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苏富比秋拍「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
2007-09-27 13:39:32 未知
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日程(举行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10月6日(星期六) 中国书画 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 10月7日(星期日) 当代中国艺术 10月8日(星期一) 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呈重要亚洲私人翡翠首饰珍藏 10月9日(星期二) 玲珑绮秀—私人收藏清代御制瓷器工艺珍品专拍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 10月9日(星期二) 名贵腕表—十二原型系列] 清乾隆 圆明园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人身兽首铜像之马首铜像 预料成交价将超越6000万港元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 圆明园内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人身兽首铜像之马首铜像,本为喷泉的左方排列第三之生肖铜像,造工精美、栩栩如生,无论眼神、张口和微伏耳形等取态,都自然像真。毛发的刻造也是纤毫尽现,细致动人;而鬃毛的自然铺迭和流丽的条理,更是一绝,极难于其余铜首上一见。19世纪中或后期逸散至国外,今为这些珍贵御宝提供回归之平台,实属难得。 关于「水力钟」之历史背景:乾隆皇帝曾在绘有西方宫殿的图画中睹看过西洋石造建筑、喷水池及各类饰物,为之深深着迷,他遂决定在圆明园内建造此类宫殿,并委任意大利籍传教士的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设计监造。郎世宁则推荐既是数学及天文学家,也兼有水力学知识的法籍神父蒋友仁(Michel Benoist))负责设计一座别具西洋风格的十二生肖报时喷泉(俗称「水力钟」),深受乾隆的青睐。十二生肖动物铜像人身兽首,以盘坐之态作双半月形分列喷泉之左右,各铜像会按其代表之十二个时辰,依次轮流喷水报时。每天正午,十二铜像同时喷水,场面非常华丽壮观。 香港苏富比将于2007年10月6日至9日,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2007年秋季拍卖会。今季拍卖将呈献逾1,100件珍贵中国艺术品、珠宝及腕表,总估价逾10亿港元。部分拍卖珍品将于9月内在亚洲各地及纽约巡回展览,并于10月4日至8日在香港公开展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共分为4场,总估价4亿1200万-5亿6800万港元,约200余件拍品,这是香港苏富比开拍以来预估价最高的一场,近6亿港元的拍品只拍200多件,可以看出苏富比朝顶级市场发展的强烈企图心。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家仇国仕Nicolas Chow主导的每场拍卖,都成功的在市场上创造议题,导引市场潮流。2006年秋季「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加持下,香港苏富比创下571,705,600港元的最高纪录;2007年春,香港苏富大胆推出「玉承天令-乾隆宫廷艺术品」专拍,5件拍品拍出 9760万港元佳绩,无论是御制插屏、或是扳指,都引起市场的广泛讨论。今秋「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中,非常难得的征到圆明园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人身兽首铜像之马首铜像,这件最代表圆明园遗珍的重要文物,将是本季最难得也最具话题性的一件拍品。这4场分别为「玲珑绮秀—私人收藏清代御制瓷器工艺珍品」专拍,20件拍品,估价 9500万-1亿3500 万港元;「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18件拍品,估价1亿2300万-1亿6700万港元;「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15件拍品,估价7300万-1亿港元「中国瓷器及工艺品」超过 150件拍品,估价1亿2000万-1亿6500万港元。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此玺白玉质,整体呈圆柱状,顶部利用土红沁色浅浮雕双龙捧干卦图案,印面朱文篆书“太上皇帝”四字。玺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制诗。此玺玉质温润细腻,顶部钮雕及四周的御制诗文字刻工流畅精细,形态自然,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的风格。这方宝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堪,无论是材质、体量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时期的真品。