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潜心掘古 终绽新花——女画家林建华国画赏析

2012-12-07 15:38:57 卜绍基

  “今人不师古人,恃数句举业短丁,或细小浮名,便挥笔作画,笔墨不暇责也。”历代画者极为重视传统技法之研习。女画家林建华力图集古人花鸟画风之大成致力于传统,于摹古中求变求化,崇尚古意,看重笔墨,藉“士气”与“书卷气”之融汇,发展自身干笔渴墨层层积染之艺术表现力,获取“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之艺术收获也。

  林氏之艺术追求多效法老缶沉雄刚健之笔力、白石老人质朴天真以及陈老莲古拙挺秀之造型也。或许乃其多年来喜习汉碑秦玺之缘,尝以书法线条笔力入画,严循中锋用笔之法,深谙掌竖腕平执笔志秘。线条艰涩、疏旷,极为苍老古拙,意到即成,莫不显其雄强刚劲而有违女子文弱之手笔,令观者咄咄而称奇而大有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之势也。

  作画笔贵有力,力贵有势,林氏之画作力势具足,笔墨大方,有大度之气。更承继深挖民族绘事传统,成此古朴清新而苍劲之品格。其对山水、花卉均有造诣,师前贤,师造化。自觉于古人作品中猎取养分,兼收并蓄。上溯宋元,下至明清之陈老莲、虚谷、龚贤、石涛、石谿以及近代诸家,融会贯通。用笔有纵逸奇崛之趣,去来自然,笔歌墨舞,气韵古穆,兴会淋漓,浑厚而华滋,构图新奇,富涵深意,作品感情洋溢,令观者豁然开朗。

  绘画之学大体走向二种态势:一为以传统文化为理念,继承发展以“自然”为上,于相对稳定之图式承继中追求深层次之气韵、神韵拓展之路;另一则为锐意求新求异,先求外在图式之转换,风格面貌之确立,求外变者也。此乃时代发展之必然。一而概之,曰:“淡泊更为淡泊,沉稳更为沉稳;而浮躁愈加浮躁,修饰亦更为修饰。”女画家林建华之艺术探索显然属于前者。其尝视绘画如吃饭睡觉之生活常事,无所待,无所使,更无所欲亦无所求。此正暗合传统文人画所蕴涵“自然与真”之哲学理念,正暗合中国画家历来长成之道。

  传统绘事之发展变迁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演绎与拓变,潘天寿先生曾云:“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中国自古有深远之哲学思想,中国画基础乃哲学,艺术必须依赖于文化哲学。”综观林氏之作画,更多为文人之情怀,神意风发,旋沓于纸上,咫尺之间,气宇轩然。其画其书志存高远,发乎于内,形之于外,性情交错,吞吐含纳胸中意气,时而激越高昂,时而又显冲淡平和,既有大气,又显质朴。率性情深,气韵生动,皆能感受画者寄寓之理想、人格与人生追求也。建华之画作,摆脱形式之刻意束缚,表现金石个性之笔墨,画面、笔墨中独立存在意义,伴随风韵,形神之关系而形成一重意象、重气韵之审美标准。如诗追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其绘画求象外之趣,自然将物象之形融入笔墨写意体系中,显得更为自信与更能驾驭自如地纳入意境美之构架中也。

  画家林建华遵照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旨,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寻访天下名山古刹,问南华溪水,探丹霞白云,努力将身心融于自然造化、融入传统意韵、融入时空,奉儒之“不耻下问”,奉释之“应无所住”,奉道之“天地人合”,素洁自爱,默默耕耘,将自身对美之感受藉书画传递,畅涤襟怀。正谓:笔墨寄怀存高远,潜心掘古绽新花。

(责任编辑:李积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