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稿|周行&宋振熙:用一场“蹦迪”致敬人类新纪元开端

2020-12-09 23:50:00 江静 

艺术家周行在武汉的工作室是一个大空间,7米高,200多平。这里也是他独自一个人度过武汉疫情期间最困难的地方。

当时周行正在创作另外一件作品。没想到的是,他会在那里度过那么一段时间。他在给朋友的描述中这是一个“大棺材”。

工作室和那段时间,成为了刺激他创作的新的点。

chi5zw4B7PfENRWAto6EuqoyoXJoiKHthPg0Cfy2.jpg

HfGQ2GpqAUjA4wYR1b4u5sbchGQm9ITyfgKee3TM.jpg

展览现场

11月28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第九空间迎来了第三个实验性项目和第三位青年艺术家。由德法武汉专项文化基金和湖南省影响公益基金会共同赞助的一场Audiovisual声画交互艺术项目开启,以“We Dance Together,We Fight Together”为题,艺术家周行围绕2020年武汉疫情零距离经历展开,这个20多分钟的声画作品分为5个章节,呈现了一个生命体从种子到消亡的过程。九个电子屏幕如同九个来自未来的石碑,又仿佛是历史人类的祭祀遗迹。所有来自人们个体的现实体验,包括图像都只在冰冷的屏幕里诉说。周行运用了影像的时间性,反复强调历史带来的痛楚经验,完成了个体与“虚拟个体”超越时间的对话。

所有程序编码都由周行个人独立完成。

Tg1rlo0KcOnYkNQRRLxwbsTDcOa6y9WlLJ5dU8EI.jpg

闪烁的电子屏,很high的电音,艺术家化身DJ,有一种夜店氛围既视感。开幕酒会上,拿着酒杯的观众,靠着墙神情严肃,但是用脚尖点在地面来回摆动的脚,暴露了身处此地的内心想法。

周行绘画专业出身,从2015年转向新媒体创作。为了实现更多视觉效果,2016年自学编程,到现在已经运用自如。

“我们要不断学习,要与时俱进。”

熟悉他的朋友评价,周行比较极端,也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

相比于绘画买卖完成后就被收藏起来的结局,他更喜欢现在这种艺术形式。营造一个视觉空间,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有一个共同经验,让大家感受这件作品中从低频到高频的变化、从最早的种子开花到后面很丰富的过程。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也是他从绘画转向Audiovisual创作的主要原因。

在策展人宋振熙看来,与周行直接利落的处事风格一样,周行的创作也很直接。周行并不是那种美院毕业后一门心思在画室的人,他对抖音这些社交媒体很感兴趣,他的创作形式源于大家共同的视觉经验,很容易产生共鸣。

无论是展览本身,还是周行个人的艺术经历,都是值得探究的个例。借此展览,我们想要了解更多。展览开幕前,周行一直在调试作品,他的回答比较简洁,而策展人宋振熙给了我们更多信息。

dmdgPyn9VGO4JBCKELYECn7clS32sRRvy0D8S20K.jpg

艺术家周行在展览现场。

周行:现在是一个频率的时代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展览项目以“We Dance Together,We Fight Together”为题,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创意。

周行:这是一个数据可视化的作品。我收集了很多太空星际轨道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可视化来进行创作。

雅昌艺术网刚策展人介绍,在您作品中出现的元素,跟您疫情期间的阅读、经历有关。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周行:那段时间,全国都在发新闻,然后我就看到了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新闻。其中有一个新闻,是说一个高中生,因为从外地来武汉读书,一个人住一个房子,他得了新冠,但是又没钱看病。他特别喜欢看动漫,他就不停地看动漫,每天看七八个小时。他心里很痛苦,但是动漫给他带来了宽慰和愉悦,然后他的病也好。这个新闻是真的,他就住在华南海鲜市场旁边,他也是第一批自愈的人。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就特别感动,觉得有意思,然后在这个作品里加了一些二次元的元素在里面。

Adsq1So3MNGHLgm4HZtK7ySnI0gLwylQU4g0x9z2.jpg

展览空间中立着9块电子屏

雅昌艺术网:您当时也是一个人在工作室,您当时做了什么?

