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相遇而迹化——丁寺钟水彩艺术
2020-11-04 16:18:43 丁寺钟
丁寺钟先生的水彩作品不按对象结构状物,而是将三维的结构化为二维的处理,以二维支撑画面的整体架构,以大面积重色围堵小面积亮色,黑与白形成对垒的阵势,好像两军相逼争锋相对的那种紧张状态,审美发生在两股力量对峙之间。
那年在浦城,丁先生登上山峰俯视,虽是很偶然的情形,我却特别在意。隔了两年多之后,重走黄公望之路的中外水彩名家来到安徽,在那里再次遇见丁先生,他在学术座谈会上发言,他从很远的时间点介绍安徽的文化发展形态,很远即是很高的高度,我发现丁先生观察世界是站在某个高度上,一如他登高望远捕捉写生之感觉。
在心里形成的意识是如此同一,不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写生的审美定位,他选择一个居高临下的观察高度。回到他的每一幅作品,发现他的构图差不多是俯视形式,他将表现对象放在天空之下远山包围之中,不管是一片民居,还是几棵树,他要为画面的主题营造一个交叉纵横的气氛。像他发表讲话一样,将一个问题放在某一个时空交汇的点上,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发展的。
我从他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发现,他是以个性化认知引导其水彩创作方向,他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建立在一个宏大的叙事上,所以他的作品有一个时空交叉的存在感知。在中外水彩名家作品展览上,我在他的作品面前感受其语言给予我的强烈震撼,他的语言处理有一个特别个性化的原理,当时我说不出刺激意味着什么,也说不清个性化原理具体是什么。
他并没有采取形塑的技术,在其水彩画面上不对细节做塑造,不形塑具体的某个对象,反而将物质性结构抽离掉,去除那些繁复的元素,把大片色块的水彩意韵做到淋漓尽致,使得那些有意留出的白色块显得抽象而空灵,却能够烘托画面的主题。他在白色块上平添几根抽象线条,很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意。
个性化认知加上简洁干脆的处理方式,他在抽象与意韵之间寻求优美的诗性语言,诗性是空灵的诠释,而这个空灵的诠释来自于黑白的对峙与交融。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分析艺术创作中的生殖比喻,作品的力量源自二元性的冲撞,可以说,他的作品的内在架构就是二元对立。这个二元对立一目了然,透过这个一目了然的对立形式,似可倾听那个物质朝向精神性的古老寓言故事。
美的作品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但我相信一点,那就是画面不会随意出现无关紧要的一撇一捺,每一根线条与每一块色彩都有语言的职责。丁先生放弃那些结构性细节,却不放过那些与白色对立面的渲染,那些渲染在他那里象征着自然存在,相反那些空白部分更像是画家空灵的内在性侵入。
将内心空灵象征精神的存在,似乎是很牵强的解释,但当画家在每一幅作品里,将空灵处理成每一幅作品画面的主旋律时,透过这个牵强解释似可看到画家的顽强。他的这种顽强辐射到每一幅作品的非如此黑白对立不可之时,顽强之不断咏叹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流淌,那些与黑色块对垒的白色块成了形与神相遇而迹化的有意味的形式。读而思之,他的水彩主题终归是一个自我回归的过程。
2020年9月9日
画家丁寺钟
作品欣赏
《月色入苍茫》纸本水彩/54㎝x79㎝/2019
《落花时节》纸本水彩/79㎝x110㎝/2020
《晨曦》纸本水彩/79㎝X110㎝/2020
《四月的歌》纸本水彩/54㎝x79㎝/2018
《月过青山头》纸本水彩/54㎝X79㎝/2018
《雨霁》纸本水彩/79㎝x110㎝/2019
《山里.1》(蒲城写生)纸本水彩/56㎝x76㎝/2018
《秋雨凕朦》纸本水彩/79㎝X110㎝/2018
《月光深处》纸本水彩/79㎝x110㎝/2020
《雨后春山》纸本水彩/56㎝x76㎝/2020
《暗香逐流水》纸本水彩/80㎝X111㎝/2020
《花落春入泥》纸本水彩/80㎝x111㎝/2020
《祠》纸本水彩/79㎝X110㎝/2018
《山月不知人散尽》纸本水彩/79㎝x110㎝/2018(湖南美术馆收藏)
《四月天》纸本水彩/79㎝x110㎝/2018(中国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