要准确地理解乾隆皇帝的此方宝玺,首先就要明了“太上皇”的历史。所谓“太上”者,无上也,为极尊之称;“皇”者,德大于帝也。也就是说“太上皇”是德高于皇帝的至高无上之人。 清乾隆 御制「鉴古席珍」题诗画册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拍品为册页形式,纵18.5厘米、横9.5厘米,作推蓬装,上下各有木版,封面的木版中间竖刻「鉴古席珍」四字;然后是两开空白页,但后来钤上了乾隆皇帝的印章;翻开第一页,正中钤「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印章一方;第二页正中钤「八征耄念之宝」印章一方;第三页开始是正式的画幅,上半部为乾隆皇帝亲笔书写「朗照」二字,下半部中间为一圆形的画面,上画乾隆皇帝的正面肖像,画的十分细致,颇具立体感,明显带有欧洲绘画的风格,可以断定是出自供奉宫廷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的手笔;此后四开均为上半部是若干印章,下半部是一幅幅小巧精制画幅,这四幅画的作者分别为:董邦达、邹一桂、钱维城、丁观鹏,最后一页上面是乾隆皇帝自己题写的一段跋语,下面则是蒋溥、汪由敦、裘曰修、金德瑛、董邦达、王际华、钱维城、钱汝城等撰写的跋文;此后的空白页上钤「太上皇帝之宝」印章一方。至于册页中画面上方所钤的其它印章,一共有三十二方,还专门作了释文,书写在印章的旁边。这些印章似乎都是乾隆皇帝搜集来的古印,但是这些古印好像都是些大成问题的假货,由此我们对乾隆皇帝鉴赏古印的水平,亦有所了解了,那些作画、题跋的大臣中未必没有看出来的,但是为了捧乾隆皇帝的场,也只有大加赞扬份了。 此册页中未见写字作画的年份,故只能从侧面作些推测。据查董邦达卒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邹一桂和钱维城同卒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丁观鹏的卒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清内务府的档案中显示,他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后就不再见其活动了;而为乾隆皇帝绘制肖像的郎世宁则卒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所以他们一起作画的下限为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此册页应当创作于这年之前,属于乾隆前期的作品,这与册页前乾隆皇帝肖像中相貌的年龄亦相吻合。 清乾隆 御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玉册连紫檀盖盒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 此心经以四片青白玉片前后阴刻般若菩萨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再填上金漆、而菩萨像和经文的托印纸页则与玉片相间、同裱于贴绢纸板中作对开。上下贴雕折枝莲纹的檀香木板、上板中心刻隶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字。更难能可贵的是配套以盒顶嵌银「心经」二字、用紫檀精雕夔龙纹的带足台盖盒。整套玉册、经文书体雕刻端丽、嵌裱精致、制作严谨、完整和华美的玉册足证乾隆对他的高度重视和钟爱。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拍品 此瓶无论是修饰主题或是器形都是独特稀有、难得一遇的珍品。瓶形以正方长筒为基础、四面之间旱合细长边条成八方状。颈项和瓶足近乎对等、惟弧角较梢、更形优美。瓶腹四面各饰一矫健蛟龙腾飞于澎湃波涛上的五色祥云间、有低回盘卧、亦有仰天昂首、取态跃动多姿。类同的龙纹八方瓶未见于两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内、惟台北故宫内的一同形、饰「丹凤朝阳」图的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瓶在主副纹饰上都极为匹配。此瓶是于1860年从圆明园被掠走、由英国驻大清国大使馆秘书长Loch公爵带到英国、后被Alfred Morrison (Fonthill Heirlooms收藏主人) 收入藏内。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 白玉玺印文:四海有民皆视子 一年无日不读书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白玉质地,交龙钮,印面阳文篆书“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十四字七言诗句。该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堪,无论是质地、大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时期的真品。由于此玺印文来源、制作细节等均有案可寻,在迄今为止出现的帝后宝玺中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此方玺文“四海有民皆视子一年无日不看书”即选自他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所作一首御制诗中。 