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态时尚:彼得·林德伯格的时尚摄影
2011-04-02 08:56:11 邬树楠
2011年4月1日时尚摄影大师彼得·林德伯格摄影展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早在上个世纪,摄影大师彼得·林德伯格就引领了“超级模特”的风潮。克里斯蒂·特林顿、纳奥米·坎贝尔、琳达·埃万杰利斯塔、塔蒂亚娜·帕蒂兹这些美丽的脸庞都被他完美地定格在镜头里,通过《Vogue》,《Stern》等杂志风靡全球。强烈的张力和电影感更将他的作品凝固成艺术,时间过去,美感永存。
展览现场
延伸阅读:
时尚美学(Fashion Sensibility)并不是指为流行时装或者广告拍摄照片,而是在艺术的语境下将流行摄影的媚人风格运用于“艺术”的照片中,彼得·林德伯格的作品通过大胆而简单的设计场景将模特置于一个极具媚态的场景中,通过绚丽的服装,动感的造型,营造起了一个附有时尚视觉美感的画面。在20世纪初,流行元素的摄影便出现在梅耶(baron adeolphe de meyer),史泰肯(Edward steichen),沃尔夫(louise dahl wolfe),比顿(Cecil beaton)等人的作品中,但是从根本上打破其艺术与时尚界限的事件是在1978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举办的艾威顿的摄影展,此展览将艾威顿的时尚摄影与新闻性摄影结合在一起展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20世纪70年代,欧文·潘将时尚美学运用与垃圾与烟蒂,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美感,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索普,安妮·莱博维茨先后融合了时尚与艺术的性别身份和女性意识,影响了当代时尚摄影美学的发展。
彼得· 林德伯格,《安吉拉· 林德沃,克里斯· 戴,华纳兄弟制片厂,伯班克,美国》 ,2004,200x300cm
在彼得·林德伯格的作品第一次登录中国的展览中,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全新视角的再创作和艺术探索,带领我们一起追逐着永恒和“非时尚”,在日常生活中展开一次有趣而又神秘的冒险。他将德国电影导演弗里茨·朗的元素和科幻小说的未来场景相融合,营造出上个世纪50年代好莱坞的浓郁氛围。并且将照片铺满整个墙壁,给人一个舞台化的感受,在这样的效果中,被放到的面孔和绚丽的服装道具,充斥着每一个观者对于美的思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邬树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