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空间再造: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中的在地性和文化认同

2024-04-20 11:57:39 未知

2024年,厦门思明这一绵延了六百年的城区,与艺术碰撞出了新的活力。1月10日至3月11日,“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在这里举办,该活动“以艺术行为创意表达在地文化”为核心理念,围绕黄厝塔头、中山路、鼓浪屿三个区域,举办三场展览,设计三条城市艺术漫游线路,通过ART CITY WALK的形式构成“艺术旅行+城市文化”的在地特色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3e01418e6a40fc4f4e6e68f2ee74ff1.jpg

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主海报

事实上,当我们将视野聚焦于其具体活动内容时,便会发现,在艺术季如火如荼的今天,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的举办,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

在地性和空间再造

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最突出的便是对“在地性”这一理念的拓展和探索。在研究者易雨潇看来,当下艺术领域对“在地性”的讨论涉及两种,一种是指重建地方知识,一种是指在特定地点创作的艺术实践方法。这类艺术通常被称作“在地艺术”(Site-Specific Art),强调某一地域文化和基于此创作的作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将艺术创作纳入全球化的语境,重新思考地方知识与文化经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41d45be3e0172e16912cbde4ce32698.jpg

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艺术地图

从这点来说,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无疑是对在地性的完美呈现。它不仅十分强调厦门思明的地域文化,而且通过当代艺术的转换机制和空间再造的手法,将地域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构建传统与当代相互延异的复杂场域。在其中,人们既感受着隐藏于血肉之中的文化基因,也体验着当下生活的鲜活时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e0bbb413f6148b619653792e1828dbe.jpg

思明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源:百度地图

从地域文化来说,思明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的脊梁是拥有600年历史的山海脉络。就地理位置而言,自明朝建城以来,这里便是一个山海相连、向海而生的城市脉络中心,山与海相拥,孕育了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生活气息;就文化心理而言,山所表征的坚韧和力量,海所表征的探索和勇气,以及遥望山海时对远方的想象共同构成了厦门思明的性格。由山构成的黄厝塔头质地坚硬,市井文化的浓缩地中山路坐拥厚重历史沉淀,海上小岛鼓浪屿尽显浪漫诗意,这三大地点在共时性上构成了思明的城市品格。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将展览和艺术漫游路线的中心定在这三点,实则是对思明三大文化内核的提炼和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b5393aa88634fd4c0e5095f592b1d2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9f0d69c196a9c4d7bd709ed6802fc72.jpg

“怪手摇篮:成人幼稚园3.0”展览现场

可是,思明已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社会结构、城市景观,甚至是文化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是石/市/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闽南文化结构变迁中的一份子。因此,思明山海艺术季并未对思明文化进行直接粗暴的呈现,而是精准掌握了思明的文化内核,以当代艺术为媒,沿着地方文化建构的路径思考其所关联的文化语境,从快速更迭的当代社会表象之下钩沉索隐,实现地方文化记忆的再次出发和重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85dde41448d352e04550eb153d7cea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7152ec88bafaf0521de17d4fc89a9f0.jpg

“怪手摇篮:成人幼稚园3.0”展览现场

艺术季的第一站黄厝塔头以石头为城市意象,是整个思明城区最原始也最具创造力的力量。1387年,明朝政府在此修筑巡检司防城,比厦门城还早几年,这里涌现出众多人杰名流,为后世传颂。因此该地点以“怪手摇篮”这一极具闽南风俗的词汇作为展览主题,以艺术形式体现蓬勃的原始创造力。挖掘机在闽南俗称“怪手”,“怪手”也曾是这个鲜活“城中村”的常见物。展览集结多方“怪手”,用戏谑与冲突的方式,对神性与童真,武器与玩具,机械与人工智能,地域与家园,理想与实质等概念作出探索。展览副标题为“成人幼稚园3.0”,这是一个以涂鸦为基底的艺术组织,初衷是不定期联络城市艺术创作者,每年集结一次展览。他们大多是用一罐罐喷漆打开城市的“怪手”,用丰富的户外创作和现成品再造经验挖掘思明永不枯竭的文化宝藏。厦门达达艺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林春在该站呈现了行为艺术作品《画浪 二零二四年 一月十三日》。在该作品中,艺术家追逐海浪扑打在沙滩上的浪舌来描画,而海水却一次次地把画痕抹平。画浪在意的是场域、时间,画浪道具的选择,它们共同搭建起隐隐的,远远的悠悠未名指向,一如黄厝塔头在六百多年历史中的守望与坚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83a024326717b349d45aebb170856c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af1250e5f88e08134c272fe1a7505c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6043e05d799461241351b2ffa69db472.jpg

