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非凡 风范尽显 ——访香港国际画院艺委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刘文星先生
2020-11-18 15:47:22 李清波
气韵非凡 风范尽显——访香港国际画院艺委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刘文星先生(上篇)
写在前面
作为一位有独特思想的画家,他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他追求的是自己独特的风貌,因为他确信,大地是坚硬的,这是他的信念,他要在这坚实的大地上留下一支龙人的新曲;
作为一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画家,他是颇具实力和潜质的,他要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深深的足迹,因为他坚信,有自己不懈的追求、如痴如醉的执著、激情的奉献、赤诚的丹心,一定能谱写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主题歌。
是的,时间记录着他的人生轨迹,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告诉人们他的昨天、今天,也昭示着他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是的,无声无息的时间,编织着美好的人生,编织着人们对爱的追求和奉献;无声无息的时间,书写着人生壮丽的诗篇,谱写着人生辉煌的乐章。
那么本文主人公的“他”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画家刘文星先生。
作为笔者的我,翻过刘文星的档案,看到了他在人生的履历表上留下的令人惊叹的记录,看到了他数不清的,那饱含他在艺海中遨游、耕耘的辛勤汗水和坚实的足迹,透过他那深沉的微笑、质朴的情怀、敏捷的思维、激情的讲述,特别是看到他那一幅幅精美且有着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他非凡的气韵和大家的风范。特别是当笔者与其伴着悠悠的茶香,开始激情对话的时候,我的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尽管他还那么年轻……
刘文星自幼酷爱美术,小时候就很淘气地拿着铅笔到处涂鸦。电影票、电影里的情节都是他描绘的对象。14岁时,他跟随当兵的父亲到北京定居,经常去天安门旁边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去听美术讲座、画素描、画色彩,直到后来考上了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他才结束了自由创作的状态。在学校,他接受了4年系统的学习,为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从事美工工作多年,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先后到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
1995年他在北京画院进修时,师从阎振铎先生,由于他勤奋学习,技艺和修养提升得很快。他总是不停告诫自己:要画自己的感受,要不断提高鉴赏能力,要有悟性。在孜孜不倦的求学中,他逐渐领悟到外在物象、形、色与绘画基本规律间,因人、因情、因性而迹化成完美作品的绘画的奥妙,并用画笔在画幅中去寻找心得。
当我们站在刘文星五彩缤纷的画作前,看到无论是岩石裸露、植被稀疏的莽山荒野,还是长城绵延、镝楼点点的崇山峻岭,那些线条色块的咬合,淡赭与苍翠的叠砌,显示出了无比的清新,让人充分领略了他那独特的、敏感的、省悟的、直观的艺术感受。
爱的火焰
一个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却把执著追求的绘画事业看得重如山的人,你能怀疑他的成功吗?因为他本身就表现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品格。刘文星热爱自己自幼就酷爱的绘画事业,我们寻着他的足迹看到了他那燃烧着的情,这一点在我与刘文星的对话中印象十分深刻。
刘文星颇为感慨地告诉我:他爱长城,因为她巍峨、雄奇、绵延万里;他更爱画长城,她不仅历史悠久,块块青砖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她的过去。她,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爱水乡,因为她玲珑、剔透、窈窕多情;他更爱画水乡,她,体现了民俗的风情。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形式美尽显其中。她,更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瑰宝、艺苑一葩。
刘文星动情地说:他也爱在北国的农村,留连忘返。灰黄的土色,拖着沉重的历史,总似在对人们讲述着什么。有时,他又在茂密的山林中穿行,春天的峰峦叠翠,秋日的蓝天白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只有沉醉加陶醉。
