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让生活在不经意间定格

2020-12-09 15:45:03 尹力 

  上学时读汪曾祺的小说,很喜欢。故事人物皆鲜活又处处散淡,章法慎密又处处留白,平波秋水中透着对生活细处的洞察和独有的感悟。有相当一段时间汪书是我每晚的伴枕之物。那天去琴书艺人关学曾老先生家,把写好的唱词拿给他看,老先生浅吟片刻唤笔过来,如此这那归缀删减全部白话道来,韵味独特的念唱加上透婉悠长的拖腔令人迷醉,顿感自己写就的东西矫情臭拽小家子气,那是一种久违的心动。

  《河沿儿》像是着了淡彩的白描小品,实的不可重描,虚的带着毛刺儿,说的是这话,讲的又不是这事,散淡中关照着温情,要的也是个味道。片子完成,岳扬说改个名吧,《河沿儿》有点虚,四六不靠,尤其北京以外的人不明就里,人家也不明白“儿”音放在河沿后面怎么个读法儿。得,改。当下揣摸了十几个,什么《父子情深》、《老赵和他的儿子》……诸如此类,切题不错,直白不假,就是没了味道,一时想不出什么更确切,还是维持原创。

  在黑芝麻胡同拍摄时,来了一批“胡同游”的老外,进到院里东看西看,掩饰不住的好奇,把个小翻译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东西,成了他们眼中的“东洋景”,嘁喳咔啦是一通拍……这种映像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不真实,那种稔熟的市井生活图景似乎仅残存在过去的记忆中,随着旧城成片的开发,仅存的那部分胡同挂上了历史遗迹的标识,市民搬进住宅小区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一种连绵下来的精神传承,把这说成文明的代价似乎过于武断和简单,然而胡同做为精神家园的象征对于北京人来说也确是沉甸甸的。按小式杂建营造的四合院不过是微缩了的紫禁城,“关起门来做皇帝”岂止是一种满足,还是君臣父子道德纲常的一种物化版本。所以就不难理解城根下慵散闲适的一群纵论天子朝臣,把玩秋虫古物,何以乐得开心。三饱一倒,茉莉高碎,八件酥皮能把位爷知足得五迷三道,挣的是什么?面子。朝庭面对洋人要面子,庶民百姓在街坊四邻前要的也是面子,老子在儿子面前面子更不能丢。面子在北京人的词典中似乎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尊严被认同的程度。面子是什么?神领了。

  倔头老赵提笼架鸟、下棋钓鱼,时不时扯几嗓子裘老板,鸟鸣鱼畅每晚喝二两,这种惬意可以冲淡丧妻以及对儿子期许的失落。而真正要他命的不是得了肾结石尿血,而是显白半天反聘当主任其实是到学生宿舍看大门。本来想在儿子面前挣脸的事反倒现眼丢了大面子,而这面子丢得又是儿子刚结识的大学生女朋友门前,可谓雪上加霜,连儿子整得也没了面子。赵凯在白莉面前的自卑以及后来意欲发奋的动力和老子骨子里是同样的文化血脉。把这样简单的故事线索扔到胡同里,单纯的小事就有了几分不易说清的意蕴。

  胡同在我的印象中永远像一幅油彩斑剥的画,那种不闲不淡的生活片断渗浸在记忆中时不时会泛上来。温馨中伴随着苦涩,无奈中又充满希冀,穿行在嘈杂的胡同有时忽感似曾从前,刹那间唤起和激活了沉寂了的记忆,抖落起来就有了种切肤的由衷。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表演时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意识是为了百分之一的下意识。”(大意如此)常态下的人之所以生动是因为没有简单因果的目的性,人的行为是按自然生活流程通过不断的细节链条联系的。类似《河沿儿》这种没有大的悬念和外化冲突的戏,往往给观赏带来困难。故事的直白似乎不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意外,选取最有知性的那部分过程就变得有意思。散淡不一定是白开水一杯,貌似生活一片但又不是原本意义的一片生活。这是我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做到却不容易,想起来无外乎发现和选择。当影像不断把新的讯息传达给观者的时候人们总是期待惊喜,而惊喜本身或许是你超出人们经验地制造了某种奇观,反之是把人们司空见惯而毫不留意、一瞬即逝的东西拎回到他们面前。拍摄候场的间隙,抓拍了不少空镜头:胡同游的老外,下棋聊天的膀爷,嬉耍的孩子,连街筒子里唱单弦儿的爷们儿也是即兴抓来放到戏里的。好多看似闲笔的东西恰如其分地放到片子里,改变了画面本身的意思,作用到人物上,闲笔不闲了。而有些不断重复出现的段落,单看似乎没什么意义,只不过是生活气氛,但积累起来就从量到质有了变化,当老赵每日温习下棋逗鸟的功课,被儿子斥为无所用心时,演员一句话不说,内心的孤寂和内省就有了无声的张力,而这又是用不断的细节铺垫来积累的。拍戏现场,韩善绪说这儿按说是哏节儿,俩人冲突的点,是不是得爆发一下,我说行了,已经爆完了,在心里。

  记得几年前和吴贻弓导演聊天,他谈到影片中“有意识的无意识状态”,印象很深,但似乎没有更多领悟。不久前看DVD,费里尼拍的《罗马》,震惊于那种纪录式的书写,酣畅淋漓。我总是提醒自己别忘了他的技术条件是如何组织的,试图把自己间离开,但这种企图又不自觉地掉入它所营造的视觉陷阱中。很多年前曾看过一本国外的摄影画册,记不得作者叫什么,皆为人像,即不是摆布也非抓拍,很是不一般。看了文字介绍才知道,摄影师用135像机在大街上随意抓取大量的素材,然后在暗房里用放大镜在人堆里挑出对象,然后放大,抓取似乎是无意识的,选择和放大成了创作。

  电视电影似乎不存在票房方面的压力,它给制作者提供了选择风格样式方面更大的空间,随着数码影院的不断增加,这类影片也会找到适合于它的受众群。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冯美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