“水天一色——山海艺术文本展”展览现场

艺术季的第二站中山路片区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和市井化。在一百多年来,厦门中山路一直是重要的启蒙地和潮头创新的标杆地,同时也是独具厦门文化地理特质的“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骑楼大观”的人文表达。为了体现这一区域的独特个性,该站呈现了“水天一色——山海艺术文本展”。该展集结艺术季三个区域的展览信息文本,横观全域展览作品,综述从十六世纪明中后期书画到二十世纪八零年代“八五新潮”厦门达达的艺术时间线,从古到今纵览思明六百年帆影海市,以文化的全景视角展现思明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d91d909a1929c7855f4f86a21f1a39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c615426eddcc231b5b3465ce6991c96.jpg

“水天一色——山海艺术文本展”展览中关于侨批文化的互动装置

艺术季的第三站鼓浪屿的意象是诗与歌,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风景优美,大部分居住建筑规模宏大,如同置身欧洲小镇,以独栋建筑这一微观单元体现闽南华侨荣归故里后,对东西文化交汇的呈现。较之黄厝塔头和中山路片区,鼓浪屿无疑更为温情和情绪化,个体在其中也更为显化。因此,在这一部分,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选择以个体的视角,用纪录片、影像多媒体等当代艺术表达方式,以更诗意的、更国际化的、更抽象的形式进行艺术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de0f79dc07597a22e8c8c4b0c84e91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919f6e30c37f48c8de7bb1fa2f8f78e.jpg

“消失的侨批|A Family Letter”展览现场

其中,“消失的侨批|A Family Letter”通过一个写批人的经验,钩沉出一个大时代卷着无数小人物向前涌进的历史。“群山下流动的雨滴”中,诗人杨金安生活的双第华侨农场和出生地印尼爪哇岛的Ngrombo在诗人这里的相遇,“来”与“去”之途和“停留与等待”构成了诗人所面对的地方与世界的回环。“薄饼是厚的——欧阳应霁鼓浪诗画展&诗宴”中,欧阳应霁特别将传家菜谱精心调制,构成一桌家乡与记忆的诗歌宴席。而“岛屿寻踪——海上花园2.0版画微个展”中,艺术家苏武手绘366株植物,34种共60只动物,外加一些贝壳和月球即兴创作,构成了2.0版的鼓浪屿“海上花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91f6df0917975260dc60c8a8f39cab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4af73ca1e25f28c5beb1f11ce1836d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605a0f4a436a8060787eeb9c435f6e7.jpg

“薄饼是厚的——欧阳应霁鼓浪诗画展&诗宴”展览现场

从其中不难看出,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对思明的文化挖掘,是经过当代艺术手法的转化的。也就是说,它并非对传统文化的直接呈现,而借由隐喻、转译等手法,完成了对思明文化空间的再造,从而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它根植于思明文脉,贴近当下生活,在全面而深入的在地探索中,通过对诸多“毛细血管”的重现,勾勒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明。这使得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区别于当代社会中常见的艺术季,拥有示范和参考作用。

文化身份的认同

从上文不难看出,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规避了当代艺术季中常见的弊病——或是粗暴地植入艺术作品,缺乏在地关怀,或是艺术家对在地环境强势介入,一厢情愿地对在地文化进行臆想和嫁接。通过空间再造,即地域文化的重现与重构,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为在地性提供了很好的示例,从而使得在地居民在对自我文化身份的不断提醒之中,由艺术认知转而完成身份认同的构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3e64ba4f566a0cf480a4e87ef9bc6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dc19b51c1afdb4847791d99b93edb42.jpg

“岛屿寻踪——海上花园2.0版画微个展”展览现场

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等的确认和接受。它有两个指向:对自我感受和存在价值的理解和确认;对自我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和关系的理解和确认。它是自我意识和社会身份确认的重要依据,一个人只有拥有认同,才能实现自我的心安,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社会才能进而实现稳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6e395e7768daafe3b24f9c0e9ccba6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8b65551cf357478300d8b433dc8dc7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1197e8e386a06f4420808436a0d1b63.jpg

“群山下流动的雨滴”展览现场

但随着城市化的急遽发展,快速的人员流动,以及社会规则的日渐严密,城市中的个体之间正日益向分离化和陌生化发展,这改变了人们的自身归属和身份认同——城市的新移民远离故土,在缺少群体活动的城市景观中无法得到情感上的认同,而城市土著也在日渐消逝的儿时景观中有了“乡愁”——他们一方面无法完成内心体验的个人认同,另一方面也无法在社会关系中完成社会认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608f5847b5b022cd65ca8ed39f7c52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535f3ebe5de336abe5c3fe8a9fcb72a1.jpg

