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一段注定的情缘——岜沙记忆
2020-12-17 17:22:32 伟子
徐明,1967年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方画院院长,现居广东中山、职业画家。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古元美术馆、德胜美术馆、日本东京太明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油画作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说起岜沙,是一场结缘的故事。儿时父母因工作的原因,把我托付到外婆家,当时是西南交通大建设的时期,外公是公路建设者中的一员。321国道于1956年通车,贵州从江县是321国道的途经点。岜沙村寨距县城7.5公里,是国道沿途的一个村子。
记忆里的岜沙苗寨神秘的轮廓总在泥土飞扬中若隐若现,印象中那些身着黑衣服的人群,也许是因语言不通,所以没见前辈们多与他们交流,因此显得更加神秘,即使偶遇也只是相互好奇地观察对方。
偶尔听外公他们谈起岜沙苗子又醉倒在公路旁的趣事,因为他们十分好酒,所以常带上一些农产品到县城赶集换酒喝,往往还没回到寨子里就已醉倒在途中,等什么时候酒醒了再爬起来回家。所以记忆中他们是一群不可理喻的人群。
我回城上学后这段记忆一直保存在脑海里。后来因热爱上绘画,老师教导画家应该描绘最朴实最具特色的事物,才重新打开这段记忆。岜沙的苗语意思是“树木茂盛的山坡”,信奉“生死一棵树”,这种意喻已是超当代的意识。传说岜沙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因为战事被迫迁徙的一支部落(九黎部的一支,史记里也没有明确记载)。
从江岜汉苗人的装束颇有特点,特别是头顶盘起的标志性的发髻,鬓髻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男性发式,不论曾经历了什么,能被传承至今应该有它的精神之道。
我接触岜沙题材应是一份注定的工作,除了儿时的好奇和记忆,更多是现在的理解和记录。要想走近他们,就与他们一起游戏和喝酒。在共处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他们那份朴实而单纯的快乐,对大自然的虔诚与敬畏。他们坚守着前人的训导,在与自然共处的法则中,也会友善地包容和接纳现代。
斗木牛布面油画 200×240cm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斗木牛 局部
斗木牛 局部
斗木牛 局部
生活需要发现才能自足,在领悟的过程中去接纳。苗族人除了继承前人的传统与信念,更在游戏中获取智慧。我的作品力争表达岜沙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比如,农闲时期“斗木牛”,也是源于一种古老的游戏。牛与人相互依存,借木牛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们在现实的环境中有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画面刻意加强一种戏剧效果,让和谐的暖光普照着大地,同时也洒落在苗族人的脸庞上。
笙声回荡 布面油画 194×160cm 2020年
笙声回荡 局部
笙声回荡 局部
笙声回荡 局部
苗族人的主要乐器芦笙似乎吹起了他们的生活节奏。芦笙传出的轰轰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回应着天地之间的和谐景象。高耸的芦笙就如与大自然对话的工具,用声音与之相互交流。一群看起来跟泥巴浑然天成的人们正在举行仪式。
汉子 布面油画 180×150cm 2012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汉子 局部
汉子 局部
《汉子》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曾经在北京当过兵,与汉人交流还刻意操着京腔的退伍军人。不论曾走过多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他本该的归宿。本体就是他们自在的理由。人与自然的相互包容,与泥土的互动,使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与从容。可以感受到来自他内心的幸福和安详,子承父业,传承的是信念与精神,驱动着内心的世界。作品力争去刻画人物内心状态,父子脸上露出的泰然表情是源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强大是源于内心坚定的信仰,与坦荡的胸怀接纳着万物,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溢出幸福感。总之岜沙情缘是注定的,我的绘画愿与他们的心跳共舞......
自在之一 布面油画 50×50cm 2018年
自在之二 布面油画 50×50cm 2018年
自在之三 布面油画 50×50cm 2018年
自在之四 布面油画 50×50cm 2018年
自在之五 布面油画 50×50cm 2018年
《美术档案》是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当代画家》组委会主办,先后由四川美术出版社与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油画系列丛书。本书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对当代油画进行梳理,记录对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油画家与油画作品,并配合全方位的访谈再现艺术家的探索历程。
创刊十年以来,《美术档案》主办、协办了多届全国油画名家写生、采风、展览、交流活动,致力于艺术资源的全面整合。未来《美术档案》将一如既往地以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拓展、推动艺术+的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