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浓艳的乾隆胭脂紫盖碗

2018-05-03 21:02:26 未知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故又称洋红。古人对颜色的命名是非常形象和科学的。由于此色极像女人涂抹嘴唇的胭脂,十分娇艳迷人。最早是作为珐琅彩颜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时开始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它是一种低温釉,在烧成的白瓷器上用吹釉工艺将含金的红釉吹上去,然后再在800℃左右低温中烧制成功。由于含金量的多寡,造成呈色的浓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故有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之分,当然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沉,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故胭脂色的单色釉瓷器只能烧制小件的。

  此盖碗高7.5厘米(连盖),口径9厘米,内外皆施红艳而又凝重的金红釉,盖沿和口沿露出一圈白白的灯草边,将器身映衬得分外浓烈和妖娆。有俗语道:“红得发紫”。这可能就是对此胭脂紫盖碗的绝妙写照。盖碗的造型为撇口收腹、隆盖小足,轮廓线条端庄优美,整器小巧玲珑,犹如一丰满而多姿的少妇,不仅娇美而且成熟。碗口远大于盖的直径,盖形隆起较高,而盖钮却较低矮,这都是清早期盖碗的特征。盖钮上和碗底里都书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青花款,且呈蓝黑色,书写娴熟自然。根据耿宝昌先生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所载:胭脂紫釉的盖碗仅乾隆、嘉庆两朝才有。因笔者所藏盖碗有款,故非乾隆朝遗物莫属!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