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挣扎前行” 一位平民画家的前半生——完达山人王玉(正文一)

2020-10-21 15:56:38 完达山人王玉 

编者按:一位平民画家写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读者点评:语言朴实无华,幽默,调侃,阳光,有趣,有味,平民虽平凡照样活出精彩!

此文正书写时在美篇栏目中已有369人阅读〉

时间:2020年9月21日9时正

发布:雅昌艺术网

作者:完达山人王玉

正文 (全文约十一万字左右

文章目录:

一:祭袓

二:父辈

三:乡愁

四:感恩

五:从艺

六:交友

七:病痛

八:名家点评(十五位名家)

九:作品赏析,现代水墨画新技法“疙瘩皴”的代表作。

十:完达山人王玉的生活写真照

一:祭袓

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数人都知道七十三和八十四岁是人生的两道坎。这话我真是有些半信半疑;所以特意安排在我七十四岁的盛夏,回了一趟故乡去为二老上的坟。

自己心里在想,反正我已经过了第一道坎了,将要直奔八十四了,心里多少踏实了一些。我觉得这世上好多事情,信了就有;不信就无。实际上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这次上坟和以往不太一样,以前每次都是从北京出发回牡丹江,再转慢车回林口县古城镇的小站下火车后,再步行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我们的村子新立屯了。往西南沟的山坡上再走三里地的山路便可以到达我家的祖坟了。

这次回故乡,我是从威海坐大客轮“生生号”先到大连的,因为是盛夏我正在威海度假和搞创作。

下了船后又先坐高铁到达哈尔滨,在哈尔滨只停留了一天,先去岳父岳母的墓地上了坟,而后又几经转车才回到了家乡林口县(林口是森林之口的意思),每次回故乡县政府都是给了我很多方便和帮助。

我家的新立屯虽然紧靠着群山,本应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现在所有的山林完全归地方林业局管了,山民们谁都不敢乱砍乱伐任何树木。

乌斯浑河水也几乎干了,所以我的乡亲们山和水都靠不上了。(注:乌斯浑河就是我家乡唯一的一条河流,是松花江的支流,也就是八女投江的那条河)。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虽身在京城,但心总是牵挂着家乡,我先后回故乡举办过三次个人汇报展。https://qqadapt.qpic.cn/txdocpic/0/725249016052eb710ed113b9d8c730ef/0?w=996&h=1500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21/160065142436494310.jpg

与母亲合影

(王玉与母亲张淑芝在大庆油田时的合影,儿子时年二十岁,母亲时年五十六岁。

第一次是在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的汇报展。

第二次是在牡丹江市群众文化艺术馆举办的汇报展。

第三次是在林口县博物馆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举办的汇报展。

在家乡林口县办展的时候还为此次汇报展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有家乡的画友们,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离退休的老同志及外地赶来的大学生。与他们讲授和交流了绘画技法和创作体会。学术研讨会由牡丹江地区的大学者,大书画家付伯庚先生主持,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深刻并富有哲理。他为此次学术研讨会作了开场白和总结性发言。

他说此次研讨会王玉先生的讲话朴实无华;

他讲技法,讲想法,讲活法。

他讲传统,讲创新,讲人生。

王玉先生告诉乡亲和画友们,这许多年在京城里是如何奋斗的,不敢有一天虚度。

他用睿智的语言揭示了一切成功者艰难奋斗的经历和奥秘。

在研讨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付伯庚先生高度摡括地说,"母亲和故乡永远是艺术家的根"。

那里的乡亲们眼下还是以种粮食靠天吃饭;所以村里一直在穷着,近些年来,有点力气,有点想法的年轻人又都出去打工去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头老太太和留守儿童了。

直到近两年全村才修了一条水泥主路,其它小道全都是土路。早些年在夏季一遇到连雨天,在泥泞的小道上,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简直就不敢轻易出门,根本找不到道眼。