周行:我就害怕不敢出去,就害怕恐惧,对,一个人。

雅昌艺术网:电子屏幕上有花,有鱼,这也是与您当时看到的影像资料有关吗?

周行:没有。这些都是一些象征物,代表生命在播种在绽放,这些种子在全球播种,这些花代表生命在绽放,然后这些生命开始进化,然后开始探索宇宙,探索未知的世界,最后自我消亡、自我毁灭的这样一个循环。所有的生态都会有一个循环。

bpcAOx5rJx51DuLA28iEOx1XePt8SCMD0lZobUpL.jpg

Zg8xr6rma0DeEgttOM2FysJ0i43GXvnA72tyFBTK.png

《We Dance Together,We Fight Together》 作品节选

雅昌艺术网:还有类似于心电图的声音。

周行:对,因为是我对频率非常敏感。现在不再是旋律的时代,而是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或振荡的次数或周数,就是频率,声音是频率。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数字媒体比油画更吸引您的点在哪里?

周行:我觉得算法有新的可能性,然后新的媒介会产生与传统媒介更不一样的维度。比如说,在声音对身体所有感官调动的体验上,肯定和你吟诗、画一张油画,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魅力,但是不在一样的地方。

雅昌艺术网:谢谢!

ScDL8KRormA26GbsN4dtHyZJ3UXbiQNuS13KUq5j.png

展览开幕前举行的讲座现场。中为策展人宋振熙

宋振熙:用娱乐与沉浸式表达沉重话题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项目入选德法武汉专项文化基金会,您是其中推手之一。能简单介绍一下过程吗?

宋振熙:德法武汉专项文化基金会当时面向全国,针对疫情期间的艺术生态提供一个扶持。我得知这件事以后,就跟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石馆长联系。谢馆这边非常支持,把项目定在了第九空间。这是一个专门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性空间。疫情期间,我跟周行一直有联系。我原本也是武汉籍,移居到杭州。他跟我说了他在进行中的项目,我觉得很好,就定了下来,推荐给了德法武汉专项文化基金。结果就被选上了。

这个项目对于艺术馆和艺术家来说都很有意义。对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来说,持续推出年轻艺术家的最新项目,延续了这个空间的意义;对于周行来说,能够让他保持一个持续创作的脉络,作为一个武汉籍的艺术家,在疫情之后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雅昌艺术网:德法专项艺术基金当时收到了200多个项目,只有8个入选。您觉得,周行项目能够被选上,有哪些优势?

宋振熙:我觉得有三点。第一,周行的个人创作能力,这是前提条件。第二,周行是武汉疫情的亲历者,这是义务。第三,与他的创作媒介有关。 新媒体和短视频都是当下年轻人喜欢和关切的话题。在这个项目里,科技与艺术、新媒体与艺术,这些关系的存在,让这个项目会很占优势。

pzKs2YSz4OPE0PmFvjhO1kPOyD71Tn7Y6NngrthC.jpg

空间设计概念图  展厅里九个led屏幕如同九个来自未来的石碑

雅昌艺术网:您在这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宋振熙:这个项目是一个个人性项目。从策展人的角度来说,艺术家要做的事情是比较开放性的,我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交给艺术家。而我会为他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空间上的一些协调,设备上的组织,在空间的创意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将他想要表达的项目意义提炼出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提炼是需要一些文字工作的,我们进行一些提炼,帮助他把想要说的东西说出来。

雅昌艺术网:刚才您提到了一些提炼工作,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宋振熙:首先,周行作为新媒体艺术家,他有自己关切的趣味和话题。他一直对抖音、网红类视频这些社交媒介是有个人兴趣的。他其实是以这些非常社交化的媒材,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图像,作为创作语言进行创作。疫情之后,他作为疫情的亲历者,他这次展览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在疫情期间支持他度过艰难时期的东西,包括朋友们的慰问、那段时间阅读的视频和影像、周遭的声音等等,然后他把这些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故事。

