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禅的味道--读法宗长老的书法

2021-08-13 00:00:00 陆一飞 

  今天,是当代百寿高僧法宗大师示寂一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同来缅怀这位爱国高僧。

  禅墨大师法宗长老

  法宗长老105岁了,看着长老的字,心里就觉得温暖。

  长老很少写字,102、103岁时写得稍多一些。

  百岁前的字迹,清正规矩,得道修行人的气息从字里款款流出。

6JR8XtTr1CVF6Gd0ioWK9Ty8oRzTIK7YstplGKvv.jpg

法宗长老103岁留影

  百岁前的法宗长老,弘法足迹遍布全球,99岁时从香港鹿野苑回归南京,常住栖霞寺。为东堂长老、栖霞法主。

  长老1917年丁巳四月十七生于江苏泰州,12岁在报本寺依雪烦上人披剃出家,17岁受戒于泰州光孝寺,就学光孝佛学院,次年至金陵佛学院深造,年20至金山江天禅寺参学,23岁东渡日本,于黄檗山万福寺参禅,四年后回国至焦山佛学院任教。

  1947年长老任栖霞寺监院。

  1949年前往香港,曾创栖霞分院。

  1974年在栖霞香港鹿野苑升座,明常长老为之挂珠、送座。

y9Jud46qbIXRiCA2H9XEo9GqFnqdQOAU9UoCBbaE.jpg

  1974年法宗和尚於香港荃湾鹿野苑升座,明常长老送座

  1980年移锡夏威夷。

  1992年往澳大利亚创观音寺,成为南半球弘扬佛法的著名道场。

  2007年回南京传法。

  近百岁之龄,回归栖霞,为栖霞山法主和尚。

  2016年以百岁高龄在南京举行临济宗传法大典……

  《南山鸿庆-法宗长老104岁寿庆纪念》由中华禅墨研究会编选出版。

  《南山北斗集--107岁乘清长老和104岁法宗长老的合集》由中华禅墨研究会编选出版。

  2019年1月5日法宗长老事迹馆在南京普光寺开馆。

Ygo5DP8CgkW3qbD1RZaGnZEz8ReQyD4A5z24oMCy.jpg

法宗长老身披紫金袈裟留影

  “渡香海、赴南天、踏破芒鞋因报本,

  寿期颐、扶筑杖、奉持法乳返栖霞。”

  这幅对联写明了长老一生行迹。

2VuDpvPdXGze5yAj3jRcqwE8cdDIQlvVkh8m4pjm.jpg

《南山鸿庆集》

SxEapeZqffXmkKGHOujjmPaG4MdJ3N4DRdE9MvTZ.jpg

《南山鸿庆集》

oWfpGtu0ObDC9KSE5EoLBq97HDHq91HV2CgTFjs5.jpg

《南山北斗集》

  栖霞寺东堂的颐养岁月,平静安详、和风一堂。长老平平淡淡中待人接物,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应有的尊严。得见长老的人们,也无不感受到亲切、信心和力量。

  百岁后的法宗长老,依然很少写字,可能是修道人觉得,“无用”便不为。

  一次偶然中,我看到了长老的一幅题字,字不大,却高古简淡又骨力洞达,迥异于世间寻常笔墨,想起古人说的上等书迹:“如锥画沙、屋漏痕。”不就是这样的吗?

NvvAfoo2e0hxJxasX5rU3v66GMSyfMa9YNsFwhiE.jpg

法宗长老作品·南无佛无量寿

  于是,觉得很惊奇,惊奇一个疏于笔墨的百岁老和尚笔下怎么会出现这般境象?颤颤巍巍之间的点画,怎么会那样地撼人心、摄魂魄……于是认真地来到栖霞寺,认真地拉上玄印法师来见长老。

  相逢。说明来意,并向长老求字。

  长老说:很久很久没有写字了,不写了吧。

  长老的笑容能一下子熔化我们的贪心,却熔化不了我请字的坚持……

J7eqxmnHimXmBYlfiAXRE9KQt13UJ9eT53SgCOn2.jpg

法宗长老作品·佛缘

  长老好无奈,说:“那就写一张吧。”

  于是,我们扶着长老来到东屋,勉强找到一枝旧毛笔,一点残墨。那天,长老为我写了“灵山未散”,为玄印师写的是“清净地”。

  这时的字,浑然找不到百岁前的模样,积点成线中古润、清凉又灵动。看着墨迹未干的那二幅字,觉得长老的字是透明的,尘根脱尽之后,字间弥漫着高贵和宝气。笔拙拙的、线沙沙的,绵厚、饱满,本地风光、本来面目觌面相呈。

  这古丽多姿的字迹,如天边的晚霞,弥散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动人,敲打着我的内心。这时的字迹和百岁前所写的居然有这么大的差异,是难得动笔的缘故还是……真是猜不透,参不透啊……

  写过字,长老可爱地说:“我这里什么都没有……”

  过了一段日子,我再来东堂时,对长老说:您要多动笔写字。长老依然可爱地说:“我这里什么都没有……”

  于是,他说没有纸,我马上捧出一卷宣纸,他说没有墨,我送上墨汁瓶,他说没有印,我递上早已刻好的“法宗之印”,他说没有印色油(老人家管印泥叫印色油),我瞬间递上印泥,还有写字专用的小毡毯……这下,长老没辄了,笑着摇头又摇头。

gMi2lVsXABKd8JaEah0D4DivTRsGR8acXsV5zZZM.jpg

法宗长老作品·净土

  这些大长老们一生以修行为本分,法外无法,心无旁骛,本来无心写字。可是,他们的字实在就是他们的境界,更是他们的心,写的不是字,是他们来时的路。

  脱尽繁华后的人间真色,在他们踏踏实实的一点一画中流淌,一真一切真,人间的珍贵莫过于此了。

  《山庵雨--用毛笔记录生活的乘清长老》,这是2017年夏天,我去四川拍摄另一位百岁老和尚乘清长老的纪录片。成片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更多人了解到这位长老的本朴生活。“万里河山,真谛不忘”,临行前,乘清长老对我的言教常常在耳边回荡。

