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商业美学新走向——影片《铁人》随想

2020-12-09 16:04:59 未知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商业美学 主题 叙事 人物

  论文摘要:本文以电影《铁人》为例,旨在剖析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美学的几点风向。文章论述了电影创作者在主题的当代性、叙事空间方面的拓展以及人物虚构方面的革新,同时指出导演风格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追求之一。

  前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电影《铁人》悄然上映。在众多明星云集的商业片中,《铁人》犹如一股暖流滋润了我们的心田。与尹力导演的前两部作品《张思德》《云水谣》一样,此次《铁人》依然是一篇命题作文。在这三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主创者鲜明的创作意图,导演和编剧一直都在试图转变公众对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的看法。以往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承载过多的宣传教育功能,以至于很难吸引大众买票进电影院。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从本质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主旋律电影走向市场,同商业电影一样赢得票房是时代的要求,不容回避。如今,主旋律电影已经迈出了商业化的一步,其商业美学的特色自然也就凸显出来。

  从《铁人》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美学的新风向。

  一、 主题的当代性

  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它的定义大家基本心中有数,有学者指出:“贯彻中国当代主流意识并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或正面人物形象)为主导的影片即为主旋律电影。” 如果说我们曾经对主旋律电影的记忆就是生硬说教的代名词,基本都是单位学校组织看的,那么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主旋律电影。有人说“国家的弹性的‘主旋律’概念也是为了保证它作为艺术的合法性,因为一旦狭窄化,将可能使它在社会传播与接受上陷人困境。” 意识形态变动不拘背后的弹性正显示了主旋律电影的巨大优势所在,源源不断地吸纳、融入新的异质,从而保证自身的灵活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主旋律电影的主题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需要具备它的当代性。以电影《铁人》为例,这部影片中的主角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模王进喜。虽然这个人物离我们有五十多年的时间,看上去不是特别久远,但这五十多年恰恰是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王进喜,这位五十年前的英雄,当代观众如何用今天的视角去审视他呢?这是一个敏感而又真实的问题。今天,很多人用财富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王进喜这样一个拿自己身体当搅拌机的人是不是能获得大众的普遍理解和认同?他的这一切行为必须在电影中有个合理化的解释。如何解释才能合理?才能穿越当今众多挑剔的目光?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导演和编剧都成功挖掘了这个题材的当代性。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博得当今观众喜爱的原因所在。

  所谓作品的当代性,不仅仅是在影像上还原生活,而是要求创作者对素材进行再发现和重新的选择。仅仅将素材进行简单的堆砌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要求。观众需要从耳熟能详的传说中找到现实关照。这也是当今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趋势。

  《铁人》这部电影中,创作者深刻挖掘了王进喜这个人物身上的精髓,他最具价值的部分,而摒弃了带有那个年代强烈烙印的东西。影片没有陷入老套的假大空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表现王进喜看似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挖掘出背后的精神价值。比如跳进泥浆,拿自己的身体当搅拌机,饿的两腿发软还倾尽全力继续战斗在第一线,等等。这一切在倡导人性化社会的今天完全不可想象也不能理解。如果影片只是从影像上着力表现这些行为,不仅会被认为幼稚而且虚假。创作者显然没有被表象所牵绊,他们用生动的电影语言告诉观众,王进喜是如此普通的一个工人,他不是铁,而是人。他没有文化,外表粗俗,总爱骂人。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屹立时代潮头,舍生取义,无私的奉献,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民族永远需要这样的人。这才是他真正的意义所在。影片中,创作者给观众呈现的貌似是王进喜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的行为,而在此背后,他永恒的精神价值却感染了每一个人。由此,这部主旋律影片的当代性昭然若揭。

  二、叙事空间的拓展

  在之前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研究中,很多人都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意识形态。 这些分析固然很重要,但是缺少了对电影叙事本身的内核剖析,显得不够深刻。由此,笔者决定本着回归电影艺术本身的精神,以《铁人》为例来分析一下主旋律电影中叙事空间的拓展,这无疑也是主旋律电影商业美学的体现。

  在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纵然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但是谁都不会拒绝一个好看的故事。主旋律电影当然也不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来抓住观众。所以,好看的故事,成熟的叙事就成为影片的关键。从这一点来说,主旋律电影的确借鉴了类型片的元素。有人指出:“类型片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主要信条的途径是以普适价值构建支撑影片价值体系。所谓普适价值即是全人类共通的伦理道德情感、价值观等。”

  好看的故事势必要有激烈的矛盾和戏剧冲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尹力导演的《张思德》和《铁人》这两部影片中,这个元素似乎并不明显。故事相对比较平淡,戏剧冲突也不明显。如果说在《张思德》中,导演用细节来表现人物,那么在《铁人》中,导演则采用了两条时空线索并置的叙事结构。这样做的巧妙之处在于,第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过去和现在勾连在一起,让影片有了更多的外延和内涵。尹力导演和刘恒编剧显然不满足仅仅给我讲一个五十年代劳模的故事。他们旨在讲述那个激情岁月的同时不忘关注现实,赋予这个故事更多的现实意义。两条线索并行丰富了影片的构架,使整部影片更具层次感和叙事的张力。

