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毅蔓塘里装置艺术展亮相安吉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2020-10-13 16:32:50 未知
2020年9月27日,“观照与移情:平衡中的世界”沈烈毅蔓塘里装置艺术展在浙江湖州安吉县正式开幕。我们走进乡村,在美丽的安吉体验最闲适的生活,欣赏最接地气的艺术风采。
本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沈烈毅的跷跷板装置艺术作品18件,它们分布在蔓塘里的民宿内、戏台上、山坡间、马路边。当你在蔓塘里闲庭信步,目之所及可能就会出现跷跷板的身影,它们会为你的村间探索之旅增加不少乐趣。本次展出的跷跷板装置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跷跷板都有所不同,有的跷跷板中间有一面墙,只有一个小的缝隙,当跷跷板翘下的时候,才能看到对方;还有被机关控制拆成两截的跷跷板,彼此不连接,却能通过电线产生互动;还有的中间是一面哈哈镜,一侧的人可以看到放大版的自己,而另一侧的人则会看到苗条的自己;另外还有六人跷跷板,中间的树木则刚好挡住对面跟你对坐的人;也有刚好设置在房屋转角的跷跷板等等。形式各样的跷跷板与村中风光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
观照与移情
沈烈毅的跷跷板,往小里看是一款用以娱乐的游戏道具,往大里看是一个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能量交互场域。而跷跷板无论形式,还是能量,都是在循环往复的流动中,从一端,到另一端,此消彼长,无有穷尽的。在现实的情境中,沈烈毅的跷跷板也是无限切肤和贴近人的感官体验的,这主要表现在:观照和移情两个方面。
据策展人林书传介绍,观照,传统的佛家理论体系里是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放到普世语境中来,可以理解为一种不高蹈、不傲娇、不伪饰,平和务实的自然观,它直接关乎人和自然之间的情绪转译、情境转换、情理转圜,它不仅及物,更是及人。具体的投射到人的情感层面上,很明显的就是实现一种既定现实下的情感平衡。移情,在沈烈毅的跷跷板中,不是修辞手法,而是源自于精神分析学的,将来自于自然世界的情绪情境情理,与生命个体的内心世界之间的一种“互置”,一种“转译”,一种“变轨”,一种路径的切换。它更像是一种精神补偿的药剂,因而更有利于人们获得相对高效率高品质的情绪感知。
沈烈毅的跷跷板在创作之初是为了与观众产生互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趣味性,但是当作品与人产生关系,跷跷板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似乎也有了升华,它成为了观者得以静思的载体,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体悟、对生活的探索与追忆以及对自我的观照与反省。
初心不变,和谐共生
沈烈毅说,“我一直都想在建筑上面,比如房顶上、壁里面的山包上做一些创作,在乡村做作品是我追求的理想。安吉蔓塘里因晚上夜游灯光秀的开启,想做一些跟大地艺术有关的项目,在浙江美术馆的介绍与推荐下,我跟蔓塘里进行了此次合作。”
艺术家沈烈毅的作品一直遵从“敬畏自然”的初心,从之前作品中的树、水到今天展示的跷跷板,虽然是不同的材料,梳理下来,其实其中是有着与自然有关的思路一脉相承的。而安吉宁静的村庄与原始的森林,这样的自然环境跟沈烈毅的创作方式与创作理念是相契合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手机、电脑,即使两个人彼此面对,甚至还会选择手机去沟通。这也是沈烈毅一直在思考的有关客观世界与人的命题: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已为人类敲响警钟,人应当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呢?改造自然环境是否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原本的信任与情感沟通日益僵滞化,什么才是天人和谐的共生之道?
沈烈毅的跷跷板系列,采取不同的媒介将其分割开来,彼此玩耍的两个人都不能直接看到对面的伙伴,即使你在跷跷板上玩得再开心,也没办法得到最直接的属于两个人的交流。这一切让最原始、最简单的互动方式变得复杂而机械化。人们再也没办法体验那种面对面沟通的乐趣。
沈烈毅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关系”,动与静、重与轻等对立面的关系,两个方面的对立与融合在沈烈毅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除了视觉享受之外,其隐藏含义脉络清晰。
冥冥之中有安排
在作品材质的选择上,沈烈毅表示,这都是由心而发的表达,比如戏台上这件作品,它长约16米,因此选取了锈迹斑斑、粗大的整件槽钢,这是为了通过对比,让观者产生冲突。材质本身的铁锈痕迹增加了沧桑感,细细体会很微妙的。选择木头制作座椅,是为了大家坐得舒适。在结构上选择金属,是从牢固的角度来考量的。
从上世纪90年代,看艺术作品要去专业级美术馆,到现在公共艺术等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关于艺术如何与观众走得更近,艺术作品如何确保安全性与互动性,邀请并吸引大众参与进来?似乎成为新时代艺术家探寻的重要问题之一。沈烈毅笑称,“我的作品从天梯、凳子、桌子到跷跷板,似乎一直在跟人类的屁股发生关系。我希望大家能够
走入我的作品,触摸、甚至踩踏它们,我认为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创作。而这一切的演变却也好像让我的作品跟大家越来越亲近起来,这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据悉,本次参展的全部作品都将被安吉蔓塘里永久收藏,长期展示在此。当你下次来安吉旅游的时候,不妨来蔓塘里走一走,感受一下跷跷板带给你的快乐与思考。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