  一周之内,我依止了乘清、法宗这二位还健在人间的百岁高僧,心中的幸福无以言说,他们二位都是大修行人,又都是当世禅墨的大成就者,他们的字,是“看得见的佛法”,亲近过他们,参他们的笔墨,才有可能去领略什么是禅墨。

7Y0BwpHjLBMfEuUSALMQsCUhWT4yLh4wdZJ3A6T7.jpg

由中华禅墨研究会编选出版--《南山鸿庆-法宗长老104岁寿庆纪念》

7nXQ9rH4hlYftzc1tkLSPGPZxhZCF2pU8ymvD0gY.jpg

由中华禅墨研究会编选出版--《南山北斗集--107岁乘清长老和104岁法宗长老的合集》

  之后,二位百岁长老真诚的交往,惺惺相惜、互崇互敬,成为人间美谈。一墨真如,一墨传心,亲历了这份美好,如果不把它传播出去,我们更是罪人。

aPe7weK0QgBvcWD3DN9tapE76ghLaOGgIpW8FAs3.jpg

法宗长老作品·福康

  法宗长老很多重要的作品大都是在103岁至104岁间写成的,如《南无佛无量寿》、《净土》、《乾坤容我闲》、《中华禅墨馆》。长老的字一直在变化中,一纸一境,一字一境,一笔一境,变化得让人无法琢磨,只能追随着他的点划、追随着他的字迹去向往这世间至尊的朴素和高贵。

6OXYYvCdDVTyZtnyOlHMaTEzdTNFTTpf51psNs6l.jpg

法宗长老作品·春风十里

  103岁时的法宗长老,这时候的字,由一二年前的枯峻简淡而至中实饱满,并且越来越感觉到干净,干净到如昆刀切玉,却了无丝毫的寒气。暖暖的、鼓鼓的,一切说书法的词汇来描绘这种质状,似乎都不妥当。难道,此情此景只能用“禅的味道”来注释吗?

  “无机曲漫弹”,心自由了,笔墨也就随波流淌,又可以变幻出一切的可能。无机生境可是比“大匠造境”更加自由自在、不遮不掩。

aUYRKUQre74e8sFOX2KOe8ijJ20sFkC1NXXnPwFj.jpg

法宗长老作品·圆通

  法宗长老的字是会呼吸的,“圆通”二字,酣畅笔墨,他的字,根基在楷书,百岁后,守了一辈子的楷法化在了隐约之间,积点成线的韵致在长老用笔的颤巍中达到了极致。“圆”字以侧势取姿,“圆”和“通”二字有大块面的留白,“中空为用”让这二个字饱满中透着空灵,这无字处是字的眼睛。大疏大密中能听见这位一百多岁老人笔尖触纸时“沙沙”的声音吗?

  “般若海”也是长老103岁时所书,“般”字稚拙、顽皮,“若”字如广袖拂拂,飘然欲仙,长长的一撇,那么疏朗,如赤壁岸边邀月中的苏东坡,凭虚御风。

  “海”是通篇字眼,三点水果断干净,没有一丝犹豫,“每”的部分更是斩钉截铁般的肯定,一个重重的“折叉股”,深藏内心的傲骨和尊严在这万毫齐力的一刹那,蹈海翻江。

oFAzouUvglhYarvn6fqWW7ieQhN3VQ9HYDDXuhmt.jpg

  法宗长老作品·般若海

  103岁的老人,笔迹的运用可以看到每一点每一画的瞬间变化,起笔时的绵柔到此时已经切断乾坤,不顾前境,哪管后来!

  “海”字的最后一“钩”又如定海神针般地回旋和包容,这磊磊落落中,包含着多大的气量和胸怀?

  “一直心”三个字,以拙朴取胜,行笔的起收周祥有度,“一”字一波三折,可以看到长老书写时的悠扬和舒展,“直”字鼓鼓的,憨态可掬却绝不会拖泥带水。

9UaakIZDHlZmjk6GMp2sYA8OSTPJRzszSrWhJdWB.jpg

法宗长老作品·一直心

  “无住庵前境界新”,法宗长老近年来的书迹,线质会这般迷人,干净又宽博,一个“心”字如山花烂漫中的召唤。心花开了,长老这时的字迹,是有表情的,是顾盼的情致,是诗,是禅,是东山月,是无弦琴。

3rqzJJmcpvaubRvBlwIainzFeuP54zH8rVyPU3Lc.jpg

法宗长老作品·中华禅墨馆

  长老无意中的挥毫,他的字成了当代禅墨的高标,成了汇通大道的印记,可是,长老实在是无心于书,写字纯粹是晚岁应景,没有“笔成冢”,也没有“墨成池”,留在这世上仅有的几张字,也许长老写过后早已忘记。

  无心恰恰,恰恰无心,一百多岁后的法宗长老,心性更似婴孩,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顽皮,哪怕在医院里疗养,也成了他的“游戏三味”。

FqiyW6paAFlLf4WS1DxovOT3fQCQF8ClrBUQjAvu.jpg

  但是,长老无意中的书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朴”和“内美”的真模样,也许将来,我们能记住长老的除了这几张字,还有的是彼此真心对视后的欢颜。

​2019年2月28日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