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蛙声十里出山泉"
2023-02-01 14:03:17 完达山人王玉
浅谈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之名作
(学术研讨篇)
文/完達山人王玉
历史记载:《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于1951年为老舍先生画的水墨画;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该画描绘了在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活泼地戏水玩耍的情景;该画是齐白石对蝌蚪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表现。
通过上面这一段的历史记载,从中我们可从看出这里面有几个用词都是不咐合小蝌蚪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①,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
②,六只小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
③,活泼地戏水玩耍着的情景。
④,尤其是说该画是齐白石对蝌蚪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表现。
如果说齐白石对画虾是千锤百炼,那还是比较客观,比较靠谱倒是能让人信服。
以上文字是在(百度)里描写此作的关键词;百度的资料肯定也是有的美术理论家给提供的资料。
老舍先生为齐白石出的命题画并没有错,或许是老舍先生就是想要看看齐白石会是怎么来创作这幅命题画的。
作者完達山人王玉简介:
一九四六年生于黑龙江省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燕山文化中心书画院名誉院長
北京燕山画派疙瘩皴研究会会長现代水墨画新技法〈疙瘩皴〉技法创始人
在没有谈齐白石老先生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名画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齐老所绘制的纯水墨的虾;(注:这幅画是他老人家为朋友画的,并题有上款。
这幅精品力作的水平之高,不论是从立意,构图布局,笔墨技巧和趣味,都要比"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高出不知得有多少倍,简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尽管右下角最下面的那只虾从结构上看有些含糊,多多少少有一点点透视问题,但确不太影响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
齐老的纯水墨的虾,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艺术杰作,已经达到了后世无法超越的高度。
但是同样是齐老的墨虾,下面这两幅就不是太尽人意;有的是构图欠缺,有的是笔墨韵味不太理想。
总之从中可以看出,同样是同一位名家之作也会有天地之差的。从而说明一个现实问题,一位名家所创作的作品一律按平方尺论价是该有多么地不公平,多么地不合理!
下图不仅构图很不理想,而且水墨的韵味和透明度也是不太讲究。
此图墨色没有微妙的变化,更没有节奏感。凡是没有节奏感的作品大都不会太感人。
从齐白石老先生的大部分画作当中就能看的出来,实际上齐白石一生的作品中并没见有太大尺寸,大的宏篇巨制的传世佳作。
他并没有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及黄公望,倪云林,張择端,徐文長等大师们所创作的宏篇巨制历史画卷那么震撼人心和触及人们的灵魂。
这可能与他老人家主要是以卖画为生有关,并且大都是画些雅俗共赏的题材,其中小情小调的趣味性的作品居多;甚至连老鼠偷油和苍蝇都可以入画。
虽然其作品即好卖又咐名大众审美之口味,但是确看不岀有大的历史担当,大的格局,大的家国情怀和史命感。
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只是为了卖画讨生活而已。
情调和趣味只能给人于暂短的愉悦和玩味,并没有更多的社会教化和育人触及灵魂之功能。
尽管他老人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和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美好声誉,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创作岀大幅的宏篇巨制的传世佳作留给后人借鉴和深入思考。
下面咱们回归正题,全面系统地来剖析这幅齐老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当今这幅画被众多美术理论家称之为齐白石老先生最佳的一幅山水画,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幅传世名画,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浮浅的认识。
希望众多高人,名人雅士多多指教!
下面我就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加以详尽的研讨之我见:
齐白石老先生自己曾说过:我的篆刻第一,书法第二,诗词第三,画为第四。而众多理论家又都称之齐白石的山水画要比其它的画种高级的多,其理由是齐白石的山水画比较少,物以稀为贵!
尤其是特别推崇"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
下面谈一下对此作的之我见:
题目与画面自相矛盾如下:
①,画面上的蝌蚪这么小它还不会叫出声来。
(蛙声从何而来)?
②,十里是指平地,瀑布没法用里数来计量。
③,山泉或小溪与瀑布是有很大很明显区别的。
④,青蛙及孩子蝌蚪的生長规律中,小蝌蚪1至2个月之后才会开始長前后腿,有时先長后腿,也有时先長前腿。
⑤,青蛙甩虸的环境是有严格要求的,不会随意到处乱甩的。
⑥,小蝌蚪是经不起大瀑布的水流急速和低温的。
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对青蛙和蝌蚪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东北大草甸子(湿地)的周边的村庄里,对青蛙和蝌蚪是再熟悉不过了。
每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可以说(大草甸子)湿地是男孩子最好玩的好去处,也是最神秘的地方!