清乾隆 铜铸刻龙凤纹双耳活环方觚一对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拍品 此对方觚器形仿自古青铜器、口足的芭蕉叶和回纹等亦加以仿效。瓶腹和颈上的各面则各饰正面云龙和飞凤凰纹。铸刻纹路清楚分明、神态活灵活现。足下连座一面刻「大清乾隆年制」款字。龙瓶上肩沿上刻有「CAPTURE OF CHINESE PALACE. PEKIN. 1860」的铭文、表示此二方觚是于1860年自圆明园被掠离。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一对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拍品 盖盒整体的构图布局和雕漆者基本一致、但以金属幼丝钩绘出构图的工序、往往比剔漆者更复杂和耗时、是以产量如此稀少。聚宝盆散发的宝光色彩多姿、多达六色、倍于剔彩漆器上的三色。「春」字内的寿老和各开光窗框内的人物均配以精铸镀金头面、除有画龙点睛之效外、更令整体益泛金辉、倍添华绮。 清乾隆 御制平定西域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 收藏印: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庚辰春臣刘统勋臣刘纶臣于敏中奉来力恭赞 设色绢本 立轴 预料成交价将超越1200万港元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紫光阁位于京师(今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原址在明朝武宗时为平台,后废台,改建为紫光阁,清朝依旧。清康熙时,紫光阁前曾作为阅试武进士的场所。到了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政府平定西域准部、回部得胜,在庆功的同时,“上嘉在事诸臣之绩,因葺新斯阁,图功臣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兆惠以下一百人于阁内。五十人亲为之赞,余皆命儒臣拟撰”(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军平定大小金川凯旋,“复命图大学士定西将军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定边右副将军一等果毅继勇公户部尚书丰升额等一百人,列为前后五十功臣。御撰前五十功臣赞,命儒臣拟撰后五十功臣赞,一如平定伊犁回部例”(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到了乾隆后期,又增加了《平定台湾功臣像》五十幅、《平定廓尔喀功臣像》三十幅。乾隆一朝,历次绘制并悬挂在紫光阁内的功臣像,总共有二百八十幅之多。以后几代皇帝,对“紫光阁功臣像”仍然还不断有所增添。 数百幅的“紫光阁功臣像”现在早已散佚各处,七零八落不复完整了,目前所见到的画幅和原先的数目相差十分悬殊,可见是因为遭遇到了重大的变故,才出现了如此不幸的命运。据笔者所知,现在收存于中国国内博物馆的“紫光阁功臣像”,仅仅只有两幅,均藏于天津博物馆,即平定西域的功臣〈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轴和平定大小金川的功臣《锾剿大臣成都副都苀奉恩蔚军舒景安像》轴,而以收藏清朝宫廷绘画数量众多闻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则一幅都未见。其它所见的“功臣像”均已流散海外。而这批“紫光阁功臣像”散佚的原因和时间,未见任何文字作确切记载。笔者以为应当是在“八国联军”占据北京的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间,当时紫光阁所在的中南海一带,驻扎有外国军队,“八国联军”的司令部就设在紫光阁,有笔记著述记载:“西苑、三海屯扎洋兵,各国洋人车马逐队成群,滔滔不断。我国人民大车、轿车、东洋车亦任意往来驰骋,尘土障天,车声震耳,比通衢大道尤热闹”(清仲芳氏《庚子记事》)。原先的皇宫禁苑,成了完全开放的地区,内中的陈设物品,遭到破坏、劫掠,损失惨重,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上这段文字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紫光阁功臣像”的下落,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它们是不可能幸免于难的。(聂崇正/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清乾隆 乾隆帝宝竹根雕长方玺 印文:大圆明镜印空旷 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拍拍品 此方精巧印玺是极少数以竹木为材料的御制印玺。印文以阳文篆体刻「大圆明镜印空旷」七字、玺侧面阴刻填翠漆「御制大圆明镜印空旷」。最独特之处是巧妙地把原材的特征转化、将盘缠绕延的竹根局部保留、用作方印上的雕钮、纹路走向虽然来自竹根自然成长的形态、但剪裁郄受着乾隆皇帝个人的审美眼和艺术感觉所左右。这种将个人思想和自然个体浑然结合之举、可算是乾隆皇帝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种体现。 玲珑绮秀—私人收藏清代御制瓷器工艺珍品专拍 此专拍的20件清朝盛期御制瓷器和玉器,全是宫廷艺术颠峰时期的代表作,亦是收藏家个人经年精挑的结晶。