刘文星的导师阎振铎先生曾多次告诉他,要画自己的感受,要不断地提高鉴赏能力,要有悟性。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他,仿佛有了悟性;在大自然的启发中,他,提高了鉴赏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有了真切的感受。正如刘文星所言:有了这些,只是起步,他在想。塞尚、凡高、马蒂斯等,大师们的大作为什么至今仍能够打动人心,经久不衰,令人百看不厌呢?塞尚注重画面的结构,和谐的色彩,有序的组合,自成一家。凡高将色点扩展成色线,超越印象派,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疯狂地向人们宣告我就是圣灵。马蒂斯更是西方艺术的叛逆。他只关心用色彩来构造,寻找最强有力的色彩效果,题材是无所谓的。在色彩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构成性上,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形态。
刘文星接着讲道:大师们已建造了各自的历史丰碑,而他们的共性又在哪里呢?他托腮冥想。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漫游久了,会生出很多飞扬的思绪。有些也可称为是奇思妙想。但若不及时捕捉住,她就会像浮云一样飘然而去,消逝在天际。我已能忠实自己的感受,营造属于自己的家园。行进中,偶或巧遇一两处秀峰佳境,更令我心旷神怡。登高展望,仿佛已见大师们脚步匆匆、身影匆匆、业绩未尽。
刘文星颇为感慨地说:反观现实,我们身在何处?是站在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还是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想当初,荷兰的凡高、法国的塞尚、马蒂斯,他们可曾想到油画要民族化呢?我们不迷信、不盲从、不自卑。面对自家山河,吟颂自己的诗篇、弹奏自己的乐曲、描绘自己的画幅。“尽可能地吸收别人优点,为自己所用”(张祖英先生语)。艺术与人的沟通,是没有国界的。我们生在东方,在五千年文明、文化的陶冶浸染下,有谁能够挣脱这样深重历史的束缚。一举手,一投足,东方人的情怀尽在其中。
刘文星感叹地发问:不是吗?在经意不经意中,我们的油画不是更加抒情、更加写意了吗?这也许正是凡高、塞尚、马蒂斯等诸位大师们苦苦追寻的东方情结。
说到这里,刘文星更加动情,透过他那张充满激情的脸,我仿佛看到了爱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燃烧…… ……
涌动的激情
我与刘文星的对话始终围绕着他的赤热情怀,因为我知道,正是这激情燃烧的爱,这对绘画艺术的执著,使他不断放飞自己,超越自己……
刘文星感慨万端地说真想是一个尘封的胚胎,在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季节,开始快乐地成长,用欣然又惊奇的目光,观察自然中的一切,用还未世俗的心灵,真切感受人生无数的第一次。
笔者读过刘文星的一篇名为放飞自己的“感言”,其中写道: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迈步……第一次的欣喜与真诚,是最值得回忆、最值得珍藏的情感。
他说:情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渗透。是那些沉甸甸的日子,在每时每刻行进中的发酵。是记忆库中一根根的丝线,那根根丝线又穿连着根根纤细的神经末梢,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那用心、用神、用全部的心神去感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每一个日日夜夜之中的每一个分分秒秒,令人发愣、心驰神往。
刘文星强调说:情感,有时是空蒙和飘忽的。是那些飘忽不定的云彩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撒下的一个个令人迷幻的梦境。那千丝万缕的牵引,轻扬着水雾般的思绪,把那些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的影像虚化成空茫茫、白晃晃的朦胧。是朦胧的虚像对心灵圣地所做的一个短暂的采访。伸手一抓时,那一个个五彩之梦,破碎成飞升的气流,擦着我、贴着我、绕着我,可就是没有了踪迹。是那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不觉吸人心脾、扰动心绪、浑浑沉沉中产生的悠然意远的回忆。
刘文星动情地说:丰富而多样的感受,复杂而多变的心绪文字,远远不能准确全面地表述人类丰富的情感。在音乐的韵律中,在绘画的色彩里,一切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都在真切地诉说着,表现着……在无数的寂寞的夜晚,放飞自己的情感,放飞那对自然、对人生的无穷思绪,真的是一种爽快和满足。我在九天中游荡,现实的一切,只是一种存在,而灵魂变得越来越真实……
与刘文星的这段对话,让笔者更加感到他的情感世界中蕴含着的更加丰富的养分,他要飞翔,他的心要飞翔,他把这一切都倾于自己酷爱的绘画事业中…
沉静是一种境界
我与刘文星的交流中,他有一句话让我难忘,他说:很多伟大的作品,是在宁静的状态中完成的。
我赞赏他的观点,也欣慰他的这种境界。
文星说:宁静是孤寂的,但很美。当你置身在香草浓郁的山间小溪边,阵阵微风轻拂着你柔软的头发,汩汩流水绕过鹅卵石,欢快跳跃着奔向远方;当你独处崇山峻岭之中,聚神思于怪石嶙岣之间,凝眸于绿水青山之上,投注于蓝天白云的下面,空旷的大自然会给你带来无限的遐想……
刘文星还具体地说道:晨曦中,在海边,你会看到:接天蔽日的浪涛由远及近、连绵不断地向你扑来,而你并不害怕,享受着浪花拍打脚面的温柔。这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悄然地带着无边无际的温暖和雾气,慢慢地升腾,你会感到大自然神奇无比。天边那抹不经意点缀的云霞,曾经是这地球和洪荒宇宙的最好见证。晚霞里,在草原,你会看见:羊群沿着将要逝去的地平线,变换、移动着它们的位置,就像此时天上的云朵,更像一个画家在自己的画幅里构思、调整着他的构图。那是一幅神奇的图画,那里凝结着生命的历程。别忘记她的过去,千万年的历史沧桑,瞬间凝固在方寸之中,碧草如茵,山丘如浪。浑沦的大草原,徐徐地降下自己的帷幕,下山的太阳也湮没在自己制造的混沌里。在静寂中,很想说:“晚安,我的太阳!”