小道上左一堆牛粪,右一堆猪粪,被雨水冲的粪水到处乱流,臭气冲天。

付伯庚先生接着说,王玉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辟的山村,下雨天连个道眼都找不到的地方而走出去的。

他从林口县走到了大庆油田,又从大庆油田走进了北京,而且走进了中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而后又游历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

但是他并没有忘记故乡而是经常地回家看看。

这次回家上坟,明显地觉得自己的体力大不如从前了,多亏县政府给派了一辆日本丰田大吉普越野车,司机小谭一直把我拉到坟地的旁边。

我明明记得坟地后面有一片白桦林和几棵松树,可下了车后怎么也找不到父母的坟了,因为坟地前面长满了一大片玉米地,根本看不见,也找不到二老的坟头,足足找了一刻多钟也不见有任何坟头。

起先小谭跟我一块找,在那密密的玉米地和杂树棵子里钻来转去,再加上我的腿脚又不怎么灵,累的我满头大汗,连着几次摔跤,浅白色的裤子,膝盖处都变成绿色的了。

自己心里着急,在想是自己记错了地方还是别的原因,明明就在这附近,怎么就是找不到呢?

也许是自己多年不回来上坟,二老生气了有意不想见我,自己边找边瞎琢磨着。

后来,小谭跟我说,王老师您先回车里坐着,您这么大年纪,腿脚又不好,别再把您摔坏了。只要您老没记错地方我准能帮您找到,我年轻,钻玉米地和乱树棵子没问题,待我找到了再来叫您。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亲不亲故乡人,尽管与小谭刚刚认识了不到半天,我俩的年龄相差了五十岁,可这孩子真懂事,看着我不方便有些心痛我,心地善良,眼中有活。难怪他能给县长开专车呢?

小谭将我送回车里,他一个人便在那玉米地和杂树棵子里穿来穿去帮我找二老的坟墓。

我独自一人在车里瞎想,瞎琢磨,是不是村里对我家有过结的人把坟扒了,要不就是林业局把坟给弄平了。

不会呀!妈妈活着的时候,她在整个屯子里人缘可好了,不管哪家有事,也不管是红白事,她都能做到不请自到,热情极了。所以等她死了的时候来人帮忙的,几乎全村的每家都来人了,包括村长和支书及会计都到场了。在七十年代楞没用火化,用棺木埋在西南山坡上的,估计村干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妈妈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位刚强,善良,慈祥的女人,她得胃病已经好多年了,根本没怎么治疗,疼了她就抓把苏打冲点水咽下去就缓解一些,又接着干活。

因为爸爸不会干农活,所以家里好多重活都是要妈妈来担当。比如说,入冬时上山割柴火这种活根本就不是女人干的活。

那时,妈妈跟着村里的几个亲戚家的男人一块去山里割柴,人家男人们一天能割一百来捆,我的妈妈却也不怎么示弱,一天也能割到八十多捆。

饿了就啃几口自己带的玉米饼子,渴了就抓一把山坡上的雪当水喝。妈妈的胃病就是在那个时期作下的病根,可能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胃溃疡吧!妈妈去世也是因这个病。

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学校每周只吃一顿细粮,每到吃细粮的前一天的中午饭时,我都要省下半拉窝窝头留到第二天中午吃,为的是给妈妈省出那碗大米干饭来。

离家又远,既没有时间,更没有气力走二十来里地把大米饭送回家给妈妈吃。

那时根本也买不起饭盒,只是把手帕洗干净后把大米饭包上之后再包一层报纸就行了。

那我也只好去县火车站卖票的地方找我们屯子里的人给妈妈捎回去。有时在排队买票的人群里找了好几遍,才能找到我们屯子的人。

此时此刻,自己完全浸泡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我正在回忆和瞎琢磨的时刻,小谭从远处喊我,说二老的坟找到了,碑文上写着王翰林和张淑芝的名字呢!

