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刚70年代创作的5幅草原题材水墨画
2020-11-22 00:00:00 未知
整理杨刚画作照片,发现5幅创作于1970年代的草原题材水墨画。1973年5月杨刚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文化馆任馆员。辞北京,至锡林浩特,与牧民朝夕相处,赴草原深处写生,观马群羊群,见草青草黄,杨刚将所见所感收入笔端,今所讨论的5幅作品即创作于斯时。
第一幅《冬天的马》。题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九七三年冬杨刚学画马于浩特”;第二部分为“壬辰刚”,此为2012年杨刚补题。1973年冬,杨刚27岁,2012年,66岁,观其少作,当颇有感慨。“学画马”,诚然也。虽然杨刚幼年多次临摹过徐悲鸿,但真正尝试以水墨画马,当始于斯时,且当时杨刚处乎学习阶段,尚未走出自己的路,故可谓“学画马”。此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近乎素描,以毛笔和水墨翻译了素描,故重视阴影等,好比五四时期的“硬译”作品;二是立马的图式,杨肖研究徐悲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徐悲鸿笔下的马很多是静态的马,考察到的原因是徐悲鸿在法国总在动物园临摹马,另外静态之马与徐悲鸿的美学追求有关;三是确实通过水墨浓淡的效果写出了冬天马的特点--马瘦毛长,肋骨隐约可见。杨刚受到学院派的正式训练,初学画马,大致笼罩在徐悲鸿的风格之下。
冬天的马,26x35cm, 1973年
第二幅为《套马图》。杨刚2012年复题跋为“七十年代画壬辰刚”。此画规模为21x14cm,然构思精妙。或构图本即如此,或杨刚后来对此画不再满意,但觉此局部尚有可取处,于是剪裁成现在的图式。无论如何,此画隐者隐得巧妙,见者见得精彩。套马汉子戴棉帽、着蒙古袍,身居画中,挥起了套马杆,其整体形象是典型的徐蒋体系风格。所骑之马马首虽省略,被套之马虽见一角,但两匹马之精神已然全出。被骑之马马鬃、马蹄着墨极精彩,奔跑之马全用重笔浓墨,下笔果断、浓淡得宜,已颇有其后所画之马的风采。
套马图,21x14cm, 1970年代
第三幅亦为《套马图》。杨刚补题为:“七十年代习作壬辰刚”。马之画法颇似《冬天的马》,大概以水墨翻译素描,不同之处是此为奔马。套马的汉子画法亦似第二幅《套马图》。此图精彩处是对蒙古袍的描写,袍子扎在腰上,马跑动时袍子飘起,可见杨刚格物之精审。
套马图,25x32cm, 1970年代
第四幅为《牧民像》,第五幅为《王胜利像》,当是写生,然今天已不可考所画牧民是谁,王胜利或是在锡林浩特插队的知青。第四幅题为“一九七三年冬于浩特”,可知创作时间地点,此画牧民之皱纹写得精彩。第五幅题为“七十年代写生壬辰刚”,是2012年补题,知青之浓眉与胡茬刻画准确。两幅肖像画似周思聪与卢沉的风格,但总体不出徐蒋体系的路子。
牧民像,29x25.5cm, 1973年
王胜利像,29.5x24.5cm, 1970年代
尝作《论杨刚1973年创作的两幅水墨作品》,今复为《论杨刚70年代创作的5幅草原题材水墨画》,二文大致可见杨刚早期水墨画风格。之后,还将作数文讨论杨刚其后的水墨画创作,当惊叹于杨刚水墨画变化之大。
2020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冯如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