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述《同光十三绝》史料价值及艺术特点
2011-02-22 18:47:10 刘占文
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十三位著名京剧演员,画中名伶均是京剧史中第一代与第二代名家,他们各怀绝技,均是所在行当中的领袖。该画为沈蓉圃参照清代中叶画家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中戏曲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正如景孤血在《题十三绝图咏》中所评“墨彩如生,吹气欲活”,充分显示出该画的艺术价值。
此画的面世,正值京剧日见成熟,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演员,拥有广大的观众。该画原图高约三尺,长有丈余,所绘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艺术家的人物性格特点,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画面整体色调以淡蓝、黑、朱红、明黄等颜色为主,线条采用唐、宋时期流行的铁线描手法,结合西洋画的写实主义风格,异常有力而精确地突出了人物特点。整幅画面除人物外,没有其他背景修饰,线条的精炼简洁和整幅作品的色彩格调使整幅作品表现出沉静、凝练、绚丽而生动的艺术特征。作品中虽无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布景,而通过对人物个性的描绘能让观者感受到剧中情节人物历历在目、活灵活现。这种简练的绘画手法又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设计风格如出一辙,甚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此画布局严谨,构思精妙,人物安排错落有致、生动形象。画中所绘人物虽都为京剧名角,但排列不分主次。作者在描绘过程中为规避矛盾,煞费苦心、精心构思。首先,作者结合每位演员所善演角色,通过人物服饰、面部表情捕捉人物特点,生动刻画形象,使人物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同时,作者对所绘人物的社会背景、善演剧目及当时梨园界的格局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物在当时的业界地位、性格特点及所担角色的重要性等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巧妙的安排,使人物之间,角色之间及所着服饰之间互相穿插而定,相互呼应,主次分明,整体上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如画面中央饰演周瑜的徐小香,为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之一。徐小香在当时剧坛地位不如程长庚,但徐小香与程长庚在剧目中长期合作,尤其与程长庚等合作演出的《三国志》连台本戏,饰演周瑜,甚为精彩,时有“活公瑾”之美誉。同时,周瑜的扮相气宇轩昂,服饰华美,作为整幅画的统领,放在画面中央也最为合适,保证了画面的整体平衡效果,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十三位演员在画中的位置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这也是此画的又一特点。
京剧行当中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角色,当时“净角”能称绝者不少,如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净角”演员,但画中未绘入一人,是何原因?据传乃绘者不善勾画脸谱所致(我认为这是由净角本身的特点决定,即人物脸谱化,上装以后不易辨认,很难达到既反映人物特点又表现所扮角色的形神兼备的效果),从其艺术价值而论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京剧人物绘画精品。
此幅作品最初绘制而成后悬挂在北京前门廊房头条东口听诚一斋店铺内,很是引人注意,流传很广,后辗转到朱复昌先生手中。北京解放后,梅兰芳先生从上海来北京参加第一届文代会时,王瑶老向他提到朱复昌愿卖《同光十三绝》,梅先生就将此画买了下来,妥为珍藏,现作品珍藏于梅兰芳纪念馆。
(责任编辑:朱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