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的水墨表达
2020-12-11 17:44:09 松美术馆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正在松美术馆开展中,展览汇集了不同年代的45位/组艺术家的94件精选作品,为大家呈现20世纪各时期和阶段的中国艺术风貌。其中一层3号厅正在展出艺术家刘庆和的《石舫》,《红尘》与《艺术北京》3件作品。
松美术馆展览现场,摄影:Dai Ruoying
20世纪的现代中国,社会和时代都在变革转型,人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本质上也就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以面向未来——这是一个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重要的时代命题。
以刘庆和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所开启的水墨绘画,从传统中汲取经验,再用一种当代的视角来观看我们当下的生活,从宏大叙事集体无意识的使命感中将自己摘出来,重新睁开眼睛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个体。
刘庆和,《红尘》,纸本水墨,55cm×65cm,2019年,松美术馆在展
1987年,刘庆和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时代学习的是民间美术,在研究生阶段才转入中国画系学习。这或许是他作品中那种单纯绘画性痕迹的来源。民间美术专业当时的训练是以连环画为主,从而和正统的写意人物形成了区别,这些早年的教育,造就了刘庆和的两个特点,一是他对于线条塑造(笔)的偏爱,另一个是他对于“皮纸”的长期使用。“多用皮纸,是为了削减那种有意炫耀的水墨表现技法。”刘庆和语。
刘庆和的创作有一个不同于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即强调画面中的“塑造”而不是盲目追求墨的随机性。在他的画面中,形象塑造是线条、墨与色彩综合运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刻意钝化水墨的随机性,从而为画面的控制性赢得空间。
刘庆和,《理想》,纸本彩墨,55cm×65cm,2019年
皮纸的使用,使得水墨和色彩在粗纤维皮纸上有节制的随意性,是刘庆和画面的一个主要特征和趣味,也突显着他在水墨画领域的特色。但是艺术家在对无意义的日常生活的描绘、对于受摄影影响的“非完整性”构图等方面却和油画领域的新生代艺术家有着某种气质上的暗和。而这种暗和几乎伴随着他随后二十年的创作,成为他区别与其他水墨领域的艺术家一个核心特点。
刘庆和,《艺术北京》,纸本水墨,51cm×69cm,2014年,松美术馆在展
值得关注的是,刘庆和的作品描述的不是情节、不是事件,而是生活中有意和无意的瞬间。和写意人物画脱胎而来的文人画相比,他的特点在于,其叙事的意象不在于日常生活的物体,而在于和当代社会相关的行为。
尽管刘庆和所采用的艺术媒介主要是水墨(也有部分雕塑、装置、板画形式作品),但他的关注焦点和创作题材都是现实都市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他所表达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显表情主要是现实生活场景中人的生活欲望、消费时尚的精神状态。他所努力表达的人与社会关系的场景,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的生命脆弱性的关照以及对亲情、友情、爱情价值的文化向往。
(横屏阅览作品细节↓)
刘庆和,《石舫》,纸本水墨,160cm×368cm,2020年,松美术馆在展
对于刘庆和来说,所谓当代的体现形式,在他的创作中不是抽象水墨,不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图式,也不是那些对现实生活中蝇营狗苟的大惊小怪。他的作品始终表达出对于现代生活的思考和焦虑。这种思考,使得他的作品从超越了文人画对于现实的无力感和逃避感,造就了一种当代知识分子的具体的精神图像。
刘庆和,《团城》,纸本水墨,55cm×65cm,2019
(责任编辑:任建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