“水天一色——山海艺术文本展”展览现场

思明山海艺术季通过对“文化家园”的强调,从空间历史、地域文化等角度进行阐释,推动着人们重新找回文化认同,凝聚新的共同体。前面我们提到,思明区是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丘陵、台地、平原依次向海岸过渡。它是厦、泉、漳与台湾、东南亚的交汇处,是连接闽南传统民俗与中国台湾民俗、东南亚闽南华侨民俗的中心,在长期的交流融会、兼容并蓄中形成独特的思明民俗。正因这样的地形,包括思明在内的闽南人成为19世纪“下南洋”的主力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5e8b4c8ee13b54be58e52c19986883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bd56c7841d31a5720825864a080fc60e.jpg

“莫兰蒂之眼”2016-2019-...鼓浪屿国际艺术驻留回望展 展览现场

因此,对思明人来说,山和海是他们精神的家园,是他们感到归属感和依附感很重要的媒介。这是由于物理空间常常为自我认同提供方向和索引,人们在与山和海的接触之中逐渐形成文化性格,而这一文化性格便是个体自我认知的基础。而对“我是谁”问题的回答常常和个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文化框架有很大关系。因此,将三大展览地点设在黄厝塔头、中山路和鼓浪屿便是在空间位置上,使思明观众形成自我认同,同时也将自我进行延伸和发展,为自我概念形成及认同带来决定性的作用。意即在对物理空间记忆的不断提示下,重新唤醒思明观者对“我是谁”的体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644b53d051bf2b3298eee10aa4555b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9f943b36fa603e1cd215c4c635e6df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80dcc2d1036722d802bcf4e2a4a5fff.jpg

“OPENRA shanhai 山海剧敞”展览现场

对物理空间的提示,完成了个体对“我是谁”的肉身体认,而对文化记忆的重现,则在精神意义上,完成了个体对“我从哪里来”的回答,进而完善了自我认同的纬度。例如,在中山路部分的展览“OPENRA shanhai 山海剧敞”中,艺术家崔剑巍呈现了90年代初到厦门时,在黄厝村看到渔民讨海出船前用于祭拜妈祖祈福平安的半圆形海边露天剧场的记忆复刻,同古希腊酒神剧场一样,黄厝海边剧场作为承载仪典(Rituals)的开放戏剧空间,是一出“文化记忆之场”的集体身份认同。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试图探讨“绝对空间的个体记忆”侵入日常景观后所构建的“场域身份”与城市关系。“水天一色——山海艺术文本展”呈现侨批文化历史,厦大师生创作了侨批互动装置作品,了解侨批文化、体验侨批书写、带走侨批记忆。

正是在对文化传统的观看中,个体实现了对“我从哪里来”的回答,在文化认同感里与相同来处的个体共享身份认同,从而剔除了个体的孤独感,成为集体/社会的一部分。正如英国学者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中所谈到的那样:“人们并不单纯地给自己划一个地方范围,而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这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些地点,每一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文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837c4baa8aff96a23b8a6d2a82b937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0ce10c123dff4de1cf7ee0f93eefcc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c3da5c6fac605d6763288f74c119ecc3.jpg

“复刻鼓浪屿”花砖快闪工坊 展览现场

然而,在对物理场域和文化范式的重现和重塑之中,2024思明山海艺术季使公众完成了个体的身份认同和对传统文脉的认同,但这仍旧仅仅体现在历史,即文化来源之处。那么,如何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使观者完成共同体意识的塑造?艺术季采用的方式是在当代文化作品中,唤起公众的互动和参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ae4fbcc72c5e7495e4a6b4d0940cad3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e55c9c81e0e1c7b0d2a08ff3d7873c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4e1c92587ab2c81fd1515624a750e342.jpg

“岛屿漫步”公共艺术计划——板车环流 现场

在艺术季中,艺术家高孝午在中山路部分呈现了作品《共境-水鸟》,并在艺术季期间发起“共境·共创”艺术计划。艺术季期间还特邀设计师、艺术家为黄厝塔头、中山路、鼓浪屿三个区域创作创意海报,用摄影、平面、影像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眼中的山与海。此外,艺术季还特别设计在地特别单元,以“复刻鼓浪屿”花砖快闪工坊和“岛屿漫步”公共艺术计划——板车环流使公众参与其中。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从思明当代生活中汲取的营养,强调互动与参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6650bcbca013f4a4b6c9e111bfc1bf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e7f7b57aad43b6356f1787368a933a0.jpg

City Walk系列海报之二

这种将文化传统与现实链接,再吸引公众参与其中的形式,使得观者在艺术季中实现了从观看到参与的转化,也使得艺术成为了凝聚社群个体的增稠剂。而这种凝聚促进了新的共同体的产生,让人们在当下生活中完成对彼此的认同,即“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共同体体认。也正是在这种对传统文脉和当代生活的认同之中,思明人再次凝聚起来,形成无法被撼动的强有力的文化共同体。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