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画写生中的透视法

2012-11-12 10:37:35 吴蓬

  谈起透视法,立即意识到那是西洋画中的技法之一。似乎中国画不讲透视,唯在山水画构图中有三远法,即是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其实,中国画有透视法。在谢赫(六朝•南齐)的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一法,即是说布势取景并非是看到什么即画什么,必须得经过一番营构,安排得恰当,才可入画。这番理论便引生出了散点法,即是我们东方最先进的散点透视。这散点透视,在写生中可以边移动位置边作写生,不像西方的焦点透视,唯坐定一处,看到什么画什么,视平线只有随着画写生者的眼睛高度来定,很是羁束刻板。他们说那是写实手法,要知道所谓写实之“实”,并非是视觉之“实像”,那“实”是事物真实形态之“实”。如果不懂得这层理念的人,便会闹出笑话来,如民国以后有个别画家在画“清供图”时,为了表现自己是在创新,吸收了西方的焦点透视法,把花瓶之口画得翘起,不见瓶口的圆洞,把砚台画得一头大一头小,看着让人哭笑不得。又有当代一些山水画家,在画中把宝塔画得向下倾(取仰视角度),这不要紧,而可笑的是在远处的江流地平线高高地在宝塔之上(又变成了俯视角度)。这是没有熟知散点透视法的要领。所谓要领:必须时刻注意到所有要表现的物象是在你所站的高空所见到的,即所谓“鸟瞰式”,那是要凭理性的意念去构思去描绘的,这就是艺术手法。当我在画一处景观时,往往是先作一番前后左右的观看,然后任凭想象到的观后印象再结合实景以散点透视法迅速写出。这中间还得有所取舍。如何取舍呢?此中有主次的安排,还有长短、虚实、松紧的构图变化需要。那就得凭借经验来处理。那经验是在多多观赏优秀作品与不断的写生实践中得之。这鸟瞰式散点透视,它可以超越照相机、摄象机的局限功能。这就是散点透视法的优越性。在画写生时,尤其是对一些房屋、道路、船只、器物等,即以散点透视法为之。所要注意的是,必须顺着一个视角方向画,最好不要忽左忽右。唯有在作长卷时,为了画面经营的需要,可以转变一个大视角。这就是散点透视的优势。请君在我的作品中,或者在传统的中国画中领略之,便昭然明白。

  我的一个学生说:“西洋画的焦点透视好学,只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中国画的鸟瞰式散点透视法,表现出来确实很好,但很难掌握。”我用金刚经中的一段话来回答:“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意思是:所谓好方法,是不好学的;不好学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责任编辑:杨凌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