记得我上小学时候老师并不给留太多的家庭作业,所以经常和小伙伴们一块到大草甸子里玩耍,湿地里一片接一片的小水洼更是我们经常玩而不疲的地方,那水洼里不仅有一群一群的小蝌蚪和一对对的青蛙,还有那总也抓不净的泥鳅鱼,每个塔头垛子上都長满了黄花菜和靰拉草;有时我们一直能玩到天黑才回家,让妈妈把抓回来的泥鳅鱼和大一点的青蛙煮上一锅泥鳅青蛙汤,味道又香又鲜美。
有时我们还捞回一些小蝌蚪放在瓶子里养着玩,不过小蝌蚪特别不好养,养不到两天就死了。小蝌蚪这东西娇气的很,水温水质差一点都活不了。
待我们上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到乌斯浑河里下夜钩钓大鲶鱼了,每次下夜钩都得在大草甸子里抓一百来个青蛙作鱼饵。
所以我才敢说自己对青蛙和小蝌蚪再熟悉不过了呢。
青蛙一般在四月份求偶然后持续三个月的求偶期,(三月至七月)。南北方各不相同,北方要比南方晚一个月左右。
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小一点的是雄蛙,在上面;大的是雌蛙,在下面,抱对时雄蛙的挤压也有利于雌蛙的排卵,实现排卵、排精同步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青蛙交佩时都要选择在小溪或池堂边上并选有遮蔽物的下面进行,如荷叶或浮萍下面,(为的是怕被别的动物给吃掉),并且还得在阳光下比较温暖的水温条件下排卵和排精。
小蝌蚪1一2个星期后才会长腿,有时先長后腿,也有时先長前腿:小蝌蚪变成完整的青蛙大概需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
通过以上我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详细介绍,咱们就可以充分的断定齐白石先生所画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是意想天开的概念之作。是不咐合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長规纬和生存环境的。
历史记载:《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于1951年为老舍先生画的水墨画;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该画描绘了在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活泼地戏水玩耍的情景;该画是齐白石对蝌蚪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表现。
通过上面这一段的历史记载,从中我们可从看出几个词都是不咐合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的。
①,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②,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③,活泼地戏水玩耍着的情景。④,该画是齐白石对蝌蚪千锤百炼之后的艺术表现。以上文字是在(百度)里描写此作的关键词;百度也肯定是有美术理论家给提供的资料。一:老舍先生为齐白石出的命题画并没有错,或许是老舍先生就是想看一看齐白石是怎么来创作这幅命题画的。
这与"深山藏古寺"之命题画如出一辙。
相传古时有一位皇帝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招集天下画匠作画。最后选了3幅画。第一幅画在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一角。第二幅画在景色秀丽的半山腰伸出了一根幡。第三幅画只见一个老和尚从山下溪边挑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而远处只见一片山林,根本无从寻觅寺庙踪迹。
皇帝找大臣合议后最终选了第三幅画。为什么要选第三幅画呢?因为“深山藏古寺”的画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包含一个“深”和一个“藏”字,这就需要画家去思考,看如何将这两个意思体现出来。
第一幅画太露,“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一角”。
没有体现出“深”、“藏”的意思。
第二幅似乎好一些,但一根幡仍然点明此处是一座庙宇,只不过给树丛包围,一下子看不到其全貌而已,仍然达不到“深”和"藏"的要求。
第三幅画,以老和尚挑水,体现老和尚来自“古寺”,而老和尚所要归去之处,即寺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足以见此“古寺”藏在深山中。看到此画的人莫不惊叹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而这幅画也当之无愧地独占鳌头。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最大的启发是第三幅画的作者在构思这幅画时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使人从“和尚”自然联想到“寺庙”,从“老和尚”再进一步联想到这座寺庙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是座“古寺”,从老和尚挑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而远处只见一片山林不见寺庙,联想到这座“古寺”被深深地藏在山中。
以上这个故事,为什么第三幅被选中了呢。
①,老和尚挑水是往深山里走。②,和尚岁数而体现寺庙久远。③,只见深山一片山林没见寺庙,从而体现出"深"和"藏"的意思。
好了,咱们再来看一看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与"深山藏古寺"两幅画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和区别?
①,齐白石画的是小蝌蚪。
②,人家画的是一位挑水的老和尚。
③,齐白石画的是小蝌蚪是在山泉里往山下游,可想而知那么大的水流,小蝌蚪根本就再也游不回去了。
④,人家画的是老和尚挑水缓缓进山。
⑤,齐白石画的是小蝌蚪从山涧乱石中顺急流而下,水流即急而水温又低。
⑥,人家画的是老和尚顺着山路缓缓而上。
从以上六条因素相比较,关键问题是小蝌蚪和老和尚之间岁数的差别才是最重要的。小蝌蚪从诞生到長出前后腿只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从"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六只小蝌蚪并没有長出前后腿,只是一条長長的小尾巴而已,这就充分说明了这六只小蝌蚪刚刚诞生一周左右,它们是经不住顺着瀑布急流而下的,刚有一条小尾巴连腿和爪子都没長出来,它是根本撑控不了方向和速度的;百分之一百还不等游到山下就得碰撞的头破血流而死去!
而老和尚缓缓地担着水往深山里走是不会有任何大的风险的,或许人家天天在挑水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啦!
好啦,关于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就不多谈了,若再细谈下去也就没啥大意思了。
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齐白石为什么能把墨虾画的那么好,举世无双!那是因为他老人家在画案上的大笔洗里经常养着淡水虾来观察,才将墨虾画的那么逼真可爱。可能他老人家并没有在大笔洗里养小蝌蚪,再说小蝌蚪也没有淡水虾那么好养活,离开大自然就很容易死掉。
只是那些美术理论家楞说此"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老最好的山水画,说是物以稀为贵。这种理论倒是应该吸取教训,不懂的东西就别急着发表意见和胡乱吹捧!虽然说艺术可以原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也不能太离谱呀!比如说能将凤凰描写在烈火中跳舞吗?能将人描写在刚出炉的铁水中游泳吗?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之作中的小蝌蚪在急流中玩耍,就是脱离了现在生活,就是脱离了小蝌蚪本应该生長的规律和环境;估计就是小蝌蚪的爹妈也经不起在急流中的考验。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可以高于生活;但是高的不能太离谱了,否则就不能让人心服口服。
心中有数与草间偷活。
北 国 红 豆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