,表达了休息干戈,和平生活的社会心理。此滚马玉雕选材上乘,以珍稀的黄玉制成,造型独特,通过对马各个身体部位的准确刻画,将骏马玩耍的休闲姿态展现得恰到好处。滚马一手可握,既可把玩,亦可置于书案,用作镇纸。关于其他滚马题材,故宫收藏的诸多文房竹雕、御题书画、甚至织绣上都有表现,例如台北故宫收藏有吴之璠滚马图竹笔筒。
元代 玉镂雕凤穿花璧 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英国 Richard Drew collection(1938-2017)白玉质,玉材极佳,美润细腻。玉璧采用多层镂雕技法,以秋山鹿为表现题材,两只鹿行走于山林之中。林中枝繁叶茂,树木、山石彼此映衬。整体镂雕繁复,足见精湛娴熟的镂雕技法。玉璧背面稍作纹饰,可见原始的镂雕痕迹。存世镂空玉璧多出现在汉代,后世并不多见。本件玉璧镂雕手法与前朝不同,不仅镂空面积大,且层次深,反面不加打磨,具有明显的金元特征,题材又源自“秋山玉”,时代特征明显。玉璧始于新石器时期,但作秋山鹿纹样却极为少见,本品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白玉葵口碗一对/清乾隆/H4cm;D11cm
此套玉碗以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细腻通透,温润晶莹。玉碗为葵口造型,呈层叠绽开的花瓣形,碗口外侈,凹凸不平,似波浪状,碗底部位为花瓣形矮圈足。碗中心凸起花卉,与整体极为相衬。
碗底阴刻“一庭香”、“明月水”底款。此碗形状如花,雕琢手法有一定的痕都斯坦玉风格。痕都斯坦玉器是清朝宫廷中非常名贵而特别的一种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推崇。“一庭香”“明月水”款识罕见,一般玉碗落乾隆官款较多。
玉碗用料极奢,作为实用器,以大料剖成,其胎体薄厚均匀,碗壁磨制精到,抛光细腻,虽光素无纹,却十分费工。乾隆时期,制作玉碗除了前述设计图纸,审查工序外,还要经做坯、打钻、叨膛、做细、光玉、镌刻年款等六道工序。由此可见器虽简,而工却繁。此碗内外弧度圆润优美,线条流畅飘逸,凸显雕琢工艺之精美,工匠们的巧思精工寓于其中。
清代宫廷中,玉器的使用较瓷器、漆木器以至金银器的使用更为严格。乾隆年间所定“铺宫”中规定的日常用品,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盏金台”一副,而其它等级的人皆不配用玉器。由此可见,玉碗虽为皇家用器,不仅数量少且有较高的等级限定。此玉碗成对流传,整器磨制精到,线形柔畅,抛光细腻,至今保存完好,实为清代玉碗的精品。
玉质青黄色,扁平弧形,结构、纹饰均呈对称布局。璜两端各有一孔,可穿系。璜身双面施工,阴刻卷云纹,细节处可见砣具琢磨痕迹。此玉璜形制与常规玉璜不同,上边缘左右均有凸起扉棱,中间形成圆尖状。玉璜质地致密,局部可见红沁。
青黄玉质,雕作组合腕饰,玉饰形制特殊,为弯曲状,局部有透雕。玉饰为双面雕刻,阴刻抽象的龙纹,雕刻工艺极为古朴。玉饰边缘有多处凹槽及开口,根据镂空处的细节特征可见古老的线割工艺。玉质白色,略有褐黄色沁。双面施工,均雕饰排列规则的谷纹。琢磨精工,颗颗晶莹。谷纹,是古代玉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其纹样单元形态,通常作萌芽谷粒状。这件谷纹玉璧,玉质精、工艺佳,是谷纹玉璧的典型器。
此玉剑璲玉质白色,莹润光洁,局部有褐色沁。扁方长形,下承用以系带佩挂的矩形孔,正面出廓透雕螭纹。螭头若虎面,方耳,身姿矫健,扭曲作势,颇具动感与力量之美。
