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臣内蒙古额济纳旗写生漫记
2020-10-13 15:55:14 艺术家提供
为了刻画蒙古民族的精神面貌,提升快速捕捉形象的能力,长年坚持写生的画家韩玉臣,9月10日至27日,携邯郸油画学会同仁,又到内蒙古额济纳旗进行了为期18天的写生。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面积11.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万多。走进牧民家,钻进蒙古包,没能找到原始朴拙的蒙古民族特色,加之高度不够,画架支不起来,于是韩玉臣决定这次写生全部画室外,进一步探索室外光影下的色彩变化规律。
在广袤的戈壁滩画室外写生,光线变化非常之快,不足2个小时,就会大相径庭。为了准确把握人物的色彩关系,第一个模特是60多岁的特木齐勒。韩玉臣有意识地先画了一幅顺光,目的是练手。随后便根据场景和人物特征,分别采用侧光或逆光安排构图。每次动手画前,他先是认真观察揣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用最快速度把人物大的色彩冷暖关系铺完,将时间节点定格在画布上。第二天画时再进行形象的深入刻画。
室外环境是多样的,在画了几张阳光下作品后,韩玉臣又特意画了一幅树荫下的人物《巴特尔》。韩玉臣让模特头戴毡帽靠在胡杨树上,阳光透过茂密的胡杨林照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韩玉臣边画边跟同事介绍说:“这张画树的投影面积占比很大,只要充分利用颜色的冷暖和纯度对比,把空间纵深表现出来,就基本成功了。关键是色彩要概括,要准确,在这方面印象派大师毕莎罗的《林间小道》,中央美院教授孙为民对变幻阴影的处理,值得我们学习。
额旗地形开阔,风沙很大,起风的时候,画布会不停地抖动,这无疑为刻画细节增加了难度。在画《羊圈前的娜仁齐木格》最后半天时,大风骤起,只好放弃被风吹倒的遮阳伞,用汽车挡风,但依旧不起作用。没办法,韩先生只好在仔细观察,调准颜色后,等风略小一点再小心翼翼将其点在画布上,有时等上一两分钟才能画一笔。
作品的背景、道具最能直观体现牧民生活状态,为了丰富画面内容,韩玉臣尽可能因地制宜、随机取材。牧民的主要劳动是放牧,骆驼随处可见。画家第一次将人与骆驼安排在同一场景。将鲜活骆驼表现在画布上并非易事,画时韩玉臣直接用板刷画骆驼的动态和大的色彩关系,仅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骆驼的塑造。
捣奶酪是牧民家常见的生活情节,韩玉臣让乌力吉布仁坐在帐篷前做此动作,用2个下午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牧民们一改传统骑马放牧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拖拉机、摩托车、汽车。《奥德尔》和《苏达那木才仁》便是画家表现这方面的尝试。在画拖拉机和摩托车时,韩玉臣用大的色块和笔触将其高度概括,调准颜色,下笔肯定,一遍完成,绝不拖泥带水,腻来腻去。
“托不秀儿”是土尔扈特部落独有的乐器,模特萨仁齐木格能歌善舞,常常自弹自唱。韩玉臣在画萨仁夫妇时,特意画了他们手持托不秀儿的不同姿势,增加了画面的内容和活泼感。画画间歇时,萨仁还会情不自禁地弹唱,现场气氛非常和谐。
写生期间,因上游蓄水阻隔了到牧民家的道路,为了不影响写生安排,韩玉臣带领同事趟过冰凉的河水继续工作;戈壁初秋的蚊虫格外猖獗,身上被咬了十几个大包,瘙痒难忍;室外写生阳光强烈,皮肤晒的黝黑,尽管如此,他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了一幅幅作品。
18天写生,韩玉臣画了16幅作品,其中130×85cm 和150×80cm的人物就占了10幅。模特断档间隙,他便画风景进行弥补。
10月10日下午,韩玉臣内蒙额济纳旗写生座谈会召开,与会的美术界同仁和新闻界朋友,听取了他的写生介绍和创作体会。大家对韩玉臣这种惜时如金的精神和如此之多的高质量佳作,赞佩不已。
作品赏析
《特木齐勒》
《特木齐勒》局部
《特木齐勒》
《乌力吉布仁》
《苏达那木才仁》
《苏达那木才仁》局部
《齐木格》
《特木齐勒》
《娜仁齐木格》
《娜仁齐木格》局部
《奥德尔》
《那木才仁》
《巴特尔》
《巴特尔》局部
《达木登加布》
《萨仁齐木格》
(责任编辑:樊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