专拍总估价约为9500万—1亿3500万港元。 清乾隆〈粉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福寿」图双螭耳瓶〉,构图布局繁复热闹,粉彩锦地的发色通体一致,高雅得宜。卷叶、祥云和蝠鼠等纹饰优美舒泰,配合硕大瓶体,尽显皇家御器之风范。而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纹双耳大壶》,上绘4条游龙,造型独特,幼长而末端卷曲的触须和卷毛,明显渗进了仿古夔龙的原素,在康雍干的御瓷上极之稀见。加以祥云的釉里红釉发色浓淡适中,釉色、丽饱润的青花游龙遄飞其间,对比强烈分明。此纹饰和器形组合十分珍稀,类同者仍未见发现。 珍藏的御制玉器精品,亦是玉质上乘,雕刻细腻秀巧。除两件白玉双耳盖炉外,更有上刻「乾隆年制」字款的清乾隆〈玉巧色雕双鱼螭龙「鱼龙变化」图瓶〉估价800万—1000万港元。此瓶以上等玉作局部镂雕,钩出大小双鱼和螭龙,姿态跃动自然。双鱼均带角端和飞翼,有「飞鱼化龙」、「鲤跃龙门」等吉祥寓意,以祈仕途得意,事业昌盛。 这场特设专拍的15件清宫遗珍,总估价为7300万港元至1亿港元,全是于19世纪中或后期逸散至国外;此拍卖会为这些珍贵御宝提供回归之平台,实属难得。 其中最能象征帝皇权威者,要数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估价1500-2000万港元。乾隆皇帝于八十有五之高寿时,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并于翌年登基即皇帝位,自己则改当「太上皇帝」。此圆形御玺,以润乳白的和阗白玉精琢而成,印面以篆体浅阳雕「太上皇帝」四字。玺顶则阳雕八卦中的「干」字,和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并以浅泥色入色渗以仿古玉,玺壁通体则阴刻「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此圆玺有别于其它较多见的「太上皇帝之宝」之大型方印玺,直径和高度同为4.7公分,手感极好,不定也可给荣登太上皇帝的乾隆闲来把玩,细味诗中之意。 另一重点拍品是清乾隆〈御制平定西域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的设色绢本挂轴,预料成交价将超越1200万港元。此画像张挂于西苑紫光阁(现中南海瀛台)供瞻仰,是乾隆皇帝对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平定西域一战中立功的100名功臣礼赞所绘制的写生画像之一。此画像由数字宫廷画师合作,用写实的绘法,并以接近等身原大的比例,将战将威武自然的姿态活生生的呈现,各细部的处理都尽显上乘的观察力和高超画功。此挂轴在绘制200多年后及流离百年后,难得地仍完好保存。 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专拍 此专拍的20件清朝盛期御制瓷器和玉器,全是宫廷艺术颠峰时期的代表作,亦是收藏家个人经年精挑的结晶。专拍总估价约为9500万—1亿3500万港元。 清乾隆〈粉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福寿」图双螭耳瓶〉,构图布局繁复热闹,粉彩锦地的发色通体一致,高雅得宜。卷叶、祥云和蝠鼠等纹饰优美舒泰,配合硕大瓶体,尽显皇家御器之风范。而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纹双耳大壶》,上绘4条游龙,造型独特,幼长而末端卷曲的触须和卷毛,明显渗进了仿古夔龙的原素,在康雍干的御瓷上极之稀见。加以祥云的釉里红釉发色浓淡适中,釉色、丽饱润的青花游龙遄飞其间,对比强烈分明。此纹饰和器形组合十分珍稀,类同者仍未见发现。 珍藏的御制玉器精品,亦是玉质上乘,雕刻细腻秀巧。除两件白玉双耳盖炉外,更有上刻「乾隆年制」字款的清乾隆〈玉巧色雕双鱼螭龙「鱼龙变化」图瓶〉估价800万—1000万港元。此瓶以上等玉作局部镂雕,钩出大小双鱼和螭龙,姿态跃动自然。双鱼均带角端和飞翼,有「飞鱼化龙」、「鲤跃龙门」等吉祥寓意,以祈仕途得意,事业昌盛。 这场特设专拍的15件清宫遗珍,总估价为7300万港元至1亿港元,全是于19世纪中或后期逸散至国外;此拍卖会为这些珍贵御宝提供回归之平台,实属难得。 其中最能象征帝皇权威者,要数清乾隆〈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估价1500-2000万港元。乾隆皇帝于八十有五之高寿时,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并于翌年登基即皇帝位,自己则改当「太上皇帝」。此圆形御玺,以润乳白的和阗白玉精琢而成,印面以篆体浅阳雕「太上皇帝」四字。玺顶则阳雕八卦中的「干」字,和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并以浅泥色入色渗以仿古玉,玺壁通体则阴刻「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此圆玺有别于其它较多见的「太上皇帝之宝」之大型方印玺,直径和高度同为4.7公分,手感极好,不定也可给荣登太上皇帝的乾隆闲来把玩,细味诗中之意。 另一重点拍品是清乾隆〈御制平定西域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的设色绢本挂轴,预料成交价将超越1200万港元。