乍一看,这个故事是带有一种狂欢性质的,就像展览项目的名字一样,dance together。但是,在这种狂欢的背后,我们在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是一群孤立的个体,在那段时间一直处于一个非常沉重的状态。在很high的音乐声中,空间里的9个电子屏变成了9个纪念碑式的立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在大信息化的时代里,这是人类新纪元的开端。在人类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起让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事情。所以,他的作品话题非常沉重,表现形式又是非常娱乐化。

NlaaaMFwi9qsGjzjyp8PvMt6mjksVnVErdYvy7FY.jpg

展览现场。屏幕上的所有后台代码,都是由艺术家独立完成

雅昌艺术网:这让我想到了,您在开幕前的讲座里谈到了新媒体创作中一个特点,轻浮与沉重的矛盾性。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沉重的话题,您如何评价?

宋振熙:我们观察一个艺术家,要先了解他的趣味性和创作方式。周行这个项目,初看好像和疫情没什么关系。但是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在逻辑上都是关系的。他有自己的创作经验,他要用自己熟悉的趣味性的方式做出来。这是比较适合当下年轻人的状态的。

现在的90后、00后,对于屏幕化的世界、娱乐化的东西是无法抗拒的。如果我们撇开一些娱乐化和沉浸式的方式,而直接以沉重的语言和缜密的逻辑去表达,可能会遭到他们的抗拒。这种抗拒不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周遭经验被塑造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能够顺利将他们带入到这种话题里,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加直观些。

雅昌艺术网:那就说,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已经把问题自我消化了,换成了一种他熟悉、观众也容易接受的方式。

宋振熙:对。所以,我的工作其实是要把艺术家一些感官性的经验和情绪化的东西梳理出来,让它们更加清晰,这时候艺术家会发现,自己要什么东西。

TRXRv96833GgA3590yVQSagUSD0oStcIp2uokWBi.png

《DSC00297》,十日谈  周行,2020,天津 oct Ivy art

雅昌艺术网:您这是第二次与周行合作。在您看来,周行身上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质?

宋振熙:周行的创作比较直接,包括他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很直接;然后他的作品非常准确。他想说什么,能够通过作品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再来,他是从绘画转为新媒体的艺术家,两种不同的媒介,包括直接艺术和间接艺术在他身上都有体现。这种独特经历是很多新媒体艺术家不具备的。

雅昌艺术网:这种经历,带给他艺术方面有会有哪些不同?

宋振熙:我们可以看到,周行是把屏幕作为一个画布,各种素材包括影像、图像和声音在里面形成了一个拼贴关系。其实还是一个平面的视觉组合。这时候,真正好的、对绘画有理解的艺术家,对视觉艺术有经验的艺术家就会很占优势。作品里有一定的绘画感知逻辑。这种东西就是潜意识下的。

YZIuunaFiQypUjGRU6kE2KXR57keCmZMB4WrxM6O.jpg

雅昌艺术网:现在跨媒创作在青年艺术家这一代很常见。您作为美院的一份子,在您看来,这个趋势对于美院教育方式会有哪些启示?

宋振熙:在大的学院教育背景下,有几个问题一直存在,第一个就是“艺术可不可以教?”有观点觉得不可教,艺术完全是自发,经验和感受力没法传授;有的人说可以教,因为艺术有方法论有逻辑。我觉得,在周行身上,他的经历更支持第一种“不可教”的概念。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传授经验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在面对一个生活中有感受的素材,我们如何去提取?至于是用绘画还是雕塑还是新媒体,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如何运用经验去面对素材、形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获得了哪些经验。

学院老师在面对当下这些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艺术创作,是很吃亏的。那老师的优势是什么?他们在长脉络的创作中积攒了丰富经验,可以分享经验,告诉学生们如何去感受和提炼。至于学生如何运用这个时代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周行从绘画到新媒体之前,他在学院的学习中肯定以经验的方式学到了某些东西。

所以,对于学院来说,我觉得未来更需要是经验是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类的传播。这样才能刺激学生更好的去面对世界、面对艺术。不管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文化,在未来一定是打破边界性的、跨界式的,而不是简单的分类,我油画毕业就画油画,雕塑毕业就只能干雕塑。绝对不是这个概念。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