这时,我也顾不得腿脚痛了,下了车就跟在小谭后面又钻进了玉米地和杂树棵子了。没用几分钟就来到了俺爹俺娘的坟前了,果不其然真是我家的祖坟。

我立马双膝跪地先给爸妈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念道着:儿子不孝,有好几年也没回来看望二老了,光顾自己在外边忙乎了;请二老多多原谅儿子!因为时间短我也没烧纸和摆放水果(不烧纸是怕人离开后引起山火,途中紧着换车赶车也没来得及买水果)。

二老不会怪罪我的,就在坟前与二老多说些话吧,望爸妈谅解我。

我在坟前让小谭帮我照了几张照片,真是很有意义很珍贵。我一点也不忌讳在坟前照相,尤其与已故的爹娘。多少年后再让儿孙们看看,咱们老王家就是这么一辈接一辈的不忘故土,不忘爹妈的养育之恩。https://qqadapt.qpic.cn/txdocpic/0/7ddc895057ef88d537df47a591aec0f2/0?w=1080&h=1440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21/160065152063235590.jpg

作者王玉在父母墓前留影

待我百年之后,一定让儿子们把我的骨灰也送回这里来,埋在父母坟前的左边(男左女右)再也不远走高飞了,永远和爸妈在一起了,整天陪着俺爹俺娘。

我家的坟地风水极好,四周长满了树木,有白桦树,有柞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树。林中经常有一对对山鸡飞起飞落,真可称得上花香乌语如仙境一般。因地处山坡上,整个屯子及林业局和古城镇,还有那条美丽的乌斯浑河尽收眼底。难怪我这许多年这么顺呢!看来,祖坟的风水很重要。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21/160065175575772190.jpg

王玉双膝跪地为二老磕头https://qqadapt.qpic.cn/txdocpic/0/8466daeee76392928bdd6e14724d87f2/0?w=2976&h=3968

妈妈在村里先去世的,爸爸是在北京去世的。坟地肯定是妈妈生前早就选好了的,她老人家在全村的人缘特别好,肯定村领导和乡亲们都默认的,否则,哪能不火化直接用棺木埋呢。

前些年,我每回一次故乡都为二老修一次坟,前后总共修了三次,每次修完回京后总觉得修的还不够理想,直到最后一次才基本满意放心了。

修坟实际上是挺好的一件事,只要手头上经济宽余了就修修坟,那将会越修经济越好,因为父母在天有灵,会保佑其后代平安顺利的。这点我真是确信无疑!

最后一次修坟我确实动了一些脑筋,乡亲们也真是帮了很大的忙。总共来了三辆拖拉机和两辆马车,干活的人数多达十几位;其中光瓦匠就有两三位。

人多力量大,首先开始备料,几辆拖拉机分头去拉砖和水泥,有的车去拉花岗岩毛石和沙子,马车就在近处从山沟里往山坡上拉水好用来合泥,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的用料全部备齐。其中我又让拉水泥的车捎回来几箱可口可乐和汽水。

大伙略加休息一会便开始干活了,完全按着我早已想好的方案进行施工的。

先在坟的后面挖了个沟,深度必须挖到山石处,首先在沟里打上十公分厚的水泥沙浆,水泥标号要大一些,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往上磊花岗岩毛石,磊成一个大三角形,三角形的尖在坟墓后边的最高处,从而形成一个分水的三角形状,(是根据四川成都市郊都江堰的分水方法而形成的设想)。

这样就必免了前两次修坟的缺点了,再也不至于被山水冲走坟后面的土和水泥了,用分水岭的方法将会把山水分成到两侧而流走了。下大雨后的山水再也不会冲坟墓了,前两次有时山水一直能冲的露出棺木来。

这回采取了都江堰的科学方法,再也不用担心山水了,这确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方法。