此画像张挂于西苑紫光阁(现中南海瀛台)供瞻仰,是乾隆皇帝对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平定西域一战中立功的100名功臣礼赞所绘制的写生画像之一。此画像由数字宫廷画师合作,用写实的绘法,并以接近等身原大的比例,将战将威武自然的姿态活生生的呈现,各细部的处理都尽显上乘的观察力和高超画功。此挂轴在绘制200多年后及流离百年后,难得地仍完好保存。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拍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中逾150件的拍品,总估价约为1亿2000万—1亿6500万港元,当中的焦点是明宣德〈青花「水波双龙」图高足碗〉估价900—1200万港元,是明初宣德皇帝彰显皇权的力作。此巧妙地分以淡雅的浅蓝釉绘画水波纹,双龙和奇石则以浓鲜明的深蓝精描。双龙瞠眼张口,怒冲天,爪狂张,取态威武矫健。此纹饰的高足碗量极少,能完整存世者,更是万中无一。 其它重点拍品包括明嘉靖青花「三羊启泰」图仰钟式碗一对及十七/八世纪田黄卧虎钮长方印章等。 今季中国书画拍卖除云集众多名家的珍贵书画外,更特设「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拍买专场,合计拍品超过280件,拍卖总估逾1亿1000万港元。 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专拍 此专拍的46帧书画珍品,为知名收藏及鉴赏家、「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先生所宝藏,以「真、精、新」享誉收藏界。2006年春适逢张先生八十大寿,香港苏富比首度推出其部分珍藏拍卖以贺,今秋复释出第二部分。当中包括有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近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的上乘之作,同时更精选齐白石不同时期书画作品20余帧,拍卖总估价逾4000万港元。 享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白石老人,作品风格鲜明活泼,雅俗共赏,往往流露朴拙纯真的感情。今次拍卖之〈满堂吉庆〉(估价待询),作于1952年,是齐白石为友好杨虎所精心写就的新春贺礼,亦属白石岁朝题材中的典型之作。他以甚少采用的横幅,且为四尺整纸,或因面积相对充裕,易于笔墨驰骋,笔下物事体积遂依空间比例放大,辅以敷色鲜艳明亮,特别见诸象征吉庆的彤红运用上,浓淡、深浅相间混融,变化多端,层次丰富,视觉效果尤显强烈。鞭炮、牡丹、寿桃、酒具等贺年吉物布列疏密错落有致,编排巧妙却似在不经意间;后排高置的大红灯笼成全幅最亮点,横向布局的单调立破,高低起伏的节奏顿显,而灯火高悬普照,寓一片光明之意,可见白石所费心思! 另一齐白石作品 〈中流砥柱〉,估价120万至150万港元,是为任职报界的王柱宇所写。王氏与京华书画界颇具交往,白石亦曾为他镌刻名章。本幅作于1934年,乃白石自家创稿,取受赠者之名入图,既为特定对象而制,仅此一幅,日后未再重复。他以「中流砥柱」为题寓「柱宇」之意,图中以巨石如擎天一柱,自海中排浪而出,极目天际,红日如轮冉冉升起,其色鲜艳,与浑黑巨石恰形视觉强烈的对比。这种取景构图大胆精奇,使图文相衬,观之顿悟其意,而视觉效果则寓目不忘。此作品屡见著录,曾辗转为公私收藏单位所得,后再归「云海阁」主人。 专拍中另一焦点为徐悲鸿之〈猛狮图〉,估价180万至250万港元。徐悲鸿画中的动物每有喻意,而狮子的寄寓更深,若对照当时之国情,国难方殷,岌岌可危,画家藉怒狮所倾泻的激越之情,反映出他爱憎分明的态度,直教观者动容!本幅写于1935年画家在南京的寓所「危巢」,构图可谓是1939年名作〈侧目〉的原型。整体造型精练,布局缜密,气氛紧凑。狮子身躯占画面大半,侧身作势,蓄劲待发,双目精光迸射,.然有神,呈不怒自威之貌。右下方现尾巴一角,可猜想乃长蛇逃逸,隐出画面,显示正邪不两立,一方刚猛,一方消退。配合题诗曰「浩然气可恃」,正是徐悲鸿藉此激励民心,以民气可恃达成共御外侮。 中国书画专拍 2007年秋季〈中国书画〉拍卖汇集各家精品235件,其中包括「北美私人收藏」及「法国私人收藏」二十世纪中国名家书画、「『斗大草堂』藏画」、「梁劲予藏近代名家书画」、「『二知轩』珍藏」第五部份、「『集粹楼』珍藏李可染书画」、「私人收藏十七、十八世纪书画」等专辑,还有一批十九世纪书画。 「集粹楼」主人嗜艺术,对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素有研究,在芸芸诸家,独爱李可染先生作品。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始与海外交流,他即赴北京拜谒可染先生,相晤甚欢,自此,他执晚辈礼订忘年交,日后与画家及其家属来往频繁。因此机缘,遂得亲聆教益,了解其艺术风格,又四出搜求,足迹遍及港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历年所积,遍及山水、人物、牧牛和书法等题材,不少乃见诸著录或出自大型展览的展品。可染先生创作态度一向严谨,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如辑集十帧成一收藏,殊非易事。且有画家逝世前的〈桃花烟雨〉,乃其江南山水系列中压卷之作;又如晚年书法大轴〈文天祥戏马台诗〉或多帧面貌不同的牧牛童子,皆具可观之处。值可染先生诞生百周年推出此专辑,以飨艺好者,亦伸纪念之意。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