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成西就:从佳士得香港秋拍小窥世界中国艺术收藏史
2020-11-09 11:18:51 未知
二十世纪的世界史,是一部世界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艺术的历史。中国艺术品,通过各种渠道成为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爱之物,进而使拥有者与观众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并有所热爱。佳士得专家将为您悉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工艺精品的中外藏家收藏之路,并介绍数件将于本季香港秋拍中亮相的珍罕作品。
十九世纪晚期,许多世界规模的大型展览将包含中国以及日本的东亚艺术品带到西方,令当地的众多参观者第一次接触并即刻陶醉于神秘的东方古国文化之中。在伦敦(1862年)、巴黎(1869年)、芝加哥(1893年)以及圣路易斯(1904年)举办的世界万国博览会,引发了上流社会人士对这些异域新奇器物的兴趣,争相追捧,蔚为风尚。于此基础上,形成了二十世纪西方对东方艺术品收藏的热潮,并由此推动了世界对中国艺术品学术研究的进步与传播。
史乔沃(George Walter Vincent Smith)
其中来自美国纽约的企业家、收藏家史乔沃先生(1832-1923),早于十九世纪中叶,即开始与夫人一起参与珐琅器的购藏。经过其后数十年的积累,史氏伉俪以独到的眼光形成兼容并蓄的多元收藏,并于1896年在麻省斯普菲建立史乔沃艺术博物馆(George Walter Vincent Smith Art Museum)。博物馆落成伊始,有藏品5千余件,并陆续扩增,包含了当代美国及意大利的名画及家具、欧洲蕾丝织品及中东的地毯。然而,最吸引观众与赏鉴家目光的,却是来自中国及日本的奇珍异宝。
史氏伉俪在寓所中
此次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所呈献的12件精美玉器及珐琅器藏品,皆源自美国斯普菲博物馆史乔沃伉俪的旧藏。而此一收藏完成于1910年之前,清代光绪时期,则摩挲此批拍品,可体会一种打开时间胶囊、时空凝固般的切身体验,恰如面对中国书画的题跋与印鉴,神交前人。
清雍正/乾隆时期御制掐丝珐琅饕餮纹贯耳大壶,为仿《西清古鉴》记载的周饕餮壶样式,而掐丝珐琅的配色,于古器形式上赋予了清宫御制的华丽色彩,64.7公分的高度与壶腹凸起的鎏金兽面相结合,于视觉上凸显磅礴大气,仿若满披金甲的天王,屹立面前。
除珐琅大器外,清乾隆/嘉庆时期白玉福禄寿摆件,高度亦有27.2公分,于清代玉雕人物中蔚为少见的大尺寸人物雕塑。北京故宫所藏一件白玉罗汉,尺寸23.7公分高,高度较拍品略小,且其罗汉题材,亦无如拍品福禄寿题材为单独主题之玉器佳作。而拍品寓意福禄寿三全,为清代宫廷所谓“寿意”器物,即为宫廷万寿节祝寿所制,因此选料极佳,雕刻精湛,极为珍罕。
威廉·克里夫利·亚历山大(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
在西方,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藏品,会成为艺术爱好者学习的典范。斯普非博物馆史乔沃先生珍藏的清十八/十九世纪初掐丝珐琅福寿莲托八吉祥纹方胜式香熏,即刊载于德国1912年出版的《Chinesische Kunstgeschichte》(《中国艺术史》,埃斯林根,页466,图652)一书中。而此次拍卖所呈献的北宋晚期/金早期定窑刻莲纹大碗,曾于1913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城美术馆展览(编号774),其后于1923年被收录于著名的霍布森中国陶瓷三部曲中的《中国陶人艺术》一书(R.L. Hobson及A.L. Hetherington,《The Art of the Chinese Potter》,伦敦,1923年,图版XLIV)。此拍品曾经英国著名收藏家亚历山大绅士珍藏。
亚历山大是制图师出身的银行家,亦是大英博物馆著名的汝窑“亚历山大碗”的原主人、英国伦敦伯灵顿美术俱乐部(Burlington Fine Art Club)的重要成员之一。伯灵顿美术俱乐部早于1910年举办中国艺术品大展,亚历山大一个人即借展61件藏品之多。此外,他和美国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创始人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皆为在英国长大的美籍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赞助人,他还请惠斯勒为自己两个女儿绘制了肖像画,后来这两幅画为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所收藏。
此件北宋晚期/金早期定窑刻莲纹大盌即是亚历山大绅士传给女儿,并由女儿的名义出版在前述1923年重要中国陶瓷文献之中。大碗尺寸硕大,品相良好,刻划有力,且碗心所刻莲蓬图案,较常见莲纹,品级高上。
贝莱尔(J. Insley Blair)
