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谋携影片《山楂树之恋》回母校
2010-09-30 07:54:16 北电宣传部
2010年9月28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校友、著名导演张艺谋携新片《山楂树之恋》回到母校,与全院师生进行了规模盛大的交流活动。交流会由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刘畅共同主持。影片主演周冬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学生窦骁、于新博等人参加了交流会,并与张艺谋导演一起积极回答了师生提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也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山楂树之恋》电影海报
在校作业凸显“第五代”美学风格
交流会前,张会军院长在学院标放贵宾厅接待了张艺谋导演一行,并拿出当年张艺谋在学院就读时的学生作业,如毕业实习作业文字稿、《红象》摄影札记、摄影照明小结、摄影片段作业、《小院》摄影阐述及摄影小结、实习作业——《小院》分场设计等。这些作业是1978年—1982年张艺谋在学院就读期间手写完成,文稿部分字体工整流畅,分场景手绘图一丝不苟,从他当年的图片摄影作业中可以看到中国第五代导演 “影像美学”崛起的身影,他的作业正是当年78班每一位同学奋发图强的真实写照。张艺谋导演自己看过这些笔记后也非常感叹,如今自己几乎不再可能会像当年那样细致用心地去完成这样的作业了。他说,自己在学院学习的那段时光是终生难忘的,电影学院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与电影学院、与老同学之间的感情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
剧中情感跟时代无关
在交流活动中,张艺谋导演说,自己是从《山楂树之恋》中的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会有很多体会。但这部电影反映出的情感其实跟时代无关,剧中人物对情感的那份期待在每个时代都是共通的。自己看到剧本时正好在做《三枪拍案惊奇》剧本,因为《三枪》的剧本先完成,所以先拍摄了《三枪》。《山楂树之恋》中有他自己非常喜欢的细节,所以在《三枪》完成后就拍摄了《山楂树之恋》。在拍摄过程中,他其实并不喜欢男主人公患上白血病的结局。按照以往经验,他自己可以有很多时代的记忆加入到故事中,但出于顾及原小说的山楂迷们,电影还是沿用了原著结局,并在剧中用字幕做了一些串联。对原著最重要的改动是在找到两个主要演员后,拍摄就开始跟着人物走。电影的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全跟着人物走,那些生活氛围,那些细节在拍摄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改。后半段是故事的重点,拍摄后半段时两位演员在表演上渐入佳境,整个影片的拍摄时也是以后半段为重点的。
交流前观看张艺谋导演的在校作业
画面色彩风格改变是剧情所需
与以前拍摄的电影相比,在色彩和画面的感觉上,《山楂树之恋》的视觉效果没有以前那么强烈。对此,张艺谋导演说,他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其实就一直比较喜欢视觉感强的东西,从当摄影拍《大阅兵》和自己当导演拍《红高粱》,一直如此,这也算是一个习惯。但在拍《山楂树之恋》时,他认为形式是随着故事而改变的。当时他就摄影师赵小丁商量,想用一种非常朴实的感觉去拍,希望采用完全内敛的拍法,有点像70年代拍电影,不要用那么多的手段。他说,当你去拍一个纯情故事,拍一个以人物为主的故事时,要用一种方式不要把自己表现出来,要把导演、摄影、灯光、舞美等手段“藏”起来。所以才有了《山楂树之恋》画面的简约感,这跟目前其他中国电影的画面风格是有明显不同的。当然这做起来很难,要去跟自己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做斗争,他自己也是第一次这样去尝试。
交流活动时情景
为《山楂树之恋》一书签名
对使用字幕有些遗憾
《山楂树之恋》与之前拍摄的影片相比,张艺谋导演也觉得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字幕问题。因为片中有些内容和情节的推进是靠字幕完成的,这似乎影响到了影片的整体叙事。对于这点,张艺谋导演说,其实用字幕是后期才有的想法,并不是拍摄前刻意设计的,这是基于对原著的尊重,基本按照原著来结构电影。但当时剪辑出的影片有两个半小时,他认为文艺片不能超过两个半小时,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是1小时50分钟。而本片故事的重点在后半段,要删减的话就会发现推动男女主人感情的内容减弱了,在剧情上也有些衔接不上,于是就采用了字幕方式,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如果有更多的办法让叙述通顺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字幕取代。
专业训练是进入电影行业的最好方式
在张艺谋导演拍摄自己的作品时,他很注重启用新人。张艺谋导演说,对于那些想从事表演创作的年轻演员来说,他们要想进入到这个行列中,最好的方式还是要到专门的电影学院学习。表演在他自己看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要不断的做,一直反复的做,在实践中去体会。但演员这个职业又比较被动,其实永远是在等机会,好莱坞明星同样如此。因为全世界好导演、好剧本还是很少的,他可能有一千部电影在等着他,但是他们演的可能都不如意,他也在等那个让他心仪的角色,等他信得过的导演。好莱坞是这样,中国更是如此。在等的过程中,年轻的演员们不能漫无目的,要选择一些可能他们认为不是太好的机会,像一些配角、龙套,都要去演,要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保持好的心情,自己在磨练中去等待一个好的机会。
张艺谋在交流中
在放映厅活动海报上签字留念
不在乎票房是否破文艺片记录
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张艺谋导演功不可没,《满城尽带黄金甲》曾有过三亿票房,这次的《山楂树之恋》也创造了文艺片的票房记录。但张艺谋导演认为从中国电影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所有的票房数字都是暂时的。票房数字在他看来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的电影观众对中国国产电影的热情和兴趣。目前中国电影的年轻观众很多,已经把电影时尚化了,当一些导演和作品成为话题后,有部分人可能是为赶时髦,进影院看看电影。他觉得中国电影的未来与电影学院将来的毕业生有很大关系,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是非常关键的时候,所有优秀的导演、编剧、摄影师、录音师、演员等都有可能会来自电影学院。到那时如果中国的人都爱看国产电影,那真的才是国产电影的春天来了,而他个人并不想在票房上要达到什么记录。张艺谋导演说,自己能有幸能从事电影这个工作,他非常感恩,他会孜孜不倦地去用勤奋的工作来报答这个时代。他自己心中其实也有伟大的目标,那就是拍好每一部电影!
只要真爱就一定是纯洁的
在商品经济时代中,《山楂树之恋》的那种纯真感情弥足珍贵。张艺谋导演说,为什么说这种感情很干净,其实这是一种特殊年代的干净,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某种苦涩。今天的社会非常自由,也非常开放,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回到过去那样一个封闭的时代。其实观众大可不必在意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再去重温那个时代。这部电影就是表现的一种纯真的感觉,一种大家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生活,他们可能会不听老一代的,但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现代的年轻人他一定会接受,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好的东西是不会丢的。其实我们不必去讨论年轻人的爱情观,只要是真爱,不管是一天还是一辈子,是真爱,那它一定就是纯洁的。
(责任编辑:邬树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