此玉勒为白玉质地,呈圆柱形,中间有通天孔,两侧有出廓。出廓附饰不对称,一侧为凤首,另侧位简意龙首。器身满浮雕龙凤纹身体局部纹理,雕工精湛,纹饰凸起饱满。此玉勒形制极为特殊,纹饰丰满,顶端、底面均刻有纹饰,沁色深沉古雅,实为少见的古代玉勒精品。此刀首环选材上乘,以白玉籽料琢成,局部有红沁。整器呈椭圆形环,两端有出廓,镂雕蚰龙附饰,呈对称布局。蚰龙刻画写意,琢成S形,圆眼,身体部分不琢纹饰,仅以少许阴线表现。环两面均雕饰谷纹,底端中部琢成方形条状,以便与刀首镶嵌相连。青黄玉质,琢成梯形状玉兽面,兽面呈对称布局,双目凸起,浮雕高鼻,卷角。整器施工精细,局部有灰皮红沁。玉兽面呈现古代典型样式,器形制作显出威严与神秘。自古以来,玉兽面就是高级贵族的装饰物,出现在项饰和腕饰上。此件玉兽面中心有对穿孔,雕刻线条较圆润,整器形制、雕工具有古典风格。玉质白色,细腻温润。器主体为椭圆形,中有一圆孔,上端出尖,下端圆弧,正面微鼓,背面略凹。两侧透雕龙凤纹,并以阴线刻饰勾连云纹。凤鸟曲身,尾翎修长而下垂,羽翼飘逸。整体线条流畅,姿态优美。心形上下饰游丝流云纹。此玉环形制简约,局部有灰皮红沁,环体非整齐的平面,局部边缘有裁切洼凹的痕迹,是为古代最朴实的琢玉手法,整器做工质朴,皮色悠沉华美。翡翠质地,水头好,有光泽。圆雕宝鸭穿莲摆件,鸭子蹲卧于一片荷叶上,作曲颈回首状,口中衔有莲枝。整体雕工精细,宝鸭羽翼及尾部均饰有细腻的阴线,细节雕刻一丝不苟。配有木质底托。“宝鸭穿莲”为传统艺术题材,寓意状元及第及清廉之意。白玉质,质地细密,局部可见斑驳灰沁,透雕教子朝天佩。大小螭龙相互对视,大龙呈S状,身形粗壮,饰有胡须,身体局部以流畅的阴刻线表现。小龙攀爬于大龙身上,身形较细,与大龙形成鲜明对比。此佩寓意吉祥,为传统的苍龙教子题材。苍龙教子由大小两条龙组成,喻父子二人。谚语中有望子成龙之说,寓父养子,应与教,养不教,父之过,借以赞美无私的父爱。寓意望子成龙、吉祥美好。整器玉质上乘,透雕工艺精湛,打磨细致入微,实为佩玉珍品。
白玉质,质地致密有光泽,局部有红沁。雕作圆形剑首,正面居中凸起部分浮雕双螭龙,螭龙首尾相接,呈环绕状,周围环饰勾连云纹。背面中部同样有凸起圆环,但不琢纹饰,凸圆以外满饰勾连云纹。此玉饰勾连云纹立体感强,颗粒饱满,布局规整,比常见的阴线勾连云纹雕刻难度要高得多。
黄玉质地,雕作龙凤形佩,片状,龙呈S形,一端龙嘴镂空,鬃毛微翘,身体中部饰有长阴线,作扭丝状循环往复,龙身中部有对穿孔。另一端雕作凤首,呈现龙凤合体玉佩。玉佩龙首写实,龙身写意,边缘有数处出戟,以作龙的四肢。双面雕琢纹饰一致。整器选材优良,龙形表现手法并不多见,较为独特。
玉质白色,边缘有红沁。雕一舞人,呈站立姿态,人物身形丰腴,开脸圆润,头顶有帽,长袖,肥裤,戏舞状。玉舞人边缘有多处镂空,较为独特。此作品形象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白玉质地,雕作玉蝉,周身有大面积水银沁,黑白分明。器形近椭圆形。玉蝉中间脊背凸起,两侧则呈斜坡状下滑。刻工以规则的阴刻线刻画羽翼,颈部以弦纹装饰。蝉腹部刻画极为写实,可见对称的肢脚。蝉头顶端至尾尖有穿孔,背面近头部处穿人字孔洞,近尾部则为象鼻眼穿孔,可作佩戴,应为当时组佩其中之一。整器沁色优美,纹饰特殊。《史记》中记载:“饮而不食,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人们把具有三态变化的蝉虫,寓为生命获得重生。
两枚玉勒,形制纹饰一致,通体琢刻龙纹,线条内残存朱砂红沁。下方玉环,形制极为特殊,为齿轮状边缘,锯齿大小规格相同,整器排列。玉环面上饰有一圈谷纹,谷纹颗粒大,呈螺旋状。整体串饰风格古朴,极有魅力。
玉璧为白玉质地,致密温润,局部有红沁,满饰谷纹,颗粒饱满。形制、纹饰及雕工,古朴非凡,极有味道。《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谷纹是玉璧上的主要纹饰,因此传世玉器中有不少此类作品,然而像这样玉质上乘、玉色上佳者稀罕。白玉质地,周身满红沁包裹。中间圆孔阔大,内外边缘隐起弦纹,其中雕琢谷纹,谷纹颗粒大小不一。与常见玉环相比,此玉环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厚实,并非常见的薄片状。这样的厚度在同时期的玉璧、玉璜、玉佩上都不曾见到,极为特殊。玉质白色,体扁平,两面纹饰相同。中间是谷纹玉璧,两侧出廓附饰,透雕双螭龙纹,共计四条螭龙,呈对称布局。双螭龙面对面,拱起饰有勾连云纹的长条状玉饰,龙尾以阴线刻画,犹如绞丝。