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严家宽 ||《远航》创作散记

2020-12-19 00:00:00 未知

  一、选题

远航,是画中国**舰船出海航行。这个题材十几年前我画过,今天画,也算是命题创作了。舰船的主要材质是钢铁,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厂是1890年12月23日奠基的汉阳钢铁厂,1978年宝钢建立,2020年中国宝武钢铁绵延赓续130年,产能规模登世界之巅,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建造就选用了宝钢的特钢。《远航》是为宝武钢铁集团而作。所以,钢铁、中**舰、大海,这三个要素是我这幅画所要表述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5b2e84bc64f709df9406b708517df62f.jpg

  二、构图

  在一片汪洋大海中,破浪远航的中国**航母编队,是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和强大的人民**的最好亮相,威严霸气,盛世雄风。我选择了从高空俯瞰的视角,画中只画了六条舰船。其中,主要的是17号山东舰航母,还有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左上),***和***,正在开足动力,进行一次保卫祖国的伟大航程。构图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航母出海编队的规律,不可以随意排列。好在我曾经在**服役,现在身边还有很多**的朋友交流,基本上不会犯错。构图中还要讲究中国画的起、承、转、合,船的大小、远近,定位讲主宾关系,我用的还是散点透视,让读者感受到的是身临其境的很写实的视觉效果。

  三、技法1、怎么画舰船?

  因为题材的限制,我必须很写实的画出中国国产的山东号航母,不是辽宁号,更不是外国的。船舷上标有“17”,其造型设计和甲板上的飞机,塔台上的**等等,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我还是用的重彩写意画技法,用笔的线条还是写意的,如下图,是古法用笔,线是写出来的,不是工笔画的线。

  为什么在这里要讲清楚呢?因为这是我在这个领域的一个突破,也是创新。中国画家要把船画得很写实、很严谨,特别是国产航母的威严和形神兼备的表述。工笔基本上达不到,写意也易走形,我是要把形和神做到完美的结合,所以是有了突破。其中,墨中藏有重彩,如画了墨线后,还用了很浓的胭脂、花青、三绿、藤黄等色,使暗部色彩更加丰富,表达航行在千顷碧波的大洋之中的国之重器在阳光灿烂下所向披靡。

  前人画船,多画木船、破船,我这画的是特殊钢造的钢铁大船。所以,表达钢铁质感也是中国画的一道难题。我以前画山石时,讲过石头要画的敲得响,画钢铁,更要有硬度、力度,加大黑白对比度,要在中国画薄薄的生宣纸上建造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25879097310c59d9801fb3d285581596.jpg

  2、怎么画海?

  我画海也是历时数年了,与海洋打交道更多。《远航》所选的海洋为南中国海,这片海域在中国南沙群岛和东南亚至太平洋海域,特点是海水深,风浪大,水域面积辽阔。因为中国画是用线造型,海洋的表述是线的排列组合,而线的排序是极为复杂的,要知道海浪的规律,还要玩笔墨挥洒自如的写意感,每一笔中,还有一种作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是《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浪漫,是人民**威猛无敌的宏伟气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5d931406d465645973bd5d34d3d65142.jpg

  所以,大海、海水,是站在千米上空看海、看水,要气势博大,既排山倒海,又万里碧波,有粼粼波光,其用笔也是有粗细、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的多变转折状态。尽量做到没有一条相同的线,每一笔杀进纸中,方可表现汪洋的深度。由于我画海水已经很熟练,所以观众会认为我画那么多繁杂的线会很累,但实际上很放松、很快速,也很随意。画水最难的是要控制积墨积色的程度,自己编一个最佳程序,否则就画僵了或者是画死了。这也是黄宾虹讲的积墨法要留有画眼,海水的波光正好给我营造了无数个画眼。当然,艺术的表达方式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坚持的一直都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这幅《远航》追求的是远看具象,近看笔墨,在乱与不乱之间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2e5c19d2c34a6c9565c42642bd8dadb0.jpg

  3、怎么画色彩?

  传统中国画讲究留白,古代中国画家也画很精美的大海,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我画海,力求在千百年传统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传统中最重要的是用线条勾勒海水的巨浪和波涛,一层层往后推,有白描,有施青绿重彩。我的创新是把西方油画中的印象派画家的施色元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笔墨,具体来说,印象派画家画海是用面表达的,每一个块面中有形和色,无数个小的面织成大的形和色彩关系,我是用中国画毛笔蘸墨和色,把线和面结合在一起,一次性地表现出来。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中国画家近百年来都在探索中西结合的路子,如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李可染、吴冠中等人。我在尊敬这些前辈的同时,也想找出一些遗憾和需要补充的元素,如徐悲鸿仅仅是初步探路;林凤眠偏重在水粉;李可染偏重在素描关系上;吴冠中偏重在构成,传统笔墨丢多了些……艺无止境,前人留给我们继续探寻的路还有很多。

  我这幅画把握了蓝色的主调,其中还有很多复杂的色彩,如海水,上面(远处)淡,往下(前面)渐浓,又因为挤出了舰船(黑白)的对比强烈。所以,船和浪花很亮,海水很深,多变且美,似有艳阳高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破浪前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巨龙正在腾飞远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b8da40ac43992a148e221d1685685771.jpg

  后记:我近年画海多一些,很多朋友鼓励我,叫我多画海。可能是他们看到当代中国画家有很多人在抢登山水画那个大山头,本人能力有限,只想分山水画里水中的海水一杯,并且已经在背水一战。与海相关的绘画题材很多,世界上早就有海洋画家,中国历代画家画海也有很多名垂史册,我现在的感受是,地球上海洋面积最大,风景线最长,景点最多、最美。我们碰上了好时机,可以坐高铁去海滩度假,坐飞机去世界各地的海岸观光,用无人机在海岸航拍,笔墨当随时代,我要尽量努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