清宣统三年(1911),陈浏在其所著《匋雅·卷上·十》一书中称,“苹果绿小瓶,每枚只数寸,而在美洲之圣鲁意(即圣路易斯)会场,则值美金五千。今且倍之。” 所谓“苹果绿小瓶”,应即为康熙豇豆红釉窑变绿斑品种。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之后,康熙豇豆红釉品种受到美国市场追捧。此次拍卖所呈献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尊,高15.6公分,约合4寸半,即《匋雅》所述带有苹果绿色斑点的“数寸”小瓶。
此拍品与清康熙天蓝釉镗锣洗,皆为二十世纪早期美国银行家贝莱尔(1870-1939)收藏,并著录于1925年纽约出版《贝莱尔藏中国瓷器》一书,(The J. Insley Blair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图版IV,112号;图版III,160号)。
贝莱尔珍藏的部分藏品,曾于2012年11月12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中的两件清雍正/乾隆时期的瓷胎珐琅彩山水人物诗文摇铃尊,单件均在3,500万港币左右成交,另一件清乾隆料胎画珐琅四老图小笔筒以4,882万港币成交,由此可见其藏品质量之精绝。
霍明志
当时北平达古斋霍明志以造像和青铜器为世人所知。此次现身拍场的北宋木雕观音,著录于1930年霍明志本人出版的《达古斋古证录》一书,图版4号,其后于1932年2月14至17日在巴黎德鲁奥《北平霍明志珍藏专场》拍卖(拍品86号)。
山中商会及细川护立
在同时期的国际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亦不乏中国与日本业者积极的身影。细川护立(1883-1970) 为东京永青文库创立者,珍藏约8万件东方艺术品,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十四世纪日本熊本城,而日本山中商会更以其经营品种的多样性与世界性为人熟知。
此次拍卖将呈献的清乾隆紫檀西蕃莲纹展腿式六方桌,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宫廷家具,尺寸硕大,并附有抽屉,兼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造型别致,可谓孤例。
此桌曾为著名的古董机构日本山中商会所藏,后经细川护立家族递藏。山中商会曾从恭王府获得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也包括数件家俱,并出版有图录。此桌于1932 年展于东京《世界古美术展览直会》,其后于1938 年展于《世界古美术大展观》,皆有图录著录。
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6)
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一枝独强与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艺术品收藏逐渐集中在太平洋两岸。在美国,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安思远(1929-2014)以中国家具研究享誉世界。
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
一对明末/清初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与2015年3月17日纽约佳士得“锦瑟年华 — 安思远私人珍藏” 专场的一把四出头官帽椅类似,后者以1,205,000美元成交。
张宗宪
香港云海阁张宗宪先生以瓷器、书画、玉器和珐琅器的收藏闻名海内外。
张宗宪先生
此次拍卖中一件清雍正洋彩虞美人纹茶锺与清康熙“绍闻堂”青花款五彩花果纹蟋蟀罐,色彩一雅丽,一绚烂,皆为清代瓷器之精品,并由佳士得伦敦展览于1993年6月2至14日,著录《云海阁重要中国陶瓷:张宗宪珍藏展》图录,图版31号、图版89号。
张伟华
台北云中居张伟华先生,精于中国陶瓷与高古玉器等艺术品之赏鉴。此次佳士得香港特推出《云中玉筵——重要亚洲私人古玉珍藏:夏商西周篇》,为张伟华先生数十年珍藏夏商西周玉器之精华。
张伟华先生
其中商晚期“㠱侯弥用”白玉戈,为仪仗类玉兵器,系目前所见唯一刻有“㠱”字铭文的玉器,对于考察古㠱国历史意义重大。
商镶嵌绿松石兽面铜内玉戚,源自英国二十世纪著名古董商John Sparks旧藏,后经台湾蓝田山房递藏,其形制结合戚与钺两者于一身,并镶嵌绿松石,为世界目前仅知的两件镶嵌绿松石兽面铜内玉戚其一,另一件今存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则此件具有商代威仪和权柄象征的珍品,当为藏家的不二之选。
“物因人贵,人因物雅”,物贵、人雅皆因文化,而文化的传播莫若艺术,相信在全新的一个时代中,中国艺术品亦会像上个世纪一样,给欣赏和理解中华文化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责任编辑:张天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