此器玉材润泽,为上乘玉材,制式规矩,纹饰、雕工具有古典风格。白玉雕成,器主体中间凸起,边缘呈斜坡状,一面高浮雕凤纹,另面减地浮雕饕餮纹。凤鸟姿态灵动曲卷,身体局部以阴线刻画,整体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饕餮纹琢磨细致,另饰有勾云纹及锦格纹。此器玉质上乘,局部有沁色,高浮雕技法精湛,减地浮雕规矩细致,是一件纹样少有的玉剑饰。此玉勒形制特殊,为三面体,周身光素无纹,三面打磨光润。古代玉勒以圆勒、扁勒最多,三角形玉勒较为少见,然而此件玉勒不仅形制特殊,且尺寸较大,品相完好,实属罕见。
玉舞人是古代独具特色的佩玉造型。玉舞人皆为长袖折腰翩翩起舞的女性,她们是典型的女乐形象,是专业的舞蹈伎人。玉舞人多为平板镂空线刻,镂雕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玉工们采用一种若断若续的“跳刀法”,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构图极其准确。本件玉舞人,选材优良,局部有沁,两面镂雕线刻舞人像,以简单的阴刻细线勾画舞人面部和衣纹。舞人着长袖上衣,腰部束裳,开襟于身前右侧,与衣襟同向,所表现的舞蹈是古代盛行的“翘袖折腰”舞,其姿态舞弄衣袖,所刻画之线条优美,动感十足。整体姿态以长袖作舞,舞袖凌空飘逸,如行云流水,曼妙灵动;风格古典,极为唯美。以和田白玉籽料为材,雕作方形牌,牌头及牌底均作云纹,形成有规律的凹凸状边缘。玉牌正面去地高浮雕双鹿及蝙蝠,双鹿一站一卧,均仰望上方蝙蝠,神情温顺祥和。背面减地阳文“福禄长春”四字。玉牌质地白润,形制规整,雕工细致,题材祥瑞,云纹牌头的装饰亦是十分雅致。来源:1、大都会博物馆 2、IRVING CLOOELTION 3、CHAIT GALLERIES以黄玉为材,玉质致密,局部有沁色,圆雕太狮少狮摆件。太狮呈趴伏状,双眼圆睁,斜首后望,少狮攀爬于太狮颈背上,小巧可爱。整体刻画写实,用刀果敢有力,特别是太狮少狮颈部采用大斜刀处理,具有明代玉雕风格。太师少师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是古代艺术创作中常见的题材,意在仕途飞黄腾达,官禄代代相传。以和田籽玉为材,局部留有浆皮,圆雕大象。大象是玉雕中的常见题材,因其吉祥的寓意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明清宫廷及大户人家常以玉象陈设厅堂。该玉象呈站立姿态,低首前视,双耳自然下垂,长鼻向内卷曲,鼻两侧饰有长牙。象尾垂于两足间。象背披有华丽的锦毯,锦毯上琢刻海水江崖、蝙蝠祥云,寓意寿山福海。锦毯往后至大象臀部,饰有众多璎珞披挂。大象整体装束华丽高贵,显示出大象出自宫庭仪队的身份。此玉象雕琢手法写实,工艺精湛,寓意太平盛世、寿山福海,是用于家庭陈设或向长辈贺寿的绝佳礼品。
玉灰白色,呈鸡心形,中有圆孔,一端尖,一端弧圆。正面微鼓,背面略凹。两侧透雕变体凤鸟纹,并阴刻细线流云纹。整器琢磨精巧,制式风格古典。
白玉牌,椭圆形,局部炭坑沁,相比常规的长方玉牌更加厚实。玉牌正面浮雕松下对弈图,山石下两位老者正于石桌上对弈,人物形象有魏晋风骨,山石凌厉,另刻饰松枝、栏杆等,背面去地浮雕行书诗文“深坐浓阴面面山,子声落度两心间”,并落“子冈”款。此玉牌特殊之处在于,正面并非独立纹饰,而是延伸至背面,形成统一的纹饰,展开即是一幅完整的画面。玉牌玉质佳,有厚度,有雕工,有意境,是为子冈牌之精品。陆子冈,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其琢玉技艺高超绝伦,可谓巧夺天工。闻名于世的“子冈牌”,便是因他而得名,其内容通常是一面琢文人山水画,另一面琢诗文印章,高雅脱俗。 子冈所擅长的“诗书画印”入玉设计与平面减地技法,成为后世玉工沿袭和传承的主要载体,子冈牌,成为了玉行长兴不衰的经典之作,传承至当下。玉质白色,玉璧为满透雕图案,整体纹饰对称。双面透雕三龙纹,首尾衔接呈圆形。龙体皆作绞索纹,相互缠绕,局部饰有卷云纹。整器玲珑剔透,线条流畅,刚直有力。青黄玉种,质地莹润致密,局部有灰皮。器呈方柱体,一端有短榫头,榫头顶端有对穿孔。器中部略宽,逐渐收缩至底部,形成尖锥状。整器裁切规整,品相完整,风格古朴。