  第二,多重价值观并置,使影片的内涵更加丰富。过去和现在不仅仅是影片中的故事线索,因为生活在两个时空的人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种价值观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碰撞,所迸发出来的火花使得影片更具冲击力。青年一代的彷徨迷茫与王进喜的激情和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创作者巧妙而自然的将两代人的故事交叉并行,外化价值观的冲突也是戏剧冲突的一种,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叙事的张力,紧紧抓住观众。所以,纵然《铁人》中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激烈紧张的事件,但是通过叙事空间的拓展,并置的两个时空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

  第三,这样的叙事留给观众更多的空间,深层次的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影片中加入现代的元素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王进喜那个年代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他们那群工人却充满了信仰,挑战极限。如今这个时代物质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刘思成居然患上了“沙漠综合症”。为什么在那个贫穷而单调的年代人们很健康,而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人们却孤独,失语等等。外表的繁华掩饰不住内心的荒芜。在这里创作者也就点到为止,没有开始进行说教,这是聪明的做法。他把答案留给了观众,观众自然会根据影片中的种种提示来做好这道问答题。这样的叙事结构无疑使观众与创作者形成了一种互动,观众的想象也会远远超出创作者本身的寓意,正是这种时空的拓展,给影片的整体叙事增添了力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商业美学是否成功。

  三、人物的虚构:

  谈到人物,应该说是这些年主旋律电影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人物塑造总的来说经历了几个阶段的:“1990年代以前是模范人物舍己为公,集体英雄的价值最为重要,《焦裕禄》可谓代表;1990年代后是道德人物克己奉公,人伦情感的价值抬高,《孔繁森》可谓代表;21世纪之交是平民人物英雄气质,个性情感价值更为明显。” 之后,《任长霞》《张思德》等影片也都体现了让英雄人物走下神坛,把他们还原成人的创作理念。这样做的确实摒弃了以前“假大空”的说教,和人物“高大全”的固有模式。只是,电影创作需要不断的突破,时代会对创作者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影片《铁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革新。

  第一,影片中有一个瑕疵人物,就是王进喜最钟爱的徒弟刘文瑞。真实的情况确实有那么一个人因为受不了苦而半路逃跑,结果被抓了回来,遭到了批判等很严厉的处罚。但是在影片中,创作者并没有如现实一般完全的还原真实情况,而是对这个瑕疵人物注入了人性的关怀。的确,今天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跟五十年代相比,如今的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喜怒哀乐,更注重实际,讲求生活品质。所以,在当代价值观的视野里,刘文瑞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去留,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情感,有尊严,需要被尊重和肯定。他已经尽了力,但是最终没有完成任务,这不是他的错误,而是他的选择。创作者通过对这样一个人物的同情和理解,表达了更加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第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都是要表现真人真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创作者大胆的虚构了一个人物:刘思成。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创作者对当下主旋律电影固有模式的一个突破。以往的国产主旋律的电影是不允许虚构反面人物的,只允许表现真人真事。而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人物,巧妙的把过去和现在勾连起来,形成一个看上去自然和谐又充满冲突的框架。同时他所代表的当今一代跟王进喜形成鲜明对比,他的迷惘,彷徨,更好的将王进喜这个人物形象树立起来。刘思成在知道父亲是个逃兵之后,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渴望救赎,心理辅导显然已经不能起作用,究竟什么力量才能使他彻底走出沙漠综合症,找回自己呢? 在这里,创作者非常聪明的把刘文瑞的后半生做了一个省略。因为从刘思成的身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他心中的那份无法释怀的沉重。最终,刘思成终于在生命走到绝路的时候找到了真正的出路,从而重新获得精神的自由。

  如此以来,我们可以看到,《铁人》借着对瑕疵人物的全新诠释和对反面人物的虚构,为主旋律电影人物塑造开创了先河,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四、鲜明的导演风格

  提到导演风格,也许大家会先想到艺术电影,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也不会把导演风格作为主要的艺术追求。但随着这些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它的艺术风格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加入,而且艺术水准也越来越高。当主旋律电影创作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候,导演风格也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渐渐在作品中显露出来。以尹力导演为例,从影片《张思德》到《云水谣》再到《铁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导演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张思德》中没用任何华丽的浮躁,他用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以小见大的表现了人物伟大的精神,在《云水谣》中,他将海峡两岸关系的命题作文成功的做成了一部爱情电影。有了前两部作品的铺垫,到了《铁人》当中,尹力导演对自己的风格已经驾轻就熟,他把冰天雪地中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面拍的士气磅礴,而如何把英雄还原成普通人更是信手拈来。由于学习美术出身,他对整部影片色调的把握也独具匠心,眼光非常精准。他把过去拍成黑白色调,与当今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历史感。这样的鲜明的导演风格无疑为电影增添了美学价值,唤起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提醒了其他的电影创作者,不要仅仅把主旋律电影作为一个命题作文,写文章的人依然可以在这里倾注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小结:

  毫无疑问,当今国产主旋律电影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影片《铁人》无疑是一个榜样,它让我们看到主旋律电影商业美学的新动向。只有在主题、叙事和人物方面要不断的寻求突破和革新,主旋律电影才能保持它独有的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一定会深植中国电影工业之中,赢得更多的电影观众。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冯美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