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画江南|绝美春日诗画,送你一个诗意的春暖花开
2024-03-27 00:00:00 未知
烟雨楼台·诗画江南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洋洋。
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春天,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歌颂的季节。
所以,若要问“春天可以有多美”,
不妨到文人墨客的笔下寻找答案。
当流传千古的诗篇遇到浓墨重彩的画卷,
那些跃然纸上的勃勃生机,
更能让人在“见到”美景的同时,
感受到古风之美、诗意之美。
让你不知不觉间
便醉倒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守白-海派重彩-《烟雨江南》2023年
杜牧笔下的春天,是一派烟雨蒙蒙的江南美景。
辽阔山水衬绝美江南,莺歌燕舞配绿叶红花,如画般的视觉享受既是春日美景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朗绚丽交相辉映的一派奇景。
领略春,是件五感俱喜的事。
不单可欢喜地看,着迷地嗅,尽兴地品,还可用心地听。
春日不迟,日日是好日。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守白-海派重彩-《江南小镇》2023年
尤记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一番韵味。
春天,不光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还有那处处啼鸟,潇潇风雨。
每当听到那鸟声婉转,啁啾起落,便仿佛有置身于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那春风春雨,纷纷洒洒,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无不让人想起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李守白-海派重彩-《亭台楼阁》2023年
在这宁静的夜晚,雨声轻轻响起,伴随着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如同一曲优美的交响乐。雨丝如绸缎般飘落,轻轻抚摸着花瓣,让花儿更加娇艳;润泽着叶片,让绿叶更加鲜亮。
一场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上的万物,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魅力。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李守白-海派重彩-《粉黛绿水》2023年
春风轻轻拂过树梢,带来了阵阵清新的气息。小溪潺潺流淌,水面上荡漾着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在春日的阳光下,大地被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外衣。嫩绿的草芽破土而出,它们如同孩子般稚嫩,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花朵们也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绽放,红的、黄的、紫的,令人目不暇接。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李守白-海派重彩-《小径春色》2023年
春天,小径被赋予了无尽的生机与色彩。它如一条细线,穿梭在自然与城镇之间,将春天的故事娓娓道来。
小径两旁,嫩绿的草丛中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它们或娇艳欲滴,或清新淡雅,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每当微风吹过,花朵们便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致意。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小径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走在这条小径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每一步都踏在春的气息之上。
《春晴》
陆游
常年春日少春晴,拂面今朝暖吹轻。
水阁家家横小舫,园亭处处听新莺。
桃花不管诗人老,菖叶空催野叟耕。
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李守白-海派重彩-《悠晴时光》2023年
当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便弥漫在空气中,有着无穷的温暖与美好。
春天的阳光是柔和的,它不像夏天的阳光那么刺眼,也不像冬天那么薄凉,而是一种轻柔的抚摸。
在春天的阳光下,万物复苏,勃勃生机,随处可见的美好,无不在向世界宣告春天的到来。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李守白-海派重彩-《诗情碧霄》2023年
春日之美,美在温暖的气息、多彩的景色和生命的活力。
一丛丛鲜花,一只只飞鸟,还有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青的草地无不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舒适和美好的惬意。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守白-海派重彩-《静巷通幽》2023年
白墙黛瓦,青砖绿瓦。马头墙高高耸立,古朴而典雅;墙角的青苔和斑驳的石砖,低语着岁月的痕迹。
江南古巷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宁静,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行走其间,宛如行走在古老而深沉的画卷。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