此刀首环大面积镂雕而成,圆环居中,下方局部琢磨呈扁条状,并有打孔,以便镶嵌固定。圆环饰有谷纹。玉环双面纹饰一致,刻工透雕双凤、双兽,于圆环相连,纹饰呈对称布局,上方为双凤,圆眼,勾喙,扇形尾,彼此面面相对,嘴部相连,身体局部饰以阴刻线。双凤下方镂雕双兽,圆眼,双兽嘴部、前肢与上方双凤相连,整体形成两组对称的纹饰。此玉环极富装饰性,纹饰独特,双凤、双兽的呈现较为少见。整器玉质致密莹润,镂雕技法娴熟,质地、工艺、装饰等皆极为讲究。
以白玉籽料为材,雕作玉璧,双面施工,有铜绿沁。正面高浮雕螭龙纹,两条螭龙首尾相接,占据了圆璧的主体,螭龙身形修长,呈卷曲状。另雕一熊在云气之间与两螭搏斗,极为特殊。背面雕饰勾连云纹,纹饰饱满,充满璧面。此玉璧正面内圆边缘凸起处有打孔,综合形制尺寸判断,此璧应为随身佩玉,打孔方便穿系佩戴。此玉璧尺寸虽小,但选材讲究,雕工不俗,螭龙题材更显品级之高,非古时帝王不能拥有。纸镇以白玉为材,形制特殊,呈圆疙瘩形。通体浮雕螭龙纹,螭龙部分身体隐于朵云之下,产生神龙教首不见尾的视觉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在瓷器中多见,称为“过枝”或“过墙”。螭龙头呈倒梯形,鬃毛后披,身形粗壮,具有宋元特征。整体雕工精湛,纹饰具有独特性,局部有红沁,是为少见的文房佳品。白玉质地,有光泽,局部有红沁。器体扁薄,呈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纹饰相同,阴线雕琢勾连云纹。玉环的截面呈弧形。此玉环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精巧,打磨圆滑,尽显古朴浑厚。其中勾连云纹以阴刻琢成,线条弯转流畅,均匀细密,十分华丽,是古代玉环中的精品。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一般将那些中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等于或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或玉瑗。春秋战国时期,将玉视为各种美德的象征。当时的贵族阶层都随身佩玉,死后将随身佩带的玉器也一同陪葬。佩玉主要包括璧、环、珩、璜、冲牙等,从目前大量出土的玉器来看,玉环出土的数量较多,多为组玉佩中饰件,在佩玉中占重要地位。青玉质,局部有沁,琢成圆形剑首,高浮雕双螭龙,环绕宝珠。螭龙头部呈倒梯形,身形曲卷灵动,尾部细节以阴线刻饰。另面以阴刻线表现螭龙身体局部线条。下方有凸钮,凸钮中间有凹槽及穿孔,以作镶嵌固定之用。此玉饰形制独特,较为少见。古玉印多为素面,在玉印上雕刻纹饰的实属少见。此玉印,印台四面以及四斜面分别以阴线刻边,其中又阴刻勾连纹,纹饰两两一组,规整而富有节奏感。整器方正规整,保存完好,雕刻精美,造型古朴典雅,是极为少见的一方古印。印文:陈吉。出版:《熙墀藏玉》页57/姜涛\刘云辉著/文物出版社
玉佩为青白玉种,质地细润,双面雕工,局部有红沁。纹饰采用双阴线外侧大斜刀的技法,线条流畅,琢磨之放射状痕迹利落洒脱,清晰可见,人龙纹之间有透雕孔。人龙佩在古代属于高等级器物,此件佩饰无论其造型、纹饰、工艺均具有古典时期的典型特征。白玉质,质地致密温润,局部有微沁。器体呈喇叭形柱状,两端粗,中间束腰,中心打一孔。外壁雕饰组合卷云夔龙纹,中间以弦纹分割成上下两组,形制做工具有古典风格。玉环满红沁色,截面呈椭圆形,表面饰有细密的斜线,似丝束拧卷,一股一股循环往复,如绞拧的绳索。此作品所饰为细纹,花纹排列整齐,加工一丝不苟,是古代重要的玉佩饰。绳纹古玉有三百六十五度斜向绞圈,考古学术界将这样的绳纹,称为绞丝纹或扭丝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