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孙振华:弃石雕塑

2020-11-20 09:43:46 孙振华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弃石雕塑》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发展不能离开文化,应该重视城市雕塑建设的时候,反而在知识界,原先大声疾呼要发展城市雕塑的那些人中间,有些人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取消城市雕塑的声音。

一位知名学者在网上发文,“为建设一个没有城市雕塑的城市而奋斗”,虽然有点调侃,但对城市雕塑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个著名批评家也发表了“三年不建城雕”的言论。这些意见如果是对城市雕塑的反思,那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基于对城市雕塑质量的失望,由于城市雕塑建设机制的落后,一个良好的愿望往往落空,城市雕塑变成城市垃圾,成为城市的视觉污染。

当然,取消城市雕塑只是这些学者们的激愤之词,事实上,除了质量之外,城市雕塑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对城市雕塑而言,需要反思的是,它如何才是可持续的。

城市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一直是伴随着对木、石、金属等物质材料的占有和消耗而发展的。然而,大自然的资源终究有限,例如,在过去著名的大理石产地,例如在房山,现在就很难寻觅到古代那种优质的汉白玉材料了。至于古代常见的巨大的金丝楠木现在也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材料。在这个意义上说,改变观念,接收新思想已经势在必行。这是由于其一,古代的许多雕塑材料在今天已绝迹或日渐稀少;其二,今天我们还可以大量使用的雕塑材料,从长远看,也会有用尽的时候。到时候,不需要别人来取消城市雕塑,由于资源和材料的不可持续,城市雕塑也会自行取消和大大压缩。

怎么办?唯有另辟蹊径,建立起新的,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雕塑材料观,唯有抱着敬畏自然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雕塑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可能性,物尽其用,才能让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雕塑材料使用得更长久一些。

更重要的是开源,开辟新的材料途径,使用替代性的材料,这应该是将来雕塑能延续下去的主要途径。其中,一种方法这就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让废弃的物质材料重新获得艺术的生命。

过去,雕塑界用废弃金属材料做焊接雕塑的比较多,而利用废弃石头做雕塑的还较为鲜见。最近,在东南沿海的石雕之乡福建惠安,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石雕艺术家和石材加工行业的企业家联手,开始尝试组织“弃石材料作品”的创作。

当地,有大量石材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石材,这些石材过去是累赘,但是,一旦转换思路,把这些弃石利用起来,作为雕塑的材料,它们同样可以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于是,他们连续举办了两届“弃石材料作品展”,引起了雕塑界的关注。今天,当许多雕塑家还在以大量地占用优质的石质材料创作作品而感到荣耀的时候,这些艺术家开始退一步,审视那些被淘汰、被遗弃的石质材料,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应该说,利用弃石,这一良好的创意和实践,为中国当代雕塑在生态化的方向上开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