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数字时代的艺术

2020-12-22 16:34:28 孙振华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数字时代的艺术》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前不久,一个雕塑家既兴奋,又不无担心地对我说,一位华裔科学家,曾是美国3D打印技术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已经来北京创业了,他将会在中国全面推广运用3D打印技术,降低打印成本,他担心,中国写实雕塑的末日就要到了。

如果视觉真实是写实雕塑的基本要求,那么,3D打印可以对一个人的数据进行扫描,然后用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将这个人的立体形象打印出来,科学技术发展到了这种程度,雕塑家的写实造型能力的训练还有意义吗?

这种担心让我想起当年摄影技术出现之后,绘画界所经历的恐慌情绪,当时也有绘画即将被摄影取代,绘画的时代即将终结等等悲观的说法。

如果以绘画的发展来推断写实雕塑的未来,这位雕塑家的说法未免过于悲观了。当年,摄影带给绘画的冲击尽管很大,但是最终并没有成为一种取代关系。摄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后来者,它的崛起反而激起了绘画的危机意识,为绘画带来了正能量。

摄影的“逼真”效果,产生了一种倒逼效应,反而刺激了人的手工绘制的能力的提升,出现了照相写实的绘画;另外,它还推动了绘画的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表现型的,非写实的绘画样式;再者,摄影机的观看方式还带给了画家许多灵感,例如借用模糊镜头、俯视镜头、面部特写等等,丰富了绘画效果。

湖北画家冷军,在国内艺术家中以超级写实而闻名,他的作品咋一看像是摄影,但细看,实际已经超过了照片所能给人的视觉真实感,他用手工弥补了许多连摄影也顾及不到的地方。令人惊讶的是,冷军从小就高度近视,他画人物身上的毛衣,那种细毛绒绒的效果让一般画画的人无法想象,这是怎么画出来的?他解释,这种效果不是只凭视力画的,而是凭内心的感觉来画的,就像有些微雕作品是雕刻家靠内心感觉来雕刻的一样。

3D打印实际上已经开始在雕塑中尝试运用了,例如雕塑小稿的放大,用3D打印技术协助完成,即准确,又快速。只是,目前国内雕塑界所运用的3D打印技术上还不够完善,成本也比较高,如果将来技术进步了,将会出现专门针对雕塑造型的高水准3D打印机,那时候一定会给雕塑家带来方便。

当然,指望用3D打印技术来取代写实雕塑恐怕不可能,原因在于,艺术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艺术家的个人化的情感和体验是很难被机器所模拟的,否则,艺术的存在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机器也能制造出情感,那也只是程序设计者所给与的。

面对数字技术对艺术的介入,有人对不屑一顾,漠不关心,这实际上是一种“鸵鸟态度”;有些人呢,则仍然沿用传统的艺术思维的眼光,认为数字艺术不三不四,不具有“学术性”、“纯粹性”、“规范性”,对它们有一种偏见;还有人愿意讨论数字艺术,但是它们还没有消化,有点生吞活剥,削足适履……

以上这些态度似乎都不足取。数字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可避免,迎接和研究新技术,并将它转化、运用到艺术中,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手段,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如果追溯既往,一部人类的艺术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在人类艺术史的背后,蕴藏着的是一部技术史。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