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士绘介绍
2008-01-09 10:46:44 未知
“浮世绘” 是日本江户时代(也称德川幕府时代,1603年至1867年)兴起的一种反映世俗生活的绘画或者版画,是日本一枝独特的民族艺术奇葩。它与歌舞伎、相扑一起被称为“江户三绝”,后来被誉为是日本的国粹。 “浮世”一词是受汉语影响而出现的日语词汇,形容人生充满烦恼和苦闷,人世的虚无飘渺,意即此岸、俗世或尘世。在江户时代,作为对厌世思想的逆返,该词在日语中逐渐演变成为享受生活,沉醉于歌舞和爱情,追求时尚的意思。 “浮世绘”的种类包括有画家亲笔所作的绘画和水印木版画两种。浮世绘表现的内容多为当时普通的百姓和武士的生活,戏曲人物以及风景名胜。浮世绘在日本美术史中的知名度最高,是江户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灿烂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世界的美术绘画艺术当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受到浮士绘画风的启发。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西学东渐、照相技术传入,加上题材日趋露骨的色情化倾向,浮世绘逐渐没落,不仅不再有人从事浮世绘这一创作,而且大量浮世绘作品被当作包装纸,用来包裹茶叶、陶器等出口产品传到欧洲。 于此,一批敏感的欧洲画家在垃圾堆中发现了它们。1865年法国画家布拉克蒙将陶器外包装上绘的日本浮士绘介绍给印象派的友人;1885年凡·高到安特卫普开始接触浮世绘;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运用了浮世绘色块组合的技法……于是,浮士绘作为一种特独的画风开始闻名世界。 此次展览“永远的浮士绘”是收藏家赵庆伟先生多年的珍藏,是上个世纪初在华居住的日本人带到中国,因时局动荡而遗留在中国的珍品,在90年代末的中国城市大拆迁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他们,最终被赵先生所收藏。 作为“都美典藏”系列之一的浮士绘精品展“永远的浮士绘”,作品出自于日本浮士绘大师之笔:其中,铃木春信, 为18世纪的浮士绘大师,他发明了“绵绘”,使浮士绘进入了黄金时代;葛饰北斋,在日本享有“画狂”的尊称;歌川广重,运用绘刻和版印的绝妙技法,他开创了日本近代绘画的先河,也曾影响了欧洲印象派的诞生,本次展出了他经典风格的作品,也是曾经被梵高临摹过的作品。本次展览通过这些大师的作品,重现了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盛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