刘文星接着说道:静下心来,许多纷乱的、复杂的、无序的事情,会在静默的时候迎刃而解。沉静下来,你才能理顺思绪、调整状态,认清方向,果断、勇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宁静,很重要,很多伟大的作品,是在宁静的状态中完成的,宁静,致人深思,令人遐想。
我真为文星的这段感言而感慨!
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星是个情怀激荡、质朴,艺术功力极深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全才的艺术家,他不仅画一手好画,还写一手好文章,他的诸多文章都相继在各种专业性报刊发表。
他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经历大致相似。从借书、看书、抄书,到买书、藏书、出书,这其中的甘苦,正所谓冷暖自知。直到现在,书中的妙语警言,只要是触动了敏感的神经,或是偶有令人省悟彻觉的感受,仍不免捉笔临池,以充实一下自己的心得和笔记。
谈到艺术之路,刘文星说:艺术之路,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当这种舍近求远的探索,离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时,虽然绕了一点远路,那也是值得和令人欣慰的。
谈到艺术形象,刘文星说:艺术形象,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而令人难忘的。单这“形象”二字,就非常值得研究。我们所看到的大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是有形状、有相貌的,而这“形状”和“相貌”是大自然在演化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她只是客观形象。要把她变成“艺术形象”,那就得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感受”,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于生活。难得在于艺术家那种独特的、敏感的、省悟的、直观的、艺术的感受。
刘文星强调:只有艺术的独特感受,才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形象。有一句俗语:画的跟真的似的。但是,生活的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真实。艺术家的心中要经常保持一种强烈的激情。对所画物,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热爱,要有一种纯真的、痴情的、疯狂的关注。要经常对身边的生活保持一种敏感,只有保持了这种敏感性,才会发现别人司空见惯物体上不同寻常的美感。要经常关注身边的一切。
听着刘文星的述说,望着刘文星那深沉却坚定的表情,体会他那字里行间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他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我还能说什么呢?并非一句“令人为之肃然起敬”所能表达的……那就先不多说吧,因为对刘文星的采访远未结束,我想我对刘先生的采写还有中篇、下篇,但我坚信:已经取得辉煌业绩的刘文星一定能走向卓越!
作者李清波(青波、清泉、一丁、远瞩),曾有过军旅生涯,后在党政机关任职20多年;曾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北京书画院常务院长、《聚焦名家》、《当代书画名家》总编辑;曾出版33部约250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人物传记、散文集、诗集、政论文集、评论集等著作;曾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规模盛大的《深沉的思索》(1-5卷、300万字、近3000页)政论系列文集首发式;曾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联展、个展、笔会暨各种论坛等活动数百场;曾采写过包括省部级、地市级领导在内的300多位政界人士;采写过包括中国一汽集团总裁、深圳万科集团总裁、上海绿地集团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家;采写过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在内的千余位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采写过包括启功、欧阳中石、吴冠中、文怀沙、沈鹏、刘炳森、范曾、李铎等在内的两千多位书画艺术家。作家、诗人、评论家、策划家、主持人。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