父母在世的时候也没住上一处自己的好房子,

这次修坟一定修的像点样,但也不能太辅张浪费了。本着一个原则,既美观大方又不能大显眼。

因为是山坡地,不存在占用农田的问题。所以把二老的坟墓修的略大了一些,也坚固了一些,光花岗岩毛石和砖及水泥就用了好几车。坟前又修了一个立墙,并竖立了一块大理石的石碑,碑文上刻上先父王翰林,慈母张淑芝的名字。

在坟前方又用混凝土打了一个见方的地面,免得杂草丛生。

从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四周的环境也是相当的幽静肃穆。

这次修坟总共享了三整天的时间,用工将近五十多个工,光运输工具就得用不少钱。但是乡亲们怎么也不肯收我的工钱和运输费。

并且说,二位老人在村里人缘特别好,老爷子即教书又当校长,让我们得到了不少知识。

老奶奶更是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她老人家都不请自到。今天能为二老修坟,我们特别愿意。我们农村人虽然钱少点,但是这个工钱和运输费我们绝不能收!

乡亲们的一席话让我深受感动,真不像城里人处处都讲钱。无奈我只好把三天的伙食搞好点吧,顿顿去镇上最好的饭馆子去用餐。虽然是最上等的馆子,点的菜都是一些大鱼大肉的硬菜,但是毕竟是小乡镇,往足了点菜,一桌饭菜也只用了三四百元钱。我心里真是有点过意不去。乡亲们帮了我这么大的忙,真是太感动我啦!

这修祖坟的事毕竟是个大事,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只有这样,回京后我才能非常踏实的画画和搞创作了。

爸爸是村里的小学校长,一辈子老实忠厚,老实到了什么程度,从村民给他起的外号“王老太太”就全明白了。因为是校长,在学校里他说了算,可在家里一切事情全是妈妈说了算。

妈妈一个大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在家里硬要领导一个小学校长。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妈妈在村子里威望极高,助人为乐是她的强项,快言快语,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爸爸在家里势必有时就得受些管制和生点闷气。他们俩从不大吵大闹,爸爸根本惹不起强硬的妈妈。有时爸爸一生气,他只会蒙个小被往炕上一躺装睡。

妈妈特会哄爸爸,每每给爸爸包点饺子后,叫爸爸下炕吃饺子;这时爸爸也就借坡下了驴,两个人就又合好了。看着他俩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一会好一会坏;也挺有意思挺好玩的。

对于我和弟弟来讲,我们倒希望他们俩经常小打小闹才好,那我们小哥俩便能经常吃到饺子啦。

妈妈大字不识一个,说出话来却很耐人琢磨。她经常说“人露多大脸,就现多大眼”。意思是说,好看的露尽了,就该露难看的啦。因为当时岁数小,不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待我上学之后,特别是走上社会之后才明白妈妈那句话的深刻意义。这才真觉得妈妈是个了不起的女人,那个年代说话办事,就已经是一位很有哲理的女强人了。妈妈您真伟大!

结合当今的社会,脸露的越大,最后摔的越厉害越惨。

这瓶“云门庄园”红葡萄酒是以我的作品(眷恋)而注册的定制酒庄酒,今特意将这瓶红葡萄酒安排在这篇文章的第一章(祭祖)中。

就算我给二位老人的特供酒吧。https://qqadapt.qpic.cn/txdocpic/0/78f5a5e105392c26dedf8ddefdc4dc5c/0?w=1512&h=2159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21/160065201016514100.jpg

您们的儿子一直在京城努力奋斗着!从不敢虚度!

您们的两个孙子早已长大成人,并且也为您们生了重孙子啦。并且都很健壮,也都很孝顺,望二老放心安息吧。

这是为二老献的花,也是儿子的近期作品《初雪寒梅映冷月》。https://qqadapt.qpic.cn/txdocpic/0/03fae8ec52f5b69a6fcf1c8314a79ca5/0?w=1648&h=3116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921/160065149319276680.jpg

《初雪寒梅映冷月》

(文字上传编辑:张影)

(责任编辑:陈思竹[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