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建筑“诗人”的诗意建筑设计

2011-04-24 22:37:38 未知

  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中国国家大剧院……这一系列闻名世界的经典建筑,它们都是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的作品;它们都是举世无双的杰作。

 

法国建筑“诗人”的诗意建筑 国家大剧院

 

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

 

戴高乐机场候机楼

 

  1938年安德鲁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法国道桥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这都是法国乃至欧洲首屈一指的专业学院。1967年在他29岁的时候,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

  所有关于安德鲁的简历都是这样展开的,没有太多冗长的叙述,就像安德鲁本身和他所代表的设计风格,简洁,实用。戴高乐机场的成功让“保罗-安德鲁”这个名字的价值一夜之间提升了百倍,他从此成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凭借着这个来自艺术之都的崇高的认同,他先后参与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日本等国际机场,蜚声海内外。

  整个法国、整个欧洲有那么多华美精致的历史建筑——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然而安德鲁却独独喜欢追求高度简洁的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设计、建造了法国新现代主义建筑的标杆之作——拉德芳斯大拱门。不过他造得最多的还是机场。在戴高乐机场之后,他在尼斯、雅加达、开罗、大坂等地设计了30多个机场。那些机场都鲜明地体现出新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即一方面采用现代的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另一方面又重视建筑物的精神性意义。

  在现代主义的大师中,安德鲁特别钟爱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和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无论是前者的“机器美学”概念,还是后者的“民族化”探索,都让他铭记终生。

 

 

国家大剧院设计

 

  作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这座蛋形建筑融汇了安德鲁多年的建筑感悟和审美偏好。风格前卫、特立独行是安德鲁的风格,在新的设计中,大剧院由银白色的钛金属和玻璃镶嵌而成,大剧院被四周的水池和绿地包围着,要进入剧院内,必须通过水下的玻璃通道。半透明的外壳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周边人工湖中的倒影互相辉映。整个建筑在空中的轮廓呈现出一个圆弧形,而“圆”是他最为偏爱的建筑语言。

  安德鲁认为建筑深深扎根于技术和经济的世界中,当试图让建筑充满活力、充满期待时,是需要超越技术和经济世界的,这种超越只能通过不断打破已有的习惯来唤醒和获得。只有这样,建筑才能以谦逊的姿态获得艺术带来的天赐之福,充满活力、充满无法预知的期待。

(责任编辑:孟玉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