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通俗 — 论曾浩的新作
2020-10-29 14:31:50 翁志娟
曾浩1992年从四川美院毕业,在广州美院油画系进修了一年后又到北京读了二年研究生,这些经历为他以后油画创作需要的造型功底与具备前卫的当代艺术观念创造了必要条件。毕业后曾浩一直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但他从未放弃自己当年未完成的艺术实践:以东西方文化碰撞而带来的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擅变为题材的艺术探索。
90年代后期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传媒和交通也开始发达,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处于当代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文化语境 — 现代化和后殖民文化阶段。杰姆逊说:“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化都不能被看作人类学所称的独立或自主的文化,相反,这些文化在许多显著的地方处于同第一世界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生死搏斗之中——这种文化搏斗的本身反映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资本主义不同阶段或有时被委婉地称为现代化的渗透。” 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在这两种语境中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他们快速引进、认同西方的文化艺术,同时在西方文化冲击面前,以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独立的文化身份回来应西方文化冲击。
同其它面临着这些困惑当代艺术家一样,在深刻的自省与反复艺术实践后,曾浩从传统与经典的东西方文化中找出熟悉的人物形象并将之解构,例如将西方的蒙娜丽莎和东方的门神的并置构成画面的基本逻辑。后殖民文化在他这里为阴性与柔性的女性美感,而东方民族气质的表达上使用有历史感兼具阳刚之气的古代门神,把这些自身感悟加以艺术符号化也是艺术家力求揭示事物更深入复杂的内在机制的一种艺术策略,它所体现出来的不寻常的对于东西方文化揉合的理解及对于如何在全球景观下的自我参照也提供了新鲜的角度。曾浩在作品的用色上偏向于既人工又乡土气息的俗艳色彩,比如玫红,鲜绿,淡蓝,紫晕等,这些色彩使他作品的画面里搔首弄姿与装腔作势的人物多了许多反讽的意味,并且也对于发展过快而失衡的从经济到文化的艺术批判。在曾浩画笔下不确定的幻象的画面里,复杂性和层次感是他作品的另一个特色,用艺术的通俗形式来批判消费理念与阐述消解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线是艺术家的企图。他的作品似乎又描绘了古怪的梦境,其内涵同传统的东南亚传统图案艺术有着隐秘的联系,体现了将当代观念与异域文化的主张的结合。在艺术家曾浩的笔下,通俗的形式表现了不通俗的内容,绘画的表现形态在此处更为自由和多样。A47
后殖民艺术涉及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西方艺术标准与异国情调、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而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文化、身份认同”和“主体地位与处境”的相互关系,决定着艺术创作定位的问题。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曾浩试图用建立在非通俗角度上的具穿透力与感染力的图像与精神表达,对现象的模仿与反讽来描绘这个社会的图景。
北京
2